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学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学行为问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Engel G L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一)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
(二)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三)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
(四)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
它是指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适宜的波长为380~780nm的可见光波。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16~20000赫)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短时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是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
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存贮的时间为0.25-2秒长时记忆又叫初级记忆,是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是7±2个“创克”(chunk)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永久记忆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长时记忆容量非常大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到几年甚至终生难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3.应激(stress)当人们遇到某种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person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personality)一般也等同于个性(individuality)。
个性着重强调了人的独特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人格则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
生理性需要是指个体对维持其生存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
社会性需要是指个体对维持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的要求,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Maslow AH,1908~197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提出需要的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他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
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放。
Maslow AH1908~1970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常常存在着两种或多种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这就是动机斗争,也称为动机冲突。
四种基本形式1.双趋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2.双避冲突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择其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紧张状态。
3.趋避冲突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4.双重趋避式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
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气质(temperament)气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
胆汁质——情绪粗犷多血质——情绪丰富粘液质——情绪贫乏抑郁质——多情善感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关系◆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性格形成晚,稳定性要比气质变化快。
◆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成的速度。
精神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又称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Freud S,1856~1939一、主要的理论内容(一)潜意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三)性心理发展理论(四)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病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发现就是潜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包括本能冲动与痛苦经历。
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潜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1.本我(id,伊的,原我)存在于潜意识,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生物性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性本能也称为力必多(libido,意指欲力或性力)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内容是:本能、欲望、压抑的情感经历。
遵循快乐原则。
全部能量的目的——追求快乐。
2.自我(ego)在婴儿期由本我产生;是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通道;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内驱力的执行者;是现实生活的承担者;活动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适应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标志人格成熟的水平。
3.超我(superego)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是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
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
1.口欲期(oral stage)2.肛欲期(anal stage)3.性器期(phallic stage)4.潜伏期(latency stage)5.生殖期(genital stage)性心理发展阶段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 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1.压抑(repression)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每当自我受到来自本我的冲动的威胁时,就通过压抑这些冲动来保护自己,即它强迫某些具有威胁的情感(如性心理活动)进入潜意识。
2.反向作用(formation reaction)通过采用某种与它本来面目完全相反的伪装。
如一个怨恨自己母亲的女孩因社会要求儿女必须爱双亲,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
为了避免焦虑,这个女孩就会表现出相反的冲动——爱。
但是她对母亲的爱是不真实的。
这种爱往往很做作,很夸张和过分。
3.置换作用(displacement)是指将不能接受的欲望转移到其他各种各样的人和物上,从而使原始冲动伪装或隐藏起来。
例如,一个对室友生气的女子会将她的愤怒转移到她的雇员、猫或玩具上。
她对她的室友仍然很友好,但与反向作用不同的是这种友好并不夸张也不过分。
4.退行(regression)力比多在通过某个发展阶段之后,如果遇到紧张和焦虑,还可能恢复到早先的阶段。
5.投射(projection)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可能把这种冲动归之于某个外部对象,用这种方式摆脱焦虑。
投射的本质是在别人身上看到实际上存在于自己心理上那些不能接受的情感或念头。
6.升华(sublimation)是一种以文化的或社会的目的代替对性爱的生殖目的的压抑。
升华是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的防御机制。
升华的目的最明显地表现在诸如艺术、音乐和文学等创造性文化造诣上。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综合了许多不同领域内相互渗透的观点撰写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又一个理论学派,正式登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
1.Ellis的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Ellis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诱发事件)B(自我信念)C1-消极结果C2–积极结果D(观念调整)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全面、系统和深入客观描述的过程。
心理测验是一种心理测量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
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纳的十年。
”——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1884年高尔顿在英国国际博览会上建立了一个人类学测量实验室,为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
将统计学方法用于心理测量。
卡特尔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概念(1890);指出心理测验应当建立在统计学与实验室的基础上。
比内和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Binet-Simon scale”。
标志着人们对智力的鉴别进入了数量化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Wechsler)进一步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离差智商不是以一个人的年龄为标准,而是以其所在团体平均水平为标准来衡量他的智商高低。
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工具标准,方法标准保密性:是心理测验的一条伦理道德标准。
客观性:对结果解释要符合受试者实际情况。
1.比率智商:IQ=(MA/CA)1002.离差智商:IQ=100+15(测值-均值)/SD智力等级智商范围理论百分数非常优秀≥140 1.6优秀120~139 11.3中上110~119 18.1中等90~109 46.5中下80~89 14.5边缘状态70~79 5.6智力缺陷≤69 2.9另外,智力缺陷又可分为愚鲁(IQ为50~69)、痴愚(IQ为25~49)和白痴(IQ为25以下)三个等级。
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分布表第二节智力测验二、常用智力测验国际上通用的智力测验:比奈量表(Binet Scale,B-S)韦氏量表(Wechsler Scale,W-SKaufman儿童能力成套测验(K-ABC)成人量表(16岁以上)儿童量表(6~16岁)学龄前量表(4~6岁)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是为了判别精神病患者和正常者,明尼苏达大学Hathaway和Mckingley(1940)编制。
我国宋维真(1980)修订。
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
第三节人格测量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566个项目构成,其中临床量表集中在前39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