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精选-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临清三中高二地理导学案(4)编制人:顾晓静审核人:孔明使用时间:9月4日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目标导航】认识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理解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

【梳理网络】知识点一、初期阶段自主学习1.阶段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空间结构比较,区域的发展往往以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2.人地关系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小,人类对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知识点二、成长阶段自主学习1.阶段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和渐趋复杂,呈现有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人地关系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

主要面临资源,发展空间受到,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紧张。

知识点三、转型阶段自主学习1.阶段特点成长阶段后期,随着、、,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下降,效益降低。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

区域面临问题是:原先具有的减弱,导致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知识点四、再生阶段自主学习1.阶段特点该阶段,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改变区域的。

如运用,改造,减少。

大力发展、、等,以促进经济复苏,使区域产生新的。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逐渐由走向。

3.改善措施为了使人地关系走向协调,大力,改善。

预习训练:1、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A.德国的慕尼黑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D.美国东北部地区2、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分布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3.“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丰富的煤铁资源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③丰富的水能资源④优美的环境条件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4.美国五大湖区芝加哥一区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后期阶段D. 转型阶段5、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6.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A.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B.由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向劳动密集型工业方向发展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7.面对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各工业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对钢铁等传统工业投资时力度B.对钢铁等工业实行保护政策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调整区域产业结构8、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课堂点拨:图标导读:读图1-3-2: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

1.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十九世纪五大湖工业区的工业结构有何特征?合作探究1.区域发展是否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2.如何理解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地关系是基本协调的?图表导读:读图1-3-3:1.五大湖沿岸工业中心如何变化?2.五大湖沿岸工业部门和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问题?图表导读读图1-3-4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2.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人口迁移有何特征?原因是什么?【思维拓展】1.运用图框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3.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4.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洛林地区是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基地。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煤炭、钢铁等行业逐渐走入低谷,洛林地区面临严峻考验。

法国国土整治与地区行动署联合洛林地区的官员和专家对形势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结论:第一,传统工业可以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可能成为当地经济的龙头。

因此,必须建造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新“火车头”;第二,洛林地区经过多年建设,基础设施好,与国内外联系广泛,作为法国工业基地的名声较大,科研力量较强,完全具备支柱产业转型的基本条件。

经过转型发展后,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青春。

(1)根据世界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区的变化,请你分析一下,20世纪60年代以后煤炭、钢铁行业走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洛林地区的区位条件,你认为此地会将哪些工业部门作为新经济的“火车头”?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初期阶段自主学习1.很少比较简单2.地理环境较少环境基本协调知识点二、成长阶段自主学习1.城市工业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集聚扩散2.不协调3.枯竭制约加重破坏知识点三、转型阶段自主学习1.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逐渐丧失产品市场竞争力2.加剧3.集聚效应区域经济高失业率人口减少4.区域产业发展知识点四、再生阶段自主学习1.发展空间产业结构新技术传统工业部门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工业部门高新技术区域经济增长活力2.紧张协调3.治理污染地区投资环境预习训练DCABA ADA图表导读1.美国五大湖周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匹兹堡就位于煤田的中心地带。

铁矿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附近的德卢斯等地,五大湖地区现有稠密的铁路,又有五大湖和运河的便利水运,水陆交通便利。

2.由于五大湖周围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因此,五大湖周围的钢铁工业在布局上表现为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主要分布在匹兹堡、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

合作探究1.提示:该说法错误,区域发展往往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等其他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2.提示: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资源开发的规模较小,只形成了数量较少的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因此,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所以说,这一时期的人地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图表导读1.产业有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步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多个工业中心。

2.区域内工业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多种工业部门,形成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工业结构比较复杂,形成了集聚效益。

但是工业和城市的过度集聚,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地价上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等问题。

图标导读1.美国东北部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2.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是由五大湖沿岸的“冷冻地带”向大的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造成上述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工业的发展,使该区资源枯竭,地价上涨,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加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

而西部、南部工业发展集中程度差,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吸引大批居民到此居住。

【自我评价】1.思路解析: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转型阶段,人地关系明显加剧;再生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答案:C2.思路解析:匹兹堡作为美国较早发展的钢铁工业中心,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劳动力素质也较高;但由于工业相对集中,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致使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答案:B3~4题解析:此题涉及了世界历史、人文地理和经济学的有关内容,意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组,就是根据最早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考虑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大大下降,污染十分严重,但到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又在上升。

答案:3、D 4、A5.分析:此题材料反映法国洛林地区由工业化阶段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化。

在转型前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人地关系矛盾加剧;要分析区域内部的优势,找准转型的依据和方向。

答案:(1)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2)电子、汽车、家电制造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