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会认“避、撼”等5个生字,学习多音字“雀”,正确理解“震撼”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自己的探索意识。
5.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6.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自己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自己的探索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蝴蝶的图片2.出示燕子、松鼠的巢穴3.小燕子的家在温暖的屋檐下,松鼠的家在干燥的树洞里,小鱼的家在蔚蓝的大海里……蝴蝶的家在哪里?下雨了,它要在哪里避雨?它们可经受得住猛烈的暴風雨?你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在担心下雨时的蝴蝶无处可去?让我们一起探子蝴蝶的家吧!4.板书课题:8、蝴蝶的家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bì hàn xuān qiǎo yán避撼喧雀檐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家雀屋檐(5)古文识字避,甲骨文(彳,行进)(辟,杀头),表示为躲死难而逃亡。
造字本义:动词,为躲刑戳或战乱而逃离是非之地。
雀,甲骨文(小)(隹,鸟),表示体型小的鸟类。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在居民区活动的体型小巧的鸟,喜欢在地面连飞带跳。
(6)学习多音字雀què 麻雀欢呼雀跃qiǎo 家雀儿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
震撼:A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B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
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
又指生活多姿多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燕志俊,又名燕遇明。
著作有中篇小说《苦女翻身记》,长诗《枯树开花》,短诗《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等。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蝴蝶的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串全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三、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交流探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蝴蝶的担忧和关爱?2.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这不是难为蝴蝶吗?(1)词语拓展:水淋淋、黑压压(ABB类词语)亮晶晶静悄悄香喷喷金灿灿笑哈哈气冲冲沉甸甸白茫茫绿油油黑乎乎笑盈盈兴冲冲(2)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疑问句引起下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3)生动地刻画了雷雨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下文蝴蝶弱小的生命形成鲜明的对比。
(4)“喧嚷”能不能改成“落”?为什么?不能,“喧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风雨很大,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而“落”只能表达雨点从天而降的状态。
(5)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
(6)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1)“着急”体现了我对蝴蝶的关心。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蝴蝶的柔弱,体现了作者的怜惜之情。
(3)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4)想象: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预设: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污泥,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部分1.小组合作学习:(1)互相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交流探讨: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作者作出了哪些想象?2.出示: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
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确信”“肯定”引出了对蝴蝶的家的猜想和找寻。
3.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作者作出了哪些想象?人们的屋宇、麦田、园里的花朵、老树干的底面、桥下面、树叶下面4.出示句子: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
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
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
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已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作者急切担忧之情融入田园风光之中,使文章增添了几分美感。
从“从没见过”到“不能”再到“怎能”,不厌其烦地列举让我们感同身受,思绪万千,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关爱之情。
(2)“着急”再次体现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
5.出示句子: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作者不甘心,继续寻找,但是始终找不到蝴蝶的家。
(2)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希望蝴蝶有一个安稳的家。
(3)“着急”体现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越来越深。
6.小结:作者一遍遍地设问、猜想、找寻、否定,勾勒出了一幅洋溢着浓浓关爱之情的画面。
7.读了作者的假设,你觉得蝴蝶的家还可能在什么地方?预设:树洞里、花丛中……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对蝴蝶的担心和着急之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1.小组合作学习:(1)互相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交流探讨: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2.出示第五自然段: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
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
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
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冒着炊烟的屋檐下避雨。
一定是这样的。
”(1)“高兴”、“鲜艳”说明了女孩对蝴蝶的喜爱。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3)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作者对蝴蝶的美好祝愿。
3.出示第六自然段: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但我却总没见到过下雨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里。
谁要是能说给我,我就不着急了。
(1)“总”字体现了作者对蝴蝶的细心观察,他一直在寻找蝴蝶的家。
(2)小结:以苦寻而无结果结束全文,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4.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从他对蝴蝶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关爱幼小生命)的人。
5.关爱生命心系自然6.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2.出示小诗:蝴蝶的家蜜蜂的家在蜂巢里,蚂蚁的家在地底下,蝴蝶呀蝴蝶,下雨的时候,你去了哪儿?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你素洁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阳光里,你翕动纤细的触角,与绽放的花儿亲密地对话;微风中,你舞动美丽的薄翅,花朵因你更生机勃发!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关爱生命的孩子,用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自然的精灵啊,不要害怕,快快回家!3.知识拓展:雨中的蝴蝶:为了准备飞行,蝴蝶必须让阳光直射它的翅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快温暖它们的翅肌,而阴天遮挡了它们起飞所必需的太阳光。
因此,乌云密布、天将下雨时,蝴蝶便会寻找躲雨的地方:高秆草或叶状植物都可以成为遮风挡雨的场所。
它没有固定的巢穴,在树叶下边,草丛中,石缝里,总之一切能避雨的地方都可以。
大雨过后,它们还会重返蓝天,快乐地飞舞。
另外,如果蝴蝶真的被淋湿了,你也不必担心,因为蝴蝶的翅膀是由几百片细小的鳞片组成的,和鱼身上的鳞片相似。
下雨时鳞片能遮挡雨水,使蝴蝶不会被真的淋湿。
(五)写法借鉴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在文章中修怖文字词句运用的各种表现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如在《蝴蝶的家》中,第2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为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担心;“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属于反问句,更是加强了一心为蝴蝶着想的效果;其他地方还运用了设问等修辞手法。
总之,文中的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蝴蝶这一个弱小的生命写得让人倍感怜惜,更与第1自然段的恶劣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激发作者的担忧与关爱之情。
(六)知识梳理蝴蝶的家猜想:小鸟都有家,蝴蝶的家在哪里为蝴蝶着急假设:人们的屋宇、麦田、园里的花朵、老树干的底面桥下面、树叶下面(担忧、着急)关爱生命心系自然四、拓展阅读1.课件出示:螳螂法布尔螳螂的外表很美丽。
它长着长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
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嫏虽然很美丽,但却非常凶猛。
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
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