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评价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倾听思考能力考查 (共1题;共14分)
1. (14分)请认真听老师把短文《一个秘诀》读两遍,完成下面各题。
(1)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做的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2)苏格拉底的学生中做这件事能坚持一个月的有________,坚持两个月的有________,能坚持一年的只有________,坚持下来的这个人是________。
(3)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知识积累水平考查 (共10题;共40分)
2.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惬意(qiè)松散(sàn)炽热(zhì)
B . 憧憬(chōnɡ)夯筑(hānɡ)奇葩(pā)
C . 竹篾(miè )偏僻( pì)瑰丽( ɡuī )
3. (2分)关于下列汉字的笔画、笔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医:共8画,第2笔是竖折。
B . 素:共l0画,第3笔是竖。
C . 鼎:共11画,第6笔是竖折折。
4. (2分)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夸张)
B . 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朋友?(反问)
C . 黑甲虫们友好地交谈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拟人)
D . 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比喻)
5. (2分)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
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
A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C .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6.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婉约______,粗犷______,细腻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 . 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B . 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C . 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
D . 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
7.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 .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 . 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 . 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8. (2分)组词
画画笔画家________ ________
9. (9分)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
(1) ________前后,种瓜________。
(2)蚂蚁________,明日________到。
(3)春雾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霞不出门,________。
(5) ________,晒谷不用翻。
10. (12分) (2020三下·期中)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邯郸________ 守________待________ ________心________气 ________盗铃
杞人________ 刻________求________ ________苗________长 ________矛盾
11.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共2题;共32分)
12.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小男孩儿玩儿玩具时,顺手把锡兵移到窗台上。
忽然一阵风刮来,窗户开了,锡兵一个倒栽葱从三楼摔了下去。
他倒立在自己的钢盔中,腿直直地立起来,刺刀插在街上的石缝里。
天开始下起了雨,越下越大,最后简直是倾盆大雨了。
锡兵倒立着,水流哗哗地冲刷着他的身体,好像要把他带走。
可是他依然一动不动。
他默默地想着那位跳舞的小姑娘__她还能在那儿站多久呢__她身体那么柔弱__一定需要我的保护__我一定能够回去的__主人一定会来找我的__想到这里,锡兵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1)在文中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他默默地想着那位跳舞的小姑娘________她还能在那儿站多久呢________她身体那么柔弱________一定需要我的保护________我一定能够回去的________主人一定会来找我的________
(2)在锡兵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3)从锡兵的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怎样的品质?
13. (16分) (2019四下·龙岗期中)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5)题。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届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察咔察”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人就是我妻子的时候,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短文中,老妇人总是在数“一、二、三……”的原因是什么?
(2)写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
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3)短文中两次写到小姑娘的笑,其作用是()
A . 反映小姑娘缺少教养,没有同情心。
B . 老兵感觉被冒犯了,所以才引出了后面的一番话。
C . 表现小姑娘的天真烂漫,与周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4)“年和里一片亲静,静得可怕。
”其原因最可能是()
A . 旅客们都睡着了,没人说话。
B . 旅客们都吓坏了,不敢说话。
C . 老兵一家的遭遇给旅客们深深的震撼,也使他们感到了战争的残酷。
(5)短文开篇有一句“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这一句话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读者会想:为什么呢??男人们都去哪里呢?
B . 这一句作了铺垫,让下文后备役老兵讲述的一切显得合情合理。
C .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景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并没有特别的用意。
四、表达创作能力考查 (共1题;共5分)
14. (5分)自然界中,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
你看,迎春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是凌寒的英雄,牡丹花国色天香,月季花芳香扑鼻……不知名的花很多也很妩媚、可爱,请你任选一题,写一写你最喜爱的花吧!
①我喜欢_______花
②鲜花送给_______
③我是_______花(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