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作者:————————————————————————————————日期:2高中语文知识点教案【篇一:高考语文复习字音专题教案】高考语文复习字音专题教案【复习专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教学目标】1、牢牢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2、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3、提高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能力。
4、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考纲解读一、《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由此可见,语音的考查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判断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一般占3分。
二、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常用”二字,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
但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考查,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行教材为依据。
三、分省命题,许多地方的语音试题具有针对性。
如2013年广东卷第一题所考的“峥”“狰”“慎”“缜”“诅”“趄”“狙” “沮”“诮”“梢”“峭”“辍”“拙”“绌”“啜” 等所有加点的字都是粤语方言区语音和普通话语音差异最大的字。
其它地方卷也是这样,像浙江卷就针对了吴方言的特点,江西卷就针对了赣方言的特点。
四、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多为选择题,所考的都是常见常用字的音。
也有的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
五、考题类型有:(1)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2)选择字音有错误的,(3)选择字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4)判断多音字有几种读音等。
【命题趋向】一、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形式,大多数省区的试卷只就字音设题,题干设置不与字形、字义结合。
比起以前的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杂的考查方式,相对要简单一些。
三、考查重点仍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
四、从题型来看,近年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近形)同音(或近音)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教学重点】多音字和形似字的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方音与普通话的辨析。
【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
【教时安排】共3课时【教学过程】[理解识记](一)《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二)《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一、导入:[名题解析](幻灯示题。
根据学生基础选讲)[例1] (2008年全国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例2] (2008年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b、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迫/倔强c、造诣/逃逸堤岸/提拔抹黑/抹布d、湖畔/装扮怄气/枢纽阻塞/边塞[例3] (2008年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删除膻味籼米潸然泪下b.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c.飙升鱼鳔剽悍彪炳青史d.血缘戏谑噱头空穴来风[例4] (2008年安徽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清澈/掣肘殷红/湮没瞠目/螳臂当车b.箴言/斟酌蛊惑/商贾船舷/扣人心弦c.联袂/抉择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二、[知识整合]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复习,首先要认识语音的重要性。
我们说它重要,不仅因为它在高考时是第一门学科的第一题,能否准确答题将对后面的考试带来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一门终身有用的学问。
因此我们不能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片面理解为应试教育,要把它作为一种知识,一种能力来等对待。
平时要讲普通话,复习要做有心人。
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对字音的复习,还要注意细节和技巧。
细节有拼音知识方面的,如声母是否送气要分清,像“奴婢、哺育”的声母为“b”,是不送气的,而“媲美、浦口”的声母为“p”,是送气的;又如平舌、翘舌问题,比如“塑、溯”是平舌音,声母为“s”,而“朔”则为翘舌音,声母是“sh”。
细节还体现在能否识别认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qia)幼”这个词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扶老携(xi?)幼”一词中“携”的影响而将“挈”误读为“xi?”,如果我们能够细心一些,就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现在我们来解析部分高考题,看看应该怎样来复习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三、[误因浅析及备考方略]思考:在平时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经常读错音?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字音的误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比如06年江西卷中的“提防”“重听”“安土重迁”“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词中的加点字都是多音字,对这些多音字,该读甲音而读了乙音,这便造成多音字的误读了。
出现这种误读现象,具体原因有三点。
(此类环节都可以由教师先举出例子,然后由学生讲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讲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相类似的例子)[备考方略]【篇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案】篇一: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长恨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背景知识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这篇脍炙人口的杰作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u盘、光盘等道具。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老探究所给探究题,有目标地查阅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介绍1、作者生平篇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案例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案例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陈波课题:《普通话和方言》一、类属与特征分析:本堂选修课属于高中选修的最后部分,目的在于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更多的语言常识,同时也能够给下学期开始的高三总复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对方言的了解还是很少的,也不一定对这些感兴趣。
所以,本堂课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与接受,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要使他们学有所获。
二、课程构思:充分利用异地方言发音与本地发音和普通话发音的差异,调动学生兴趣,利用比较教学,寻找不同方言中的特征并对语言有一些较为清晰的了解和印象。
三、课堂准备: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收集两句方言,学会并带到课堂交流。
课堂实录(简)大家都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谚语,谁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说法?(学生各抒己见)二、引入教学正题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总体而言,都还是看得很准,就是人话也好,鬼话也好,总是有不同的交流对象,所以,不同区域,不同群体总有自己专用的语言,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方言。
上周的时候安排同学们去寻找不同的方言,我们找几个同学来展示下。
生:展示方言??(略)师:前后我们一共找了十个同学来展示方言,大家觉得能不能听懂?生:有些能,有些不能。
师:应该是多数都不能吧。
生:(笑)其实说出来的本人也搞不懂,他们发音都不标准。
??有些是乱说的,蒙你的。
(哄堂)师:好,看来不同地方的方言不仅和普通话有区别,甚至和我们所说的重庆话也有很大的区别,请大家总结出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生(讨论)?? ??师:请各组选一个代表出来把总结出的区别展示出来。
(学生分组在黑板上展示结论)师:各小组总结得还是很好的,基本囊括了重庆话与普通话的明显区别。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资料书,找到对应章节的训练,马上对所学进行巩固。
(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嘴里还在念念有词的重复刚才的方言)师:刚才大家做了巩固训练,那上面的知识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我们就不花时间了。
根据先前所接受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各语言的差别体现主要是三个方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
我们学以致用,请大家把检测题拿出来,我们从语音开始,看看平常有多少字的读音是不准确的,也顺便纠正下读音。
(师生互动,逐题探讨)师小结:从答题过程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所用的重庆方言,虽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但和标准发音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尽力的保证自己的读音准确,也可以减少答题时犯低级的错误。
四、课堂收获选修课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严格的说应该是整个年级的困惑,学生面对“选修”二字,总是觉得不重要,而且,由于这里的“选”并不是学生自己选的,所以很多学生对于看来不那么重要又欠缺兴趣的选修课程,就厌烦得很。
但是,从长远来看,选修板块又对学生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不能放水,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使之积极的投入,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本堂课也许没有多大的亮点,但我个人觉得它之所以典型,就是这堂课的学生参与性很强,连带着后半堂的一直让学生讨厌的语音练习也能够搞得热火朝天,毕竟是主动性的作用,所以,课堂的设计能够左右一堂课的走向,甚至能够影响一堂课的结果。
篇三: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案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读书效益教学重点:探索营造“书香校园”、发挥读书育人功能的具体方略教学难点: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调动阅读兴趣教学过程: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欧亨利小说选》《傲慢与偏见》《青年文摘》《天文家的故事》等等书籍课后要求学生交读后感教师心得: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阅读课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该课型普遍高耗低效,处置随意,经常被忽略、遭怠慢,已是不争的事实。
学术界关注不够,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待之草草了事。
这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的一个缩影。
阅读课当前现状与其实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它们理应受到与身份相应的待遇。
本文客观分析、细致研究了阅读课,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认真理清阅读课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一节课和一单元的整体结构,阅读课可以达到有效、有用、可控的效果。
教师处理阅读课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按讲读课上,二按自读课上,三上成训练课。
其五,学生对阅读课的认识和表现。
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很大, 1但总体上不重视。
主要表现出四种倾向:被动接受,毫无目的;浅尝辄止,不加思考:身在教室,作壁上观;无可奈何,机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