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明洞及洞口专项方案

隧道明洞及洞口专项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概况 (1)4、施工工艺 (2)4.1总体施工工序 (2)4.2施工工艺 (2)5、施工机械配置计划 (8)6、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9)7、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1)8、质量控制措施 (13)8.1隧道总体实测项目 (13)8.2隧道明洞实测项目 (13)8.3隧道明洞防水层实测项目 (14)8.4明洞回填实测项目 (14)8.5质量控制措施 (15)9、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通病防治 (15)9.1易塌方地段在进洞前忽视做仰坡防护预防措施 (15)9.2洞口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预防措施 (16)9.3隧道施工易出现超欠挖的预防措施 (16)9.4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钢筋网等临时支护的预防措施 (16)9.5台车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16)9.6结构防排水施工处理不当预防措施 (16)9.7衬砌中防水层在铺设中有破损、折曲现象预防措施 (17)9.8仰拱施工预防措施 (17)9.9电缆槽施工控制措施 (17)1、编制依据(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1-2003(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6)勘察资料和地勘报告及相关施工图纸(7)相关的其它国家、行业及云南省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

2、编制范围适用于公路隧道工程的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3、工程概况3.1隧道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Ι级。

4.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0.5+3*3.75+0.75+0.75=14.00m;净高:5.0m。

5.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4.5m;净高:5.0m。

6.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净宽:2.0m;净高:2.5m。

3.2 工程概况本工程共有隧道4座,分别为大风丫口隧道、梨铧山隧道、细竹营隧道、唐家冲隧道。

隧道累计长度为10892m,其中最长隧道为大风丫口隧道,单洞最长2945m,具体情况见下表。

大风丫口隧道作为本工程施工难度最大、最长的隧道,同时也是本工程关键性控制节点。

表3-1 隧道工程信息一览表4、施工工艺 4.1总体施工工序4.2施工工艺4.2.1施工准备洞口及明洞开挖前要做好临时住房建设、拌合站建设、空压机站、变压器站的建设。

4.2.2洞顶截水沟开挖、砌筑及洞口排水(1)明洞和洞门联成一体,安排同步施工。

测量放线、验线后做好仰坡截水天沟(2)水沟位置为距洞口仰坡和地面交接线5.0m以外处。

沟渠开挖后,基底应夯实整平,再进行砌体施工。

截水沟为M7.5浆砌片石,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砌缝用沥青麻筋填塞,截水沟出口处附近应用浆砌片石铺筑以防冲刷。

结合山坡地形,做好隧道洞口的防排水工作。

(3)浆砌片石应在设计指定的料场进料,石质均匀、不易风化。

(4)石材厚度不小于150mm,表面平整。

(5)砂浆采用中砂拌制。

砂浆必须有良好的和易性,用机械搅拌。

砂浆必须现拌现用,当天搅拌的砂浆当天必须使用完毕,不得第二天继续使用或重新搅拌,以保证浆砌的质量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6)片石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清洗干净。

(7)砌筑采用坐浆法,各砌层的片石安放稳固,砌石间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砌筑时,底浆铺满,砌石与砌石之间留3cm缝隙。

砌完后缝隙间砂浆用抹子捣实。

砌筑上层片石时,避免震动下层石块。

砌石分层砌筑,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大致一致,砌缝宽度为3cm。

上下错缝砌筑,严禁通缝,错开距离不得小于8cm。

由于天沟较长可采用分段砌筑,每隔10m设一道沉降缝,砌缝用沥青麻筋填塞密实。

(8)施工中严禁超欠挖,如为欠挖必须返工挖至规定深度;如超挖则用同等浆砌片石回填。

(9) 截水沟采用M20砂浆勾平缝,勾缝深入砌体2cm 。

4.2.3洞口土石方开挖及临时防护(1) 开挖前,先对原地貌进行清危,并进行原地面复测工作。

(2) 隧道洞口及明洞采用明挖法开挖。

利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式载重车运土,如遇石方,采用风枪钻眼,可控松动爆破。

(3) 开挖时对边坡要随挖进行喷锚支护,确保边坡稳定。

开挖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挖至仰坡防护界限,第二阶段为明洞部分土石方开挖。

开挖后及时排危。

(4) 开挖到基底部位,如为土质则留20cm 由人工开挖,如为石质则要严格控制钻眼深度及装药量,以防造成对基底岩层的破坏。

(5) 上半部开挖过程中,要随挖随护,严格执行短开挖,多循环的原则。

(6) 开挖下半部时同样严格执行以上规范。

基坑开挖完成,要经检查合格方可绑扎钢筋和立模。

(7) 大风丫口隧道、梨铧山隧道、唐家冲隧道进出口端明洞临时边仰坡、成洞面采用锚网喷防护,喷C25砼厚10cm ,设置Φ8钢筋网(间距20*20cm )及Φ42*4注浆钢花管,L=6.0m ,间距120*120cm,梅花形布置。

(8) 细竹营隧道进出口端明洞临时边仰坡、成洞面采用锚网喷防护,喷C25砼厚10cm ,设置Φ8钢筋网(间距20*20cm )及如图所示:,大风丫口隧道、梨铧山隧道、唐家冲隧道进出口细竹营隧道进出口(9) 隧道施工完成后对外露的临时边仰坡及洞门回填坡面采用植草进行绿化,使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具体绿化方案也可参照绿化景观设计。

4.2.4套拱、超前管棚等进洞辅助措施施工(1)套拱在明洞外轮廓线以外,长度为2米,厚度为60cm。

内设4榀Ι20a工字钢钢,套拱采用C20混凝土,套拱内预埋Φ140×8mm导向管。

套拱基础须置于完整基岩上,若非完整基岩则应采用扩大基础。

浇筑套拱混凝土时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并且要对称浇筑,避免浇筑过程中出现偏压。

套拱施工完成后及时用薄膜覆盖并洒水养护。

长管棚设计图套拱设计见下图(2)管棚采用Φ108钢花管,壁厚6mm,管节长度4-6m,总长30m,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1°-3°,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接头相互错开。

管口段3.05m不开孔,其余部分按20cm间距交错设置注浆孔,孔径12mm。

(3)超前管棚推荐采用履带式潜孔钻机。

见图4.2.4(4)超前注浆采用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孔口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1.5~2.0Mpa。

当地下水较大时则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水灰比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注浆压力不变。

当达到设计压力时持续15分钟即可终止注浆。

同时对注浆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图4.2.4 履带式潜孔钻机4.2.5明洞衬砌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在洞口预制场加工,人工现场绑扎。

25主筋间距20cm ,16辅筋间距20cm,Ф10箍筋环向间距为20cm,主筋混凝土保护层为5cm。

施工时先施作仰拱,仰拱主筋应预留出与拱圈主筋搭接的长度,仰拱主筋和拱圈主筋搭接后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为20cm。

相邻主筋搭接位置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m,同一受力钢筋的两个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cm。

4.2.6明洞模板制作及安装(1)明洞衬砌分成边墙、拱、洞底三部分施工,模板内模采用衬砌台车,外模用组合钢模,立柱、拱架采用型钢加工,脚手架采用标准组合式脚手架。

外模采用Φ32钢筋做成拱圈固定外模钢模板。

(2)灌注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和高程,衬砌不得侵入设计轮廓线。

钢筋在洞口预制场加工,人工现场绑扎,采用吊装法架设,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cm。

(3)拱圈及仰拱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厚度为0.7m。

如洞口为削竹式,所以在灌注混凝土时一定要控制每层灌注厚度,不得大于30cm,振捣时现场负责人员严格把关,避免在斜挡头板处产生气泡。

灌注混凝土时要两侧均匀灌注,避免偏压。

灌注前在衬砌台车端部用沙袋加压,避免台车上浮。

浇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拆除内外支模拱架。

洞口衬砌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cm 。

砼由项目部拌合站供应,输送泵输送浇筑,砼养生采用薄膜覆盖,浇水养生。

洞门衬砌与明洞段同时进行,做到洞门边墙与明洞边墙、拱一同灌筑,确保洞门墙与洞身联成一体。

(4)拱圈封顶应随拱圈的浇筑及时进行。

墙顶封口应留7~10cm,在完成边墙灌注24h后进行,封口前必须将拱脚的浮渣清除干净。

仰拱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结合拱墙施工抓紧进行,使结构尽快封闭;◆仰拱浇筑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使用拱架模板浇筑仰拱混凝土。

4.2.7明洞防水层施工明洞衬砌外侧防水采用“双工一模”(400g/m2土工布+1.5mmpvc防水板+400g/m2土工布),回填土顶面设置50cm隔水黏土层,要求深入边,仰坡不少于20cm,确保搭接良好。

防水层采用人工铺设,严格搭接质量及铺设后的防护,明洞回填采用人工与机械配合进行。

要做到对称回填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压实度标准为90%。

严格控制回填高度和碾压密度等质量,特别要注意对防水层的防护。

明洞防排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水材料的质量、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防水层施工前,明洞混凝土外部应平整,不得有钢筋露出。

(3)明洞外模拆除后应立即做好防水层和纵向盲沟。

并与隧道的防水层和排水盲管顺接,保证排水畅通。

(4)明洞排水施工应和隧道的排水侧沟、中心水沟的出水口及洞顶的截、排水设施统筹安排。

本标段明洞均位于隧道进出口段,明洞内排水设置中心深埋水沟排水。

明洞两拱脚盲沟汇水通过排水横沟引至中心深埋水沟。

(5)明洞外侧的排水盲管应先于填土完成,确保出水口通畅。

4.2.8明洞回填明洞衬砌完成后墙背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

回填土石(石径不大于10cm)应采用人工分层辅以小型机具分层夯实,要求夯实度不小于90%;洞顶填土表层处,回填一层50cm 厚的粘性种植土。

明洞回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洞回填应在明洞外防水层及排水系统施作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2)侧墙回填应对称进行,石质地层中岩壁与墙背空隙较小时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回填;空隙较大时用片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浆砌片石回填密实。

回填至与拱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度。

(3)拱顶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土面的高差不得大于0.5m。

采用机械回填时,应在人工夯填超过拱顶1.0m以上后进行。

5、施工机械配置计划6、人力资源配置计划7、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7.1安全控制要点表7-1 施工安全控制重点7.2安全生产要求及保证措施(1)现场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坚守岗位,根据劳动组织分工原则各负其责。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并狠抓落实,使全体施工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