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籍简介

书籍简介

《子夜》
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

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
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先后被译为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

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所创作的长篇中文小说。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北平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

该小说曾两次被翻拍为同名电视剧。

《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全新修订版)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小说从政治、外交、军事、思想文化、风土人情等角度,对秦与六国做了全面对比,将战国时代的万千气象理成一串环环相扣的兴亡故事。

在那个豪杰并起,铁血竞争的时代,强大统一的秦帝国的创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它成功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统一,成功创造了中国文明的统一,给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奠定了永恒不朽的历史生存范式。

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历程,可它的璀璨足以照亮历史。

在这雄浑奇壮的帝国命运中,有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有难以计数的英雄壮士,满覆尘埃却屹立不倒。

这部鸿篇巨著,艺术地再现了这一艰辛悲壮的历程。

全书共6部11卷,504万字,每部集中描绘了该时代的人物群与重大历史事件,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展现了秦国崛起、兴盛、建立统一帝国又倏忽崩溃的历史。

描绘了近200
年的战国风云与帝国生灭,揭示了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等内容。

《国文国史三十年》
本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了从1917年到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穿插讲解
其间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评点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张爱玲、沈从文等一批文化精
英,揭秘1917年以来文学背后的政治斗争,揭示出文学面纱背后冷酷的政治本质,指出中
国文学就是中国政治的一面镜子。

《c型包围》
《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是本书作者历时数年研究,半年写(画)成的一篇(幅)
世界全景式政治、军事巨作。

观此文,会让我们明白今天世界的基本真相,会让中国人——
大部分被盛世、崛起、和谐等迷幻药熏得迷迷糊糊、形同梦游的中国人,突然清醒并惊出一
身冷汗。

作者不仅悄悄地告诉国人四周全是狼群,还以其无可置疑的历史睿智,告诉同胞们:
为什么中国在劫难逃。

令人格外不安的是,作者断言危机就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就是说看
到本书的人,大多都将成为这一预言的见证者。

《货币战争》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中国反思》
作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神经,中国凭什么能有如此大的魅力,令全球为之疯狂?这是表象还是实力?
本书站在全球的高度,以充满战略的眼光,结合东西方文明的智慧,深刻地揭示了当下中国存在的二十大问题。

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对重新审视中国参与引领世界、中美高层对话及全球战略性合作有着直接的引导性作用。

《曹禺经典》
《经典人物:曹禺》记录了记载曹禺生命历程的上百幅图片,其中一部分为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馆藏资料,另有部分曹禺不同年代的存照得益于先生女儿万方女士的捐赠和授权使用,其中多幅均为首次公开,经由它们,读者能够更深入地走近曾禺先生的内心世界。

《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讲述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

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

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中国站起来》
摩罗反思中国百年西化史,发出新时代振聋发聩的呐喊:“中国要么崛起为世界的榜样,要么沦落为公共食堂”,呼吁中国人从西方崇拜的迷信中醒来,呼吁对中国洋奴精英进行一次新的思想启蒙,呼吁中国人挺起脊梁做“崛起的一代”。

《中国站起来》甫一上市立即引起了轰动,其中“义和团拯救中国”、“天朝没有夜郎自大”、“乾隆会见英国使臣没有错”等独树一帜的观点,更是引发了学界的热议。

作者开风气之先,第一次大胆重评中国近代史,挖掘积极向上的历史资源,加强中国人的自信心,助推中国崛起与民族精神。

本书反思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泛滥的文化软骨病,说破中国百年西化史的真相;揭露西方殖民史的真相,首次撕破西方人“自我美化”的画皮,打破国人“西方崇拜病”的迷信。

本书抨击“身在中国、心系西方”的洋奴精神,高举“拒绝西化、重返巅峰”旗帜,呐喊“中国人没有特殊的劣根性、不是劣等民族、更不是西方奴隶”;呼吁中国人重树民族自信,找回民族尊严,重塑大国豪情,挺起脊梁做“崛起的一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