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产前检查妇女的干预效果

分析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产前检查妇女的干预效果

分析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产前检查妇女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对产前检查妇女实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干预效果。

方法以我院检测出的120例艾滋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艾滋病孕妇提出终止妊娠的建议,对坚持生育的孕妇采取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干预,观察分析干预结果。

结果选择活产的有78例,占比65.00%;选择终止妊娠的有40例,占比33.33%;出现死胎的有2例,占比1.67%。

活产的78例产妇中,产妇的抗病毒药物服用比率为97.44%,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比率为96.15%。

在活产后30d内,婴儿死亡1例,死亡率为1.28%;失访2例,失访率为2.56%。

在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计划的各阶段随访中均未检出艾滋病患者。

结论对感染艾滋病孕妇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干预,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对产妇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可推广。

标签: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产前干预;效果分析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没有进行有效干预的情况下,妊娠期孕产妇对胎儿的艾滋病传播率最低水平已至15%,最高水平可达30%,对产妇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艾滋病传播的干预技术也得到了巨大提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控制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其中,对艾滋病产妇进行相关的技术阻断,有助于避免婴儿感染艾滋病,对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3]。

本研究通过对艾滋病孕妇采取母婴阻断技术干预,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现象,效果较优,现就本次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感染艾滋病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坚持活产78例,死胎2例,终止妊娠40例。

120例感染艾滋病孕妇中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为(35.09±3.95)岁。

120例孕妇经检查均为艾滋病感染者,均对其提出了终止妊娠的建议。

1.2方法对120感染艾滋病孕妇进行孕检过程中的艾滋病检测。

检测严格遵照艾滋病标准操作程序[4],主要须经历2个检测阶段。

首先,使用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对孕妇进行艾滋病携带情况的第1次检测,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进入第2个检测阶段。

第2个检测阶段所使用的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艾滋病抗体诊断试剂。

检测后,进入以酶标仪为主要工具的结果评判阶段。

在酶标仪的评判下,2次结果均为阳性的应进入最终确诊环节。

艾滋病孕检后,对于坚持活产的孕妇进行阻断技术干预。

首先,明确孕妇的具体孕期,并监督其从14w起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为齐多夫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20),该药物服用剂量为500mg/d,分5次服用,平均可每4h服用1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AbbVie Inc,
H20130773),服用剂量为600mg/d,2次/d;在孕妇临产阶段,服用奈维拉平(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45),服用剂量为0.2mg/kg,1次/d。

此外,对例孕妇制定择期剖宫产计划。

婴儿顺利出生后,对其进行药物以及饮食管理。

其中,药物管理所使用的药物包括奈维拉平(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45)、齐多夫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20);婴儿在出生始服用奈维拉平,服用剂量为0.2mg/kg;齐多夫定的使用剂量为2mg/kg,出生后以4次/d,持续42d的规律进行管理。

饮食管理主要为人工喂养管理,为出生婴儿进行奶粉喂养。

当婴儿满1.4个月、3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时分别进行艾滋病检测。

2 结果
从研究结果看,120例感染艾滋病孕妇中有40例孕妇遵照建议选择终止妊娠,占比为33.33%;有2例孕妇出现死胎的现象,占比为1.67%;有78例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并活产,占比为65.00%。

在选择活产的78例孕妇中,在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干预基础上,选择抗病毒药物服用管理的有76例,占比为97.44%;活产结果中的婴儿进行抗病毒药物服用管理的有75例,占比为96.15%。

在干预以及随访过程中,由于心力衰竭病症导致死亡的婴儿有1例,占比为1.28%;有2例出现失访现象,占比为2.56%%。

在活产后1.4个月、3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随访检测中,并未出现有任何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3 讨论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途径还可能给新生儿造成多种病毒感染,对其生命健康不利。

要避免艾滋病的扩散,做好母婴传播的控制工作极为关键[5-6]。

从过去的艾滋病预防实践来看,一般将其预防策略分为避免、减少以及帮助三个层次;避免指育龄妇女做好艾滋病预防措施、避免已感染艾滋病妇女妊娠,从而达到防止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减少指在孕妇感染艾滋病初期,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以及产后人工喂养等治疗与护理,以尽可能降低产后婴儿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帮助指在母婴均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后,对其进行关怀与帮助,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可见,在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控制与干预过程中,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技术,研究其治疗与护理服务策略是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重中之重。

目前,医疗机构为孕妇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服务,孕妇可通过相关检测提早建立艾滋病感染的预防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感染艾滋病的孕妇进行母婴阻断技术干预,达到了良好的艾滋病传播控制效果,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从研究结果可知,在选择活产的艾滋病孕妇病例中,选择了接受程序检测、抗病毒药物服用管理的孕妇以及婴儿均获得了较好的阻断结果;除失访以及并发症死亡的少数婴儿病例外,96.15%的婴儿在随后的到访检测中均未出现艾滋病抗体阳性者。

可见,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有助于帮助艾滋病孕妇控制病毒传播,对
生产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对艾滋病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干预除了应用医学专业技术外,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阻断干预的滞后性影响、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

另外,在技术阻断干预的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联合用药的方案、如何提高人工喂养的效率、解决医患双方包括治疗过程、治疗效果以及伦理等方面的矛盾,是未来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的重点讨论内容。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全面调查、沟通与预防,才能真正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建英,覃玉英,谢世英,等.来宾市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应用效果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7):2536-2540.
[2]廖志贤,张素琼,黄丹,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在孕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06):708-710.
[3]陈世新,黄秀兰,陈莲,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产前检查妇女的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09):1275-1276.
[4]农胜日,肖琼,陈世新,等.来宾市2010-2014年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09):826.
[5]兰莉.护理干预在7例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0):107.
[6]沈芷伊,林树荣.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07):89-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