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专项训练

《木兰诗》专项训练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 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 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 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 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 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 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族勤劳善良、 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罗敷的 形象集中体现了传统女性的坚贞、睿智的 品质。
课外阅读
•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冯婉贞(节选) •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
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 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寨 土堡于要隘①,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 …… •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②,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 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③至,盖 五六百人也。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 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④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⑤,所当无 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 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 拏斗⑥,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 仓皇遁。谢庄遂安。 • [注] ①要隘:险要的地方。②结束而出:整装出发。③舁(yú)炮: 抬着大炮。④鸷(zhì):勇猛。⑤斫(zhuó):砍杀。⑥拏(ná)斗: 搏斗。
•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 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 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 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 公府步,冉冉⑤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 殊。”
• (选自《乐府诗集》) • [注] ①隅:角落。②倭堕髻:堕马髻,发髻偏在一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
一项是( A )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 啾啾 •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4.[2017·福建]下列对有关句子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 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 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 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 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参考译文
• [乙]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 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不断精深。(当 时)正赶上可汗征兵,她父亲的名字也在征兵 的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被编入出征 队伍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 兰于是女扮男装,买好马鞍和马匹,替父亲出 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 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 事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 后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 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②,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 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③。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 姝④。“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 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边,呈坠落状。③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纱巾。④ 姝:美丽的女子。⑤冉冉:形容举止从容舒缓的样 子。
•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是富有喜 剧色彩的中国民间叙事诗。它叙述了采桑女秦 罗敷拒绝一个好色的“使君”的故事。“陌上 桑”就是大路边的桑树。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 这里。年轻貌美的秦罗敷正在路边采桑,却被 轻狂的“使君”打扰,面对权贵,秦罗敷机智 应对,以盛赞自己夫君才貌的方式回绝了对方 的无理要求。秦罗敷身上体现了传统女性的坚 贞、睿智,几千年来,成为人们心中理想化的 女性形象。
• 3.甲文中与乙文中“溯黄河,度黑山”相
照应的句子是: ___暮__宿__黄__河__边____暮__至__黑__山__头_____。乙文的
主旨句是: _男__子__可__为__之__事__女__子__未__必__不__可__为_______;甲
文中与之旨趣相同的句子是: _双__兔__傍__地__走__,__安__能__辨__我__是__雄__雌____________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 句体现出什么?
• 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6.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磨刀霍 霍向猪羊”一句的妙处。
• “霍霍”是拟声词,指磨刀的声音。这句 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的急 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弟抑制不住的欣 喜之情。
7.2017·福建“可汗问所欲”时, 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
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木兰的形象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之处?
• 相同之处:甲、乙两文都突出了木兰的爱 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不同之处:甲文还讴 歌了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 尚情操。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 [乙] 陌上桑 • 日出东南隅①,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课内精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木兰诗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 叹息。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 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 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1.[2018·聊城]七年级单元测解释 下列加点的词。
• (1)策勋十二转( 记功
)
• (2)当户理红妆( 门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_征__战__多_年__,__经__历_很__多__战__斗_,__许__多__将_士__战__死_____ __沙__场__,__木_兰__等__幸__存_者__胜__利__归_来_____________ •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雄__雌__两__兔_贴__近__地__面_跑__,__怎__能_辨__别__哪__只_是__雄______ __兔_,__哪__只__是_雌__兔__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回__来__后__相___互__埋__怨__,___只__是__因__为___仔__细__看_____ _了__罗__敷___(的___美__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和罗敷都是古代人民所称颂的对象, 但二者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不同,试简要分析。
• ……
• 冯婉贞于是率领少年们整装出发了,(他们)都(穿 着)黑色的衣服,(手持)雪亮的钢刀,行动敏捷得 像猿猴一样。离村子四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树林, 树荫浓密,遮住太阳,(他们就)埋伏在那里。不久, 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大约有五六百人。(婉贞) 拔刀跃起,率领大家袭击敌人。敌人没有预料到, 非常惊慌混乱,用枪上的刺刀来迎战,但轻捷勇猛 到底比不上(冯婉贞等人)。冯婉贞挥舞钢刀奋力砍 杀,和她对战的没有不被击败的,敌人于是纷纷败 退。(冯婉贞)大声喊道:“各位!敌人远远地避开 我们,是想用枪炮来使我们陷入困境,赶快追击, 不要错失战机!”于是众人竭尽全力拦截敌人,双 方混杂在一起,互相搏斗,敌人的枪炮始终不能发 射。(到)傍晚,被打死打伤的敌人大概一百多个。 敌人扔下大炮,仓皇逃命。谢庄终于平安无事。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 A.唯闻女叹息(只) • B.问女何所忆(回忆) • C.自名为罗敷(取名) • D.宁可共载不(宁愿)
[解析] B 忆:思念。
6.下列句中“为”字的用法与例句
相同的一项是( B )
• 例句:愿为市鞍马 • A.自名为罗敷 • B.为国捐躯 • C.为人谋而不忠乎 •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参考译文】
• [乙] 距离圆明园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 叫谢庄,全村住的都是猎户。其中有个叫 冯三保的山东人,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 贞,十九岁,长得非常漂亮,从小喜爱武 术,学习过的武艺没有不精通的。这一年, 谢庄办起了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 多种武艺,被推选为首领。(冯三保带领民 团)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寨和土堡垒(等防御 工事),树起(一面)旗帜,写着“谢庄团练 冯”
[解析] B 例句中的“为”,介词,为了。 A项,动词,叫作;B项,介词,为了;C项, 介词,替;D项,动词,成为。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__兰__)_愿__意___为__(_此__)_去__买__鞍__马___,__从__此__代_____ _替__父__亲__出___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概括。
• 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意对即可)
8.结合全诗,试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
• 木兰是一个民间女子,又是一位金戈铁马 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 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 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她爱亲人也爱 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 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 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 质
比较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