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土样首先要从观察“单个土体”着手,但是”单个土体”是
不能作为分析对象的,土体群才是一个研究土壤的基本单位。
2、除了某些薄层土层外,要观察该地块一米或一米以上的剖面,
区别土壤剖面的各个诊断层,结合地形、植被、母质等来判断土体群范围。
3、在布置肥料试验时所采取的土壤样品,通常只采表土。
4、在施有肥料的耕地,很难均一,一般用植物营养诊断或植株分
析来补助土壤分析的不足。
5、测定土壤肥力,一般大约每30亩才一个由5个点样混合起来
的土壤样品。
6、为了有效的控制采样误差,宁可适当增加样点数目而减少称样
重复,样品待测液的重复测定更不必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采样误差。
7、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形)较好,直线形布点或梅花形布点
容易产生系统误差。
8、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在野外取样时主要通过容量加
以控制)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比例也要相同。
9、每个混合样品一般以取1公斤左右为宜,太多时采用四分法淘
汰一部分。
10、剖面采样需先观察和记载剖面特征,后自下而上的分层采取,
分层土层在各层中部取土最佳,较薄土壤可自上而下全层取样,
增加样品典型性和代表性。
11、盐碱土采样常用“段段”(全层取样)法采样,以便计算土壤
储盐量或绘制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图。
研究盐分垂直分布特点时,则可“点取”之。
盐土采样还应重视采样时间和深度,因为盐分上下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
土样的制备和贮存
1、采回的土样,首先应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根、昆
虫尸体、和砖头石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并及时风干,以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化学变化,便于长期保存,所得分析结果也较稳定。
2、采回土壤应尽快风干,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当土壤达到半干
状态时,须将大土块捏碎,以免干后结成硬块,不易压碎。
3、风干后土样用木棍或者塑料棍压碎,过1mm孔径的筛子过筛,
筛后土壤分成两等分,一份供物理性状分析用,一份供化学分析用。
若筛出石子过多,应称重记录百分率。
4、研磨细度要根据分析项目而定,例如测定土壤pH值、交换性
能以及有效性养分等项目,如果磨得过细,容易破坏土壤矿物晶粒,使分析结果偏高。
5、细碾时不宜用瓷研钵,它可能使硅、铁、铝等全量分析的结果
偏高,玛瑙碾钵则较为理想。
6、供微量金属元素测定的土样,要用尼龙筛子过筛,不能用金属
丝网筛,以免污染样品。
7、过筛后的土样充分混匀,装入玻塞广口瓶或塑料袋中,写明标
签: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深度、筛孔,采样日期、采样者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