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白云机场logo设计全过程

广州白云机场logo设计全过程

广州白云机场logo设计全过程
引子:这是几道蓝色的弧,简约凝练,再一端详,又觉得这几道看似简单的弧有着说不尽的意味,它像海上的桥梁,像空中的彩虹,像四通八达的航线,像绚丽开朗的心情。

眼观新白云国际机场标志,可以想像到一切与腾飞、与律动、与生命有关的事物。

“它主题明确,既有现代航空港的特色,又蕴含着厚重而又深远的意义。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团公司总裁张春林对这个标志显然十分满意。

新机场标志是如何出炉的?广州市花木棉花是否曾被考虑?就此记者采访了新机
场标志的设计方——澳洲天艺广告集团。

创作过程解密
由于主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主席肯·凯图刚好离开广州,其合作者、天艺创作总监邝丹妮等设计师日前向记者讲述了整个创作过程。

确定设计方向:多方“打探”新机场形象
据机场方面透露,新白云国际机场标志的设计,从决定兴建新机场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据机场方面透露,几年以来,他们收到的国内国际各种设计方案,足可从地下摞到天花板,但都不大如意。

去年7月,机场与天艺集团确定合作。

在三个月的市场调查中,以澳大利亚人凯图为代表的国际小组开始搜集、总结各大国际机场的标志设计等国际信息,以邝丹妮为代表的中方小组则搜集中国文化、岭南文化、广州文化、新机场等信息。

经实地勘察、网上搜索等多方调查后,天艺就新机场投入运营后希望在员工、政府、旅客、市民、媒体、国际国内机场中树立何种形象等问题与机场有关方面进行了沟通。

邝丹妮表示,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大型国际机场不仅仅是飞机起飞降落的地方,还
应该是一个购物天堂。

事实上,新白云机场也明确了这样的定位。

选择设计元素:是桥梁,是云,还是南大门
摸清了新机场的功能和形象后,天艺选定三个设计方向,一个是桥梁,一个是云,还有一个是南大门。

根据三个设计方向,天艺最终向机场提供五套备选方案。

机场对五套方案评审时,每套方案都让机场负责人眼前一亮。

当第一套方案被最终选定时,机场负责人自己都感到惊讶,选来选去,最简单的却最让人满意,它看似简单却内涵极其丰富,无论哪种尺寸,无论置于何处,它都是清晰的、合适的,它的内涵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敲定最后方案:设计中“情与理”的冲突
新机场标志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凯图作为西方人又是如何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
天艺国际企划总监表示,中西文化很好的融合得益于天艺和凯图的大量沟通。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凯图十几次来到广州,数次亲临新机场,每去一次新机场他都感觉到机场有巨大的改变。

凯图深入体会新机场的建筑语言,并将它提炼成创作中的精神元素,思考之后,找到了“桥梁”的概念。

据设计人员回忆,凯图后来在谈到灵感的涌现时,掩饰不住兴奋,说:“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没有比它更确切的了。

中国是什么?国际是什么?东方是什么?西方又是什么?应该有一座桥梁,使它们联系起来。


最终确定的新机场标志简单却内涵丰富,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在这种融合过程中,实际上也有碰撞和冲突。

设计人员告诉记者,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集团公司总裁张春林很想在新机场标志中保留广州市花木棉花,因为按照中国传统,大场面一般有大红大紫的事物。

当第一套方案被选定时,张春林建议把第五套方案中红色的木棉花点缀在第一套方案中。

客户的需求当然需要尽力满足。

然而凯图对白云机场方面的建议却坚决反对。

他认为,包容多方意见可以理解,但如果因包容而破坏了设计原则,则万万不行。

从设计的原则和理念上讲,凯图坚决反对将木棉花点缀在第一套方案上。

不过,凯图并不是固执者,他告诉天艺,客户若是坚持要求点缀,那么可以考虑将第三套方案中的印章代替木棉花,因为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样要好些,不过若是组合不出理想的效果,就一定要维持原构图。

一个月的时间里,天艺在尝试多种可能组合后没有找到理想的效果。

当天艺把凯图的意思传达给机场时,张春林表示非常理解并接受。

设计方案
第一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
第三套方案
第四套方案
第五套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