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阻遏(è)瓦砾(shuò) 吊唁(yàn)骇人听闻(hài)B.寒噤(jìn)诘问(zé)琐屑(xiè)锐不可当(dǎng)C.箱箧(qiè)愧怍(zuò)尴尬(gān)贻笑大方(yí)D.荒谬(miù)俨然(yǎn)隐逸(yì)踌躇满志(zhù)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滑稽恍惚惊慌失措不毛之地B.啜泣硬朗生机勃勃见意思迁C.鄙薄殉职精益求精精疲力竭D.凌乱险躁满腔热忱慷慨激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每年我国都要向联合国派遣..一支国际维和部队。

B.二次世界大战,被原子弹摧毁的地方,至今还是一片废墟..。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对贫困户绝不能漠不关心....。

D.我来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方圆两公里的范围内是不毛之地....。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醋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

B.隐形战机歼20入列,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不仅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还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C.“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以上关注,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活动之一。

D.就中国军机飞入韩国所谓的“航空识别区”一事,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对偶)B.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比喻)C.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排比、拟人)D.那时的我,真的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比喻)6、依照下列句子,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地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难的时候,能泰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气……A.这是一种坚强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B.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C.这是一种坚强无奈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D.这是一种豁达被轻蔑的时候,能达观一笑,这是一种境界7、默写。

(1)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2)曹操《观沧海》中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

(5)古诗中,“月”常被诗人用作寄托思念朋友情感的载体。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

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

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

②蝟:今作“猬”,刺猬。

③已:语气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⑴而极爱才(______)⑵嘱易新帽过年(______)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枯萎的蒲公英叶子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

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

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

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

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

“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

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

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

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

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

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请结合下列加点加粗词语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丁 香 花杨明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

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

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

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

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