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第十二册《我了解的老舍先生》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2.以课文为依托,结合本单元课文以及课外资料,进行口语交际,在交流中加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提高综合语文素质3.积累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概括、理解总结、表达能力,以及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更加喜爱这位“人民艺术家”,激起阅读老舍先生文章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更多老舍的文章2.布置好预习作业:a.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b.搜集名人对老舍的评价以及相关故事资料【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就是——老舍。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哪几篇文章?生:《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和《母鸡》。
师:我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谁愿意谈一谈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师:从老舍先生的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言幽默,感情真挚,塑造人物鲜活的文学大师。
那么在现实中的老舍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大家肯定充满了好奇。
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写的《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所学的老舍文章入手,让学生重温老舍先生的文学风采,再引入本课的学习,使得水到渠成。
二、小组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师:请大家自读课文,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将事情概括出来,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本文段落虽多,但文章语言平时,内容浅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列小标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为花操劳、摆杏闻香、交友聚会、为盲艺人谋划生计,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师:归纳一下这些事件都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老舍先生的?指名回答师板书:生活、工作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老舍先生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1.出示中心话题在这一桩桩小事中,你对老舍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哪里让你感触最深?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触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家老舍的可亲、可爱、可敬。
2.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师: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更多的,全新的了解,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点:a.在平淡的生活中做出情趣和美感,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1)为花操劳(第一自然段)在老舍的`院中,花更像是主人,到处是花,都长得很精神,老舍夫妇倒像是仆人,亲身侍弄,到痴迷成性的地步(2)摆杏闻香(第二自然段)在条案上放一大盘香白杏,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享受生活的细节,表现了他文人文雅的一面(3)收藏画作(第四自然段)藏画甚多,多为精品,让等候的客人一边闻杏香,一边欣赏画中精品,他让等候成为一种享受。
(4)交友聚会(第五、六自然段)每天下午,来访客人不断,作家、画家……在每年赏菊时节和生日之时都会邀请大家来家中做客,是一个好客之人。
b.老舍先生身上有淳朴的“平民化”的气息(1)待人很亲切(第二自然段)握手是轻轻的,在客人未来之前,先为客人沏好茶,亲自为客人倒茶,是一个尊重客人的人。
(2)待客豪爽(第六自然段)在聚会中,酒是敞开供应,菜亲自掂配,最崇尚老北京风味,将熬白菜视为好东西,从中看出老舍与普通老百姓的待人处世是一样的,拉近了学生与老舍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作家的可亲。
c.在工作中、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可敬的(1)为客人亲自倒茶(2)为盲艺人的生计谋划(第八自然段)组织盲艺人在市文联演唱,并亲自主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3)关心百姓生活(第九自然段)北京芝麻酱缺货,提案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师总结:在平淡的生活中营造丰富的情趣和美感,身为大作家却又淳朴的平民气息,在工作、生活中可敬的处事态度,这位可爱的老舍先生真无愧于“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
课堂上,教师把全部时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
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体会老舍先生的为人性情。
四、拓展延伸1.课下我看见大家都搜集了不少老舍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谈谈你的感受吗?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交流中让他们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去了解老舍,体会老舍2.冰心对老舍的评价3.作业本单元我们共同学习了六篇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我相信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对他的独特印象。
课下请大家以“我心中的老舍先生”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老舍先生一声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课下有机会,大家可以搜集来看看。
设计意图:加深对老舍先生的印象,引领学生去探索更多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和材料。
小麻雀老舍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
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
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
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
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
所以它不十分怕人。
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
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
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
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
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
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
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
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
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
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
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
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
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
我不敢紧追,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
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
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
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
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
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
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
小鸟已不见了。
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
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
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
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
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
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
它身上并没血。
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
头低着,小嘴指着地。
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
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
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
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命根源的,希望。
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
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
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
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
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
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
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
我双手把它捧起来。
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
它看了我一眼!我没注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家中没有笼子。
我捧着它好象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
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楞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老舍的爱好老舍先生的爱好可以说相当广泛,打拳、养花、喝茶、养猫、绘画、书法、古玩、相声、戏曲、起名字、交朋友等等大约有十九种之多。
在这里重点介绍三项。
一、打拳老舍出身寒苦,22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差点要了命。
民间有"二十三,罗成关"之说,他闯过了这一关,很注意锻炼身体。
老舍生活极为规律,早睡早起,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拳。
最早还练过剑术。
当年在伦敦讲学时,老舍每天早上练拳。
1933年他在济南教学时,曾结交了一位著名拳师,还购置了刀枪剑戟、斧钺钩钗摆在住处,犹如一位威风的武士。
有人回忆当年的老舍,说他抗战时期在重庆每天早晨练拳,非常认真,姿态优雅。
二、养花这是身居北京城多年的老舍一大爱好。
老北京的一般住户,家中都养三种植物:枣树、夹竹桃、石榴树。
枣树直接栽在院里,而夹竹桃、石榴树要栽在盆里,这两种植物开红花,有一种喜庆气氛。
《四世同堂》里所写的小羊圈8号院,就是老舍的诞生地,院里至今还有一棵百年枣树。
老舍的父亲就十分喜欢养花。
老舍将这个爱好继承下来。
在哥哥的指导帮助下,老舍养了300多盆花,100多个品种。
老舍写过养花的散文,当时还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方家胡同小学,原来的第11国民小学,老舍19岁时在这所小学当校长。
带学生到中山公园看花时,他让小学生对盛开的花朵鞠躬,把花当成人最亲近的朋友。
他在书桌上总要放一枝花,哪怕是一个旧瓶里插上几片竹叶,这是他不可或缺的点缀,北大吴组缃教授曾写诗赞颂。
老舍善于给自己营造优雅的环境,他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手中握笔,另手夹着点燃的烟,做思考的姿势,桌上摆着文房四宝,加上那不可少的花,这是一幅作家写真照。
每年冬季,家里都要举办赏菊活动,届时老舍给每个新品种的菊花起名,还请客,吃北京烤肉,喝绍兴黄酒,兴致所到就唱了起来。
特别是赵树理的上党梆子,那高亢、豪犷的晋腔,俗中带雅,好不热闹。
这是非常高级的家庭沙龙,当主客饭饱酒酣时,就出溜到桌子底下睡觉了。
你欣赏老舍的花,一夸好他就送你两盆。
他的好朋友叶浅予给老舍画过一幅速写,画中老舍身着中式服装,周围聚簇着各种花卉,表达了老舍爱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