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灯笼

灯笼

手工灯笼
课题背景: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灯笼不仅有照明的作用,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

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现在,灯笼又逐渐在居家装饰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活动对象:四到六年级
课程时间:60分钟左右
课程目的:
1 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悠久历史
2通过对民族手工艺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掌握制作灯笼的基本步骤。

活动道具:
竹签,剪刀,细线,双面胶,卷尺,铁钉,宣纸。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逢年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的店铺和我们的家里常常悬挂起红红的灯笼,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气氛,大红的灯笼不仅代表着喜庆团结吉祥,代表着我们红红火火的日子,还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生活无限的祝福,灯笼不仅有着很好的寓意,同样也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那在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传统手工制作呢,今天来让我们体验一下吧。

1、制作骨架
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圆柱体,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做三个直径为20cm 的圆圈,做为主骨架,位置分别是上,中,下,做成一个圆柱体,然后根据圆的周长把圆四等分,用相同长度的竹签,在四等分点处,上下连接,衔接处,用细线打十字结固定,最后做成圆柱灯笼的骨架。

2 、制作底盘
用竹签做一个直径为20cm的圆,在圆内打一个十字架,四个连接点分别用线绳十字结固定,在十字架中心点固定一个铁钉,用于固定蜡烛,然后在底盘上取直径两边的点,用一根长于灯笼高度的铁丝(灯笼高度的2倍)固定,做灯笼提手。

3制作灯身
用提供的宣纸,根据制作灯笼的高低,和表面面积,裁成适合灯笼骨架的长宽,用双面胶粘好上下不漏缝。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灯身上绘画自己想要的图案。

制作完成。

教学建议
1 用竹签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 节约提供的道具,不要浪费
3 注意课堂卫生。

操作难度
1 在扎骨架时,由于竹签的质地比较硬,所以不是很好塑形。

2 扎骨架时,连接点较多,不是很好固定,花费时间比较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