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SL352-2006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2、本方法测定的结果不适用于仲裁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理论密度时使用。
二、仪器设备
1、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蓝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
2、天平:称量2000g,精度2g;容量瓶1000ml(也可用广口瓶,带玻璃片)。
3、烘箱:控温在105℃±5℃
4、刷子、毛巾等。
三、试验操作
1、将试样用5mm(圆孔筛)或4.75mm(方孔筛)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
2、将试样浸泡在水中,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干净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3、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广口瓶)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高出试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附着在石料上的气泡逸出。
盖上玻璃片,在室温下浸水24h(水温应控制在15℃
-25℃,2h内相差不得超过2℃)。
4、向瓶中加水至水面凸出瓶口,然后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沿广口瓶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5、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的水分后,称取集料试样。
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6、将试样倒入浅盘中,稍稍倾斜搪瓷盘,倒掉流动的水,再用毛巾吸干漏出的自由水,需要时可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
7、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
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可逐颗擦干。
注意拧湿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的太干。
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面水擦掉,又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吸出。
整个过程不得有集料丢失。
8、立即称取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9、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烘干质量(m0)。
10、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盖上容量瓶,用玻璃片紧贴广口瓶,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水瓶及玻璃片的总重(m1)。
四、结果分析
1、表观相对密度(视比重)x a,表干相对密度r s,毛体积相对密度r b下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x a=m0/(m0+m1-m2)
r s=m3/(m3+m1-m2)
r b=m0/(m3+m1-m2)
式中:x 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钢
r 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钢
r 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钢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g
m2——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g
m3——集料的表干质量g
2、集料的吸水率W x,含水率W,表面含水率W s以烘干试样为基准,按下式计算:
W x=(m3-m0)/m0×100
W=(m4-m0)/m0×100
W s=(m4-m3)/m0×100
式中:m4——集料饱和状态下含表面水的湿质量g
W x——集料的吸水率%
W——集料的含水率%
W s——集料的表面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