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自然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电的产生与利用
一、单元内容简析
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能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电”的感性认识。
在低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认识各种常见电器、电池、开关、能让电通过的材料、不能让电通过的材料的特点以及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本单元教材融入电池、电磁铁、发电等内容,将学生使用电器的经历和电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本单元,通过观察、试验、比较、调查、收集资料、实验设计、交流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电的各种来源和产生原理,了解各类常见电池的构造和用途,尝试用磁铁和线圈产生电流,了解发电厂发电的原理和各种不同的发电方式及其优缺点;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节约能源的方式、途径,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合理用电、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未来新的发电方式、节约能源方式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试验、比较、调查、资料收集与交流等探究事物的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在于让儿童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周围的电力设备、常见的家用电器等,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学的有关内容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根据问题,思考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预想;思考为了证实自己的预想,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通过观察、实验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收集证据,并整理、分析证据;判断证据是否支持预想,对问题做出解释),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与人合作和共享成果的需要,培养研究“电”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内容结构图
二、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试验、比较、调查、收集资料、想象设计、交流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电的各种来源和产生原理,了解各类常见电池的构造和用途,尝试用磁铁和线圈产生电流,了解发电厂发电的原理和各种不同的发电方式及其优缺点;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节约能源的方式、途径,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合理用电、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未来新的发
电方式、节约能源方式的探究兴趣;同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试验、比较、调查、资料收集与交流等探究事物的能力。
三、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七课时左右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电压;电磁铁的制作;了解各种发电方式;了解节约能源的方法;培养学生调查、资料收集能力和对能源问题的关注
五、教学关键
通过学生调查、收集资料、动手操作、设计、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加体验性。
六、各课时具体设计
第一课时电池提供电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收集、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电池能提供电能,并了解电池的
不同种类、特点和用途。
2.学习测量电池的电压,体会电池组能提供更多的电能。
3.了解电池的内部结构以及废电池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多样的电池。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交流、分类等活动,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电池。
2.通过交流,了解可充电电池的优点和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器材:各种电池(图片)。
活动二:电池的内部结构。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干电池的内部结构。
2.通过交流,了解废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加强环保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废电池。
活动三:电压与电池组
活动目标:
通过测量电压等活动,使学生能理解电池组能提供更高的电压和更多的电能。
活动器材:电池、电压表等。
三、教学过程:
(二)电池的内部结构
第二课时利用磁性发电
一、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磁铁和线圈产生电流。
2.通过实验、动手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了解发电厂发电的原理。
3.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利用磁铁和线圈产生电流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发现磁生电现象。
初步理解发电厂是如何利用磁性发电的。
活动器材:磁铁、线圈、电流表等
活动二:让小电珠亮起来(设计制作发电装置)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理解“利用磁性发电”。
通过观察、交流,了解发电厂的发电机发电原理。
三、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发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等活动,了解一般发电厂的发电原理和发电装置的主要结构。
2.调查上海地区的发电厂,并了解大多数发电厂所需的能源。
渗透能源节约意
识。
3.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交流表达等能力。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上海地区的发电厂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上海地区的发电厂的调查,了解有关上海地区发电厂的情况。
2.对发电厂所需能源进行调查和讨论,增强节约能源的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文字、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活动二:发电厂如何发电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阅读和交流等活动,了解现代燃气发电厂的发电装置的基本结构。
活动器材:课本及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二)发电厂如何发电
第四课时核能发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和交流等活动,知道核电厂是如何利用核能发电的,了
解核能以及核能的危险性。
2.通过比较,了解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神奇的核能
活动目标:通过交流,对原子、原子核、放射性物质、核能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器材:课本以及相关资料。
活动二:核电厂揭密
活动目标:了解核电厂是如何利用核能发电的。
活动器材:关于核电厂的相关资料。
活动三: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交流等活动,了解核能发电的危险性。
2.通过比较了解核能发电与其他发电方式的异同以及优缺点。
活动器材:关于核泄漏、核辐射危害等方面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无需燃料的发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无需燃料的发电方式有进一步
的了解。
2.使学生感受到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兴
趣。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无燃料发电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无需燃料的发电方式有进
一步的了解。
2.使学生感受到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兴
趣。
活动器材:各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资料。
活动二:设计风力/水力发电模型
活动目标:
1.在前一活动基础上,通过设计风力/水力发电模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第六课时能量的储存和转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调查和交流,了解能的各种存在形式。
2、认识能的转化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了解在能的转化过程中,有
部分能会转化成其他能,造成能量的损失。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能量的储存与转化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各种玩具的工作原理,了解能的各种存在形式。
2.初步知道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过程。
活动器材:学生自带的玩具,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
活动二:能量的转化与损失。
活动目标:
1、通过连接简单电路使小电珠发光,以及其他能的转化实例,加深学生
对能的转化的理解。
2、通过感受小电珠的温度变化,体会转化过程能的损失。
活动器材:能量转化的实例图片、小电珠等
三、教学过程:
(一)能量的储存与转化
(二)能量的转化与损失
第七课时合理使用能源和未来能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交流等活动,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初步了解生
活中各种节约电能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了解我国在合理使用能源方面状况,对
合理使用能源提出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合理使用能源、节约能源意识。
3.了解未来能源,核聚变技术,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家庭节能
活动目标:
1.调查家庭用电情况,了解生活中节约电能的方法。
2.通过收集资料、设计、交流等活动,能在合理使用能源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活动器材:调查记录表、合理使用能源方面的资料等。
活动二:交通节能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国际上先进的节能方式。
2.能认识到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