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化湿药 第6章 利水渗湿药 第7章 温里药讲解

第5章 化湿药 第6章 利水渗湿药 第7章 温里药讲解

第五章化湿药【学习要求】1. 通过本章学习,应当了解化湿药及化湿药功效的含义;掌握化湿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苦温燥湿药与苦寒燥湿药的区别及配伍关系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学习:掌握广藿香、苍术、厚朴、豆蔻的性能、功效和应用。

品。

苍术、厚朴、陈皮不换金正气散 2.解暑(散表邪),治: (1)暑湿证,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痞闷,呕恶吐泻者之要药紫苏、厚朴、半夏藿香正气散 (2)湿温初起,湿热并重黄芩、滑石、茵陈3.止呕:善化湿和中止呕,为治呕吐之常用药。

凡呕吐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熟悉佩兰、砂仁的功效与主治。

了解草豆蔻、草果的功效。

参考药:藿香、厚朴花、砂仁壳、豆蔻壳。

一. 概念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用治湿阻中焦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又称芳香化湿药。

二. 药性: 1. 性味:气芳香—醒脾化湿味辛—宣畅气机温燥—燥湿运脾 2. 归经:脾、胃经三. 功用:化湿:主治湿阻脾胃证四.常用配伍: 1.根据湿邪性质(1) 寒湿者: 配温中散寒药 (2) 湿热者: 配清热燥湿药 (3) 脾胃虚弱者: 配补脾健胃药2.根据病情性质(1) 气滞腹胀者: 配行气药 (2) 寒湿重腹痛甚者: 配温里药五.使用注意:1. 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故入煎剂宜后下或不宜久煎。

2. 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热及气虚者慎用。

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名医别录》——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切段,生用。

性味:辛,微温,气芳香功用:1.芳香化湿:为芳香化湿要药,治湿阻中焦之常(1) 湿阻脾胃者尤宜,单用有效 (2) 湿热呕吐,配黄连、竹茹 (3) 寒湿者,配丁香、白豆蔻(4) 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半夏佩兰 HERBA EURATORII《神农本草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切段鲜用或晒干生用。

性味:辛,平,气清香功用:化湿解暑功似藿香,但善于祛陈腐,辟秽浊,为治脾经湿热,口甜多涎、口臭、苔腻之良药,为夏日感暑之常用药。

苍术RHIZOMA ATRACTYLODIS 《神农本草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切厚片,生用或者麸炒用。

性味:辛苦温,气香。

功用:1.燥湿健脾:(1) 为寒湿困脾之要药。

兼健脾胃,尤宜于湿阻脾胃,脾失健运者。

(2) 痰湿咳嗽,合二陈汤 (3) 水肿湿盛者,如胃苓汤 2.祛风湿:(1) 风湿痹证:长于祛湿,湿痹尤宜薏苡仁、独活薏苡仁汤 (2) 湿热痹证,白虎加苍术汤(3) 湿热痿证黄柏,二妙散 3.解表:治外感风寒夹湿表证羌活、白芷、防风神术散 4.明目:治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厚朴《神农本草经》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生用,或姜汁制用。

45性味:苦辛,温 2.善止呕,尤宜于胃寒呕吐,也治小儿胃寒吐乳功用: 1.燥湿、行气、消胀:(1)湿阻气滞胀满腹痛(2)胃肠气滞之腹胀满大黄、枳实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为燥湿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 2.下气平喘: (1)宿有痰饮,复感风寒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寒饮化热,胸闷气喘石膏、杏仁厚朴麻黄汤(3)痰饮阻肺,咳喘胸闷陈皮、半夏(4)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茯苓、苏叶半夏厚朴汤砂仁《药性本草》FRUCTUS AMOMI——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阳春砂、海南砂或绿壳砂的干燥成熟果实用时打碎生用。

白豆蔻《开宝本草》FRUCTUS AMOMI ROTUNDUS ——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生用,用时捣碎共性:性味:辛温(燥)功用: 1.化湿行气: 治(1)湿阻气滞证(寒湿尤宜)厚朴、陈皮、苍术(2)脾胃气滞证,厚朴、陈皮2.温中止呕:治脾胃虚寒之呕吐干姜、附子3.用法用量:3~6克,宜后下个性: 砂仁: 1.并能温脾止泻,治脾胃虚寒之寒湿冷泻干姜、附子 2.行气安胎,治气滞之胎动不安苏梗、白术 (砂仁壳:力弱,多用于脾胃气滞证) 白豆蔻: 1.偏行中、上焦之气,治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开胸)三仁汤白豆蔻汤 (豆蔻壳:力弱,多用于湿阻气滞证)草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捣碎生用草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

炒黄捣碎取仁用;或将净仁姜汁微炒用。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化湿药?其性能特点是什么? 2.试述化湿药的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3.试述苍术、砂仁的药性、功能、主治病证及使用注意。

4.下列各组药物性味、功效、主治证的异同:藿香与佩兰、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5.简述下列各组药物性味、功效的异同:草豆蔻与草果、藿香与香薷、藿香与紫苏第六章利水渗湿药学习要求: 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主治病证、主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

熟悉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的含义; 2.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木通、滑石、茵陈蒿、金钱草、虎杖的主要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猪苓、萆薢、海金沙、瞿麦、地肤子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一、含义利:通利;渗:渗除、渗泄。

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称之。

46水湿所致病证: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湿疹、泄泻、痰饮、带下、湿温、湿痹等。

化湿、燥湿、利湿的基本区别一般的原则,是湿滯上焦,以化湿为主;湿滯中焦,3.抗病原微生物和化石排石; 4.利胆; 5.降压; 6.抗肿瘤;7.降血糖、降血脂。

以燥湿为主;湿滯下焦,以利湿为主。

二、药性分析1.性味:多甘淡平或苦寒凉; 2.归经:多归膀胱经;3.升降浮沉:作用趋于下行。

4.毒性:香加皮、泽漆为有毒之品。

三、分类及功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利水消肿—主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利尿通淋—主治下焦湿热淋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湿热黄疸。

四、配伍方法1.寒湿相并--~温里祛寒药2.湿热合邪--~清热药3.水肿日久,脾肾阳虚--~温补脾肾药4.水肿骤起有表证---~宣肺解表药;气滞---~行气药1)热伤血络尿血--~凉血止血药;症状 2)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等药物。

五、使用注意1.因证选药:水肿--利水退肿药淋证--利尿通淋药黄疸--利胆退黄药2.三因制宜:3.中病即止:过渡渗利可耗伤津液。

4.证候禁忌:1)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2)通利作用强的药物,孕妇慎用。

药理研究 1.利尿; 2.治疗腹泻;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一、性味甘淡,平二、功用:1.利水渗湿: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利水渗湿要药。

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湿病证。

2.健脾:用治脾虚诸证;①脾虚湿盛泄泻:参苓白术散②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四君子汤;③脾虚水肿;④脾虚湿聚,痰饮内生:苓桂术甘汤。

3.(宁心)安神:用治心悸、失眠等证。

以茯神为佳。

(1)气血不足配党参、龙眼肉,如归脾汤;(2)水气凌心配桂、术等,如苓桂术甘 4.有滋补作用:可药食两用茯苓的用药部位名称及功效特点白茯苓——利水健脾;赤茯苓——清热利湿;茯神、茯神木——安神;茯苓皮——功专利水消肿,善治皮肤水肿。

薏苡仁——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一、性味:甘淡,微寒二、功用: 1.利水渗湿:用治水肿,水便不利,脚气等证。

也用于湿热淋证。

2.健脾止泻:炒用偏温,治脾虚湿困食少便溏、泄泻等。

如参苓白术散。

“清补利湿佳品”。

3.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配? 4.除痹:用于风湿痹证筋脉拘挛。

①湿痹:薏苡仁汤;②湿热痹痛:三妙汤;③湿热蕴于经络者:宣痹汤;④风湿一身尽痛,发热者: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本草纲目》:薏苡仁粥疗湿痹,筋脉拘挛。

47《金匮》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痛,使用注意: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发热而日晡增剧者。

对湿热下注之痿弱无力,与苍术、黄柏、牛膝配伍,如四妙丸。

临床应用:癌症(汤剂或糖浆等),扁平疣(食疗或汤剂等),鞘膜积液,高脂血症。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共性:1.性味:甘淡。

2.功用:利水渗湿,作用较强,利尿作用显著(强于茯苓、苡仁)。

用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之泄泻、淋浊、带下等;常相须为用,如四苓散。

个性泽泻:1.寒凉性比猪苓大2.利水之中,善治水湿痰饮所致的眩晕(现代耳源性眩晕):泽泻汤 3.泄热:清利下焦湿热:湿热淋证泄肾与膀胱之火:相火亢盛之遗精遗尿“盖相火妄动遗泻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

” 《本草通玄》(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品有利尿、降血脂、降血糖、抗脂肪肝等作用)抗血脂猪苓:1.性平,利水力强泽泻,水肿多用;2.也可用于阴虚内热之水肿、小便不利。

如猪苓汤。

古人谓“利水而不伤阴”。

抗衰老,抗肿瘤香加皮——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性味:辛、苦、温,有毒功用:1.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2.祛风湿:风湿痹痛;3.强筋骨:肝肾不足,筋骨痿软无力。

冬瓜皮——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玉米须——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玉米的花柱与柱头泽漆——大戟科二年生草本泽漆的干燥全草蝼蛄科——昆虫蝼蛄的干燥全虫第二节利尿通淋药利尿通淋——淋证:热淋、血淋、石淋、膏淋等以及湿热为患的其他病证。

现代医学: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等。

车前子——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滑石——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 (Si4O10) (OH)2].共性:1.性味:甘寒。

2.功用:利尿通淋,性寒而质滑利,用于膀胱湿热之小便淋漓涩痛等证,常相须使用,如八正散。

3.用法:包煎个性车前子:1.寒凉性弱于滑石; 2.利尿作用明显,故又可作为利水消肿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1)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所致的小便淋沥、涩痛尤48为适宜;(2)湿热水肿;(3)虚寒性的水肿:济生肾气丸3.渗湿止泻:暑湿泄泻(利小便而实大便) (欧阳修);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绣球藤的木质茎;淮通:马兜铃科植物大叶马兜铃、淮通马兜铃的木质茎;(不宜做木通使用)白木通: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木质茎(为古代记载的通4.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肝肾亏损之目暗昏花、翳障等。

5.清肺化痰:痰热咳嗽。

车前草:清热解毒、清肺祛痰力强,热毒疮痈、肺热咳嗽及湿热黄疸多用。

临床应用:泌尿系各种疾病,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或腹泻(如治小儿消化不良,单用炒焦口服;治腹泻,每日用车前子煎服,一般1-2天可治愈或研末冲服),高血压(每天9-18克水煎代茶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