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七年级语文下学科导学案
课题
《晏子使楚》
课时安排
2
学习
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鲜明的形象。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感觉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机智善辩的才能。
复习检测
1、默写诗句。
,恨别鸟惊心。白头骚更短,
,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
2、请你写出《春望》所表达诗人的感情。


3、给下列的字注音
曷()酣()橘()耶()熙()焉()4、给下列的句子进行朗读停顿(每句两处停顿)
(1)得 无 楚 之 水 土 使 民 善 盗 耶
(2)叶 徒 相 似,其 实 味 不 同
(3)吏 二 缚 一 人 诣 王


5、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 使:(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
(1) 臣 请 缚 一 人 过 王 而 行
(2)叶 徒 相 似,其 实 味 不 同
3.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4.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__,把“枳”比为_______。(8分)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3)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4)王曰:“何坐?” 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6)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8)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9)齐人固善盗乎 固:
6.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 之:(2)何以也 以:
(3)缚者曷为者也 曷:(4)齐人固善盗乎 固:
(5)人楚则盗 则:(6)婴闻之 之: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9、讨论下列问题
(1).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2)、晏子是如何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8分)
(1) 缚一人诣王 诣:(2)其实味不同 古义:
(3)曷为者也 曷:(4) 何以也 以:
2.划分句子的停顿:(4分)
(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之:(8)吾欲辱之 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古今义
(1)谓左右曰 古义:今义:
(2)坐盗 古义:今义:
(3)何坐 古义:今义:
(4)其实味不同 古义:今义:
(5)寡人反取病焉古义:今义:
8.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