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屏障y 第一道防线是通过安全设备实现的,包括生物安全柜等负压设备和密闭容器等将微生物和操作人员隔离。
y一级防护屏障由安全设备(安全柜、IVC )和个体防护装备组成,两者联合使用。
y二级屏障y•物理防护的第二道防线是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密闭)。
y •在一级屏障失效或发生意外时,确保实验人员或周围其它人员不暴露于释放的实验感染性材料之中。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概念y 是指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施的设计建造、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硬件)和实验人员严格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硬件)和实验人员严格遵从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实行严格的管理规定(软件)等.y 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所采取综合措施的实验室。
二、实验室分级和分类一、实验室布局y 第一部分y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y第二十条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第二十条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y•第二十一条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一、BSL‐1 实验室设施要求y6.1.1 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
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y【说明】为便于观察实验室内部情况应在实验室相应功能y为便于观察实验室内部情况,应在实验室相应功能间的门上设观察窗。
实验室入口的门应可物理锁闭(上锁)门锁及门y实验室入口的门应可物理锁闭(上锁)。
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考虑人员逃生的需要,门锁应易于打开,门的开启方向应无障碍。
门的开启方向应无障碍y 6.1.2 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洗手池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便于人员离开实y 洗手池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便于人员离开实验室前洗手。
应尽可能使用流动水洗手池,水龙头宜为自动感应式或用肘部膝部或足部操作为自动感应式,或用肘部、膝部或足部操作。
y 6.1.3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y 6.1.5实验室台柜和坐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
66 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y 6.1.6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
6y 6.1.7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y 6.1.8 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逃生和急救。
y 6.1.12 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 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
y 6.1.13 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险评估的基础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
y 6.1.18 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同的电源插座。
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或监测报警装置。
二、BSL ‐2 实验室设施要求、y 6.2.1、符合BSL ‐1实验室要求6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y 6.2.2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6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y 6.2.4 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
y BSL ‐2实验室可能由多个实验间组成。
应在可能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区域配备洗眼装置激或腐蚀性物质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区域配备洗眼装置。
y 6.2.5 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器或其他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如实验室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多个实验室可以共用y 如实验室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多个实验室可以共用高压蒸汽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安装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即可,其安装位置应靠近BSL ‐2实验室。
y 6.2.6 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全柜。
y BSL ‐2实验室可能由多个实验间组成,至少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配备生物安全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配备生物安全柜。
第二部分生物安全柜选择、安装与使用生物安全柜的分型y Class I 级生物安全柜Cl II 级生物安全柜其又具体分为y •Class 级生物安全柜,其又具体分为:y •1. Class II Type A1 型生物安全柜y •2. Class II Type A2型生物安全柜y •3. Class II Type B1型生物安全柜y •4. Class II Type B2型生物安全柜y •Class III 级生物安全柜各型生物安全柜的特点Ⅱ级生物安全柜y保护对象:y 实验人员、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y设计原理:y 在风机作用下室内空气被引入到开口处后,进入前部风y栅风道,形成一定负压,气体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一部分形成均匀的气流从顶部以一定风速向工作面沉降,这种气y形成均匀的气流从顶部以定风速向工作面沉降,这种气流y可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同时在窗口形成一道垂直风幕屏障即可防止未经过滤的气流进入操作面也可防止操作y障,即可防止未经过滤的气流进入操作面,也可防止操作面y 污染的气流逸出对操作者和环境产生影响。
yⅡ级A1型安全柜y特点:4y1.前窗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速率为≥0.40m/s;y2.下降气流为安全柜的部分流入气流和部分下降气流的混合气体,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污染气流经高效过滤过滤后以排到实验室或经外排y3.污染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经外排接口通过排风管道排到大气中;4y4.安全柜所有生物污染部位全部处于负压状态或被负压通道和负压通风系统包围;y5.5不能用于有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实验.y•70%气体循环使用;y•30%排到室内或室外;y排风方式:室内排风或套管式外排风A1型和Ⅱ级其它型号的差别y 风机下游未经高效过滤器的正压污染空气段可以不被负压包围通常A 型排风机在工作区下方y 以不被负压包围,通常A1型排风机在工作区下方,y 风机从工作区吸入污染气流通过后壁的回风道压入y 柜体上部静压箱后,部分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y 到柜外,大部分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重新返回到操y 作区。
y 但是一旦柜体密封不严,就有可能导致污染气体的泄但是旦柜体密封不严,就有可能导致污染气体的泄露,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近来比较少用。
Ⅱ级A2型安全柜y 特点:y 1.操作口流入气流的最低速率为≥0.50m/s 。
操作流入气流的最低速率为5/y 2.下降气流为部分流入气流和部分下降气流的混合,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送至工作区;y3.污染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可以排到实验室或经安全柜的外排接口通过排风管道(软连接)排到大气中;y4.安全柜所有生物污染部位全部处于负压状态或被负压通4道和负压通风系统环绕;y5.用于以微量挥发性有毒化学品和痕量放射性核素为辅助剂的微生物实验室时,必须连接功能合适的排气罩;y气流70%循环使用,30%外排y •室内排风或套管式排风y A2型和A1型的差别前窗操作口吸入气流速度要大于A 型y 1、前窗操作口吸入气流速度要大于A1型;y 2、柜内的正压污染风道是否被负压风道或负压排风系统包围统包围。
y 较大的风速可防止柜内污染气体外逸,污染风道的泄露将被吸入到柜内而不会泄露到环境中因此安露将被吸入到柜内,而不会泄露到环境中,因此,安全性能优于A1型。
Ⅱ级B1型安全柜型安全柜(全排式)Ⅱ级B2型柜(式)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原则y 一、生物安全柜1y 1.安装远离人员物流及可能会扰乱气流的地方远离入口处y 远离人员、物流及可能会扰乱气流的地方,远离入口处。
y 有气流组织的房间里,应安装于气流方向的下游,最好是排风口的附近排风口的附近。
y 生物安全柜和后侧墙壁和顶部天花板应保持30cm 距离,便于维护检测。
y ¤ 如果实验室开窗的话,安全柜运行过程中应处于关闭状态。
3、关键项目y1)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检测y2)下降气流流速y3)窗口流入气流流速y4)气流模式:测定沿前窗操作口周围的气流都是向内的,不会从从安全柜观察窗两侧和顶部逸出。
内的不会从从安全柜观察窗两侧和顶部逸出yⅡ级生物安全柜要求工作区内部的气流是向下的,没有死角和逆流外部气流不会穿过工作表面上方有死角和逆流,外部气流不会穿过工作表面上方。
生物安全柜使用要点y一、实验活动前制作实验材料清单y防止物品遗漏,导致频繁走动和双手频繁离开操作窗y二、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y三、调整座凳高度至合适高度y四、尽量减少生物安全柜内的物品,并分类分区放置y五、开始操作前应运行10分钟,使气流稳定y六、所有器材应保持清洁或表面消毒剂擦拭y七、尽量减少双手进出操作口的次数y八、双手进出操作窗动作应轻缓y九、拿出安全柜的物品器具应经过包装或表面消毒y十、过结束后应清理和消毒、清洁操作台面y十一、应定期进行维护性运行,防止高效过滤器积尘和生霉十二不要使用酒精灯等有火焰器具以免影响气流y十二、不要使用酒精灯等有火焰器具,以免影响气流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理废y 实验室废物管理原则分类收集存放y 1、分类收集、存放;y 2、分类集中处置;y 3、安全处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