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六法
(甘肃省康县一中吕永海邮编:746500 )
早期的文言文一般是不断句的,读书时要全靠自己断句。
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
前人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
后来用圈号作为句终的标志。
这就是古人读书时所用的句读标志。
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书的起点。
如果能做到断句没有错误,也就证明对古书有了初步的了解。
所以《礼记·学记》中说:“一年视离经辨志。
”这是说,小孩读书一年以后,要考察“离经辨志”,所谓“离经”,就是句读经典的能力。
由此看来,我们要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的断句关键在于“两要”:一要注重积累词义、语法、音韵以及古代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二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句读练习。
具体点说,可以尝试以下六种方法:
1。
借助虚词断句法。
古人遣词造句习惯于用虚词表示停顿或语气,有些虚
词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标点的作用。
留心这些虚词的位置和用法,也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参考。
例如常见的句首虚词有:夫、盖、其、唯、盍、凡、窃、敬、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有: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常见的句末语助词有:者、也、矣、乎、哉、焉、耶、耳(尔)、欤(与)、兮、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另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以、于、为、则、而”等虚词,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我们还可凭借虚词的作用,来判断句子的标点。
如“乎”“欤”一般表示感叹,兼有叹号的作用;“……者……也”句,“者”表停顿,用逗号;“也”表判断语气,用句号。
例如:“于是
..余有叹焉.∕古人之
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2。
借助对话、引文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曰”“云”“言”等,是表示人物的对话和引文的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全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分别是谁,明辨句读。
例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3。
参考句式断句法。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如判断句式(“……者……也”)、被动句式(“见”“……见……于”“为……所”)、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介词结构后置句(如“急于星火”)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另外,对“有所”“无所”“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注意不要把它们拆散,
也可减少断句的失误。
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
..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论语》)(固定格式:“不亦……乎”)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③“甚矣,汝之不
惠。
”(《愚公移山》)(倒装句)
4。
借助修辞技巧断句法。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数行文整齐(四六句多),音律和谐,对仗、对偶(称)、排比、顶真、重叠、反复等修辞
格比比皆是。
注意到这些修辞技巧,会给我们的断句带来诸多便利。
例如: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皆呼万
..∕左右
..∕相如
..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意其中“顶真”的修辞手法。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注意其中“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排比;“内”“外”是对照,这些都是断句的主要依据。
)
5。
依据文体特点断句法。
文言文的骈体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断句时,在韵脚处断开,然后依对仗、字数等特点逐句断开;韵文有严格的字数、句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可按其格律断开。
叙事性文章可先将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先整体断开,然后再依据其意把握特点,斟酌断句。
议论文应找到论点、论据,先划分开,再按其语言句式加以揣摩断句。
6。
巧用句子成分关系断句法。
在文言文中,动宾结构、介词结构、兼语结构、定语、状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能用标点断开。
连动式谓语之间如果没有“而”字连接,中间一般应加逗号,如果有“而”字连接,中间就不能用逗号隔开。
总之,文言文句子各种成分之间关系较密切,一般不宜断开,只有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中间才用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