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1、导致教师逐名争利,不顾个人发展,不管 自己“分外”的事。
2、导致学校追求“短期效应”,不愿做“真 正重要”的事情。
三忌“一把尺子”量教师
一个普遍的事实:局直学校总是优于乡镇学校, 只有一所初中总是优于一个乡有多所初中。 〈一〉苏霍姆林斯基:“现在我们的许多弊端, 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 性。”(《给教师的建议》) 〈二〉惟“分数”和“升学率”的弊端 1、教师不学习,不研究,不团结,不敢改革创 新。 2、造成普遍的“职业倦怠”。
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举例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教育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在思想上不 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
〈二〉“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 人对他的失败和成功非常关心。” 从来没有抽象的学生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规律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 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的 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读、写、算、观察、表达。
人的个性的和谐的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 的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 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 现……” “人的智慧在人的十指尖上。”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二、我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肩负道德使命的校长,只有通过发展他人的领导才干,才能 有助于这一使命的实现”。 “改变大环境意味着,在你任期届满时,留下的不仅仅是基本 政绩,而且还培养了各层次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会继续你的 工作,甚至比你做得更好”。(迈克尔· 富兰《学校领导的道 德使命》) 3、“项目管理”,人人有舞台。 4、“研究工作化,工作研究化”。 5、自我反思与专业引领。
三、为什么要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学校教育改革——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从根本上讲是“学校文化”的变革。学校文化的核心 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的校长的 核 心办学理念。
具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不仅是市场经 济以及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学校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是二十一世纪校长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关键是校长的“学习力”。
1、校长的“学习力”的基础是阅读,是其他任何学习都不能代 替的学习。 “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没有广泛的阅 读,就没有广阔的精神世界,就没有激活工作创造力的丰富的 因子。”(《有效教学》) “系统地接受教育理念的熏陶是很重要的。……应该让我 们的教育者系统地读一些教育名著,不要多,哪怕20本,这20 本你不读,不能当教师,更不能当校长。因为一个没有系统接 受人类历史上教育思想财富的人,他不可能有博大的情怀,不 可能有远大的教育理想。所以我主张中国要启动一项教师读书 工程,更要启动一项校长读书工程,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认 认真真,一本一本去读,没有源头,走不了多远。”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一、校长“四忌”
一忌“管理主义”
〈一〉正反面例子 开封求实中学(正)田湖二中及某民办学校(反)
杜育红:“为什么我们提出教育改革理念时,没有人不 赞同,但具体到实践领域中,受各界一致赞同的理念却 无法实施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改革所倡导的 理念与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译丛——学习型学校系列总序》)
〈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学校必须走 “内涵发展”之路。
内涵发展: 1、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 2、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 3、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 4、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
总之:
学校的竞争,说到底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 念的竞争。
“要评价一个学校,首先评价它的校长。”(陶 行知)而评价校长主要是评价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
〈二〉管理主义特征
1、制度至上(田湖二中及新城区中学) 2、迷信“技术理性权威”(奖金) 陈桂生:“严格的规范,不讲人情,或者说规矩重 于人情,它也就成为不通人情的冷面管理。”(《漫话 学校管理》)
二忌“功利主义”
两个“贫困县”的两所中学的例子
〈一〉功利主义的理论依据——“心理权威”
〈二〉功利主义的弊端
四、经营起学校的文化品质
一个学校的文化品质,才是学校的特色的本质。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长与教师形成的共享的价值观, 共有的理念和共同愿景。 文化的表现形态是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即“内隐规矩”、“内隐概念”。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1、学校文化可以形成人的素养:有素养的人,有素 养的思想,有素养的行为。 “拥有有素养的人员时不需要等级制;拥有有素养 的思想时,不需要设置层层科室;拥有有素养的行 为时,就不需要过分的控制。”
〈一〉读书是最好的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兴趣、习惯和能力。 〈三〉教育就是和谐的学校精神生活。 〈四〉集体是教育的力量。
〈五〉教育即师生关系。
〈六〉把学校办成精神的王国。
〈七〉用文化育人代替知识育人。
〈八〉教师是一个“领袖”群体。
〈九〉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
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应具有什么样的 办学理念?
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辉县市城内初中 赵彬渊
(2007.11.25)
学校变革需要校长的角色发生90° 的转变。(〔美〕鲍尔曼迪尔 转引自《有
效学校》)
不要只做自己得心应手而立竿见影 的事,而应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 情。(杨硕英) 只有做最重要的事,你才能成为最 重要的人。(褚岩启)
什么是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3、使学校因循守旧,没有“内涵”,没有发展 力。
四忌“责任病毒”
〈一〉“责任病毒”的表现 1、“责任过轻”——归罪于外。 2、“责任过重”——一切“我负责”。 责任过重例子 〈二〉“责任过重”弊端 1、“你负责——我可以不负责”。 2、“专业权威”自居——“教师的教师”论。
校长的四个角色
角色一: 学校的设计者 “如果把组织想象成一艘邮轮,而你是这艘船 的领导者,你的角色是什么?……但还有一个重要的 角色,却很少有人想到它。 这个被忽视的角色就是设计师。设计师的影响 力是无与伦比的。如果船长下令向右转舵三十度,而 设计师设计的船却只会向左转,或花六个小时才完成 转舵,船长能发挥他的功能吗?如果组织的设计不良, 担任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必将徒劳无功。” ——彼得· 圣吉:《第五最主要的领导 工作,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因此,是校长的 一项道德使命。 2、成全教师,成就教师,使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是优秀校长的重要标志。
3、“教师发展第一”。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1、最基础的工作是“读书”。 2、发展教师的领导力。
“学校的领导管理事业是一项集体的事业”。
校长的四项职能
一、规划好学校的发展思路 〈一〉基本理念 1、“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 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彼得· 圣吉《第五项 修炼》) 2、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思想、理念、价 值观、愿景的领导。 3、学校发展思路是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 宗旨、愿景的具体化、清晰化,是组织成员的持久动 力。 〈二〉经验介绍(略)
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没有自我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智育的真谛” “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发 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的文明,养成 一个人对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 要。” 智育的最重要途径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 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尝试。
构建一个好的机制
〈一〉基本理念 1、“管理体制决定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的特质, 而这些机构的特质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形貌。”(彼得· 圣 吉《第五项修炼》) 2、褚宏启、陈桂生对“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 的批判。” 3、杜育红对课程改革困难的分析: “我们目前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模式与执著于长 期效益的教育改革目标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协调的矛盾。要 想提高教育改革的有效性,解决现行学校管理模式与教育 改革目标之间的矛盾,必须从改变学校管理模式和教育改 革方式上着手。”(《学校文化重塑》序言)
〈二〉构建学校内部机制的原则
1、淡化“科层权威”意识和“等级”观点,限 制“行政权力”,突出专业权威,强调专业权威对 行政权力的制衡。 2、按照“现代学校制度”精神,把学校建设 成“学习型组织”。 3、实施“项目管理”,发展教师的领导力, 由教师自主、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三、建设一支好队伍
〈一〉基本理念
(3)过程不同 管理依靠“职位权利”、组织规章制度、控制、 监督、检查、奖惩。 领导依靠非职务权利——教育思想、价值观、理 念远景和目标。 (4)效果不同 管理的效果使早经确定了的,是“标准化”的。 领导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的空间,是方向性, 原则性、个性化的。 概而言之:管理是做正确的事,领导是正确地做 事。
一、什么是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规律、宗旨、 目标、方法、途径及评价等等的基本价值判断。 教育思想具有个人化特点,代表着个人的教育学 养、实践智慧。
二、什么是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指办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 观念、教育思想及教育价值追求的总和,是学校自 主构建起来的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一般包括学校 目标、学校核心价值观、办学宗旨、学校精神、校 风等几个基本要素。
角色二:师生的服务者 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要改变大环境——将新的元素 引入局面之中,以便更好地影响人们的行为。 迈克尔· 富兰《学校领导的道德使命》 “服务”的内容
1、创造人文环境。
2、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角色三:领导者
〈一〉由“管理者”转向“领导者”是课程改革对 校长的必然要求。 〈二〉“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1)性质不同:管理着眼点是“事”;领导着眼点 是“人”。 (2)目的不同: 管理:使“人”听话,按规矩把规定的事做好,追 求效率、纪律和秩序。 领导:开发人力资源,达到价值观、理念、信念 的一致,发挥人的最大潜能,使人和事业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