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二、研究方法:访谈法(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三、调查过程:直接访谈;访谈地点:宿舍,时间12月1号10:30,对身边的三位同学(孙同学、王同学、夏同学)进行访谈,此外,间接访谈(沈同学、石同学):通过QQ,时间11月30号晚间,两位同学。
问题和回答分别如下:1.不少大学生反应,如今大学师生关系疏淡,你同意吗?孙同学:同意王同学:同意夏同学:应该不是都这样的吧,有部分同学就喜欢和老师套套近乎的。
沈同学:确实,在本科阶段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学生的事。
石同学:是的2.请问你觉得高中的师生关系和大学的师生关系相比有怎样的变化?你更喜欢那种?孙同学:高中的老师都认识学生,对其有了解,大学老师不认识大多数学生,只对活跃的人有认识,高中老师还会主动找同学聊天,关心学生的学习,大学老师不管的。
我喜欢高中的师生关系。
王同学:高中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高,大学老师关心学生少,我喜欢高中的。
夏同学:高中的是老师追着你跑,大学是我们追着老师跑。
沈同学:个人喜欢高中的,大学师生关系更多的有了可变性,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坏。
石同学:联系不紧密,由双向变成单向,喜欢大学3.你还记得多少之前给你任教的大学老师的名字?孙同学:一些专业课老师名字都记得,通修的课业记不清了。
王同学:记得互动多的老师,有的老师名字在第一节课只提过一次,有的老师存在感强,记得清。
夏同学:基本上没什么关系都不记得了,没特色的就不记得沈同学:好几个呢。
石同学:那任课老师记得只有三四个4请你认为你的任教的教师的教课质量和方式怎么样?简单的评价下?孙同学:还好吧,针对我校老师的教学质量,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王同学:有好有坏,有的老师的课呢,我听不进去,就是觉得不好,有的老师讲课讲得好,对我有用,所以我认为好。
好的老师教书,是不拘泥于书本,老师有自己观点,接不接受是自己的事,有老师漫谈,我就不想听课了。
还有的老师语气是训人的那种,语气太硬也不喜欢。
夏同学:老师其实肚子里的墨水是很多的,我吃的很少,部分老师教学模式单一,互动不起来。
沈同学:有许多老师喜欢在课上侃侃而谈,幽默风趣,有的就不是的啦,反正每位老师各有各的特色。
石同学:每个都不一样,好的有特别的好,无聊的课一样无聊。
5.你有没有自己讨厌或欣赏的大学老师,为什么?孙同学:讨厌部分老师讲方言,听不懂,板书不规范,不和同学互动。
喜欢那种年轻的老师,没有代沟的老师。
王同学:欣赏当然有,讨厌是因为方言,喜欢的嘛,有的老师个性和我像,批判的那种,我就喜欢夏同学:有肯定有,有的老师个性喜欢,如果没什么印象的老师,如果稍有些不爽,我就讨厌。
沈同学:没有喜欢与讨厌,正常,没感觉。
石同学:讨厌部分老师的讲课方式。
6.你认为你的师生关系怎么样?孙同学:就那样,平平常常,遇到老师会笑笑表示打招呼。
王同学:不咸不淡,无所谓熟不熟。
夏同学:我们之间有一层看不见的墙,感觉有隔阂。
沈同学:融洽,问题是他不认识我,我也不会联系他,多无交流,所以也没什么关系。
石同学:单调7.平时你会不会找老师交流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果在校园里遇到老师,你怎么做?孙同学:不会,遇到的话,如果没有看见我,我不会打招呼。
王同学:除非有特殊的必要,不然不会去找老师。
以前会见面打招呼,后来想老师又不会全认识我,所以后来就不会打招呼。
遇到老师,就这么走过去,而且从众心理,别人如果不打招呼,我不想别人觉得自己献殷勤。
夏同学:不会主动去找老师,除非有事,遇见她,高兴就打招呼,不高兴就不打招呼。
沈同学:基本不会,除高数曾问过一两个问题,基本没和教师交流过,生活上的问题要是在学校制度或是须办理手续的会请教辅导员,其他的自己或是班干还有室友共同解决,遇到老师会问好。
石同学:不会,更别提打招呼了。
8.你会不会因为一些难度大的作业而讨厌那门课的老师?孙同学:会的王同学:好像不会,反正大家都要做,所以无所谓。
除非有不公平待遇,我就会讨厌。
夏同学:会有一点点。
沈同学:不会,那是自己的问题,与专业无关。
石同学:应该会9.你理想中的好老师是怎么样?孙同学: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学方式自由化,有个性,结合社会热点讲课啊,可以多放放视频。
王同学:讲话风趣幽默,可以接受不同意见,教学方式多样,不拘泥书本,让我们可以多学到东西。
夏同学: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很会讲的那种,很乐观很happy的那种。
沈同学:专业就那样,总是要懂的,不懂是自己的问题,理想中的好老师应是专业强,能和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应是提问式的教学,另外学生应多与老师交流,提高老师讲课积极性。
大学嘛,老师学生多,还要自己做课题,一般精力是很难顾及的,所以课后互动少是正常的。
石同学:最基本的是讲课的内容多结合专业,多举实例,有点幽默,懂得年轻人的喜好四、研究问题的分析、论述: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趋于疏淡,并且存在矛盾。
学生和教师作为大学校园里主要的两个群体,师生关系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还影响他们和老师的相处模式。
本研究结合社会学理论中符号互动论和冲突视角来看分析大学中的师生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师生关系的问题大学学生和老师缺少互动,学生没有过多反思自身,并且师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矛盾。
下面从两个角度看师生关系。
(一)符号互动论视野中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互动也是教与学的双方最基本的关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过程构成了学校教育现象。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
而师生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也是问题的重点所在。
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也遵循着这三条原理。
首先,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决定自己将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内化过程,使自己符合在学校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条件。
这一过程建立在个人对自我经验的反思与利用之上。
其次,学生在完成对学校教育的共识以及自身角色的认识过程之后,会与社会中已有的关于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义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最终双方完成的对自身的重新认识。
第三,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学生两个群体,在学校教育中他们共同的互动情境是文化的传承。
老师,对学校教育的任务与目标做出评估,并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制定出教学计划及其具体实施步骤;学生同时也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任务,并提出符合自身条件的学习目标。
在双方对学校教育活动达成共识之后,二者的互动――学校教学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其最主要的互动形式。
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知识的拥有者,因此也负有传递知识的义务与职责;对于社会来说,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肩负传承文化知识的责任。
学生需要在学校里具备在社会生存中必要的技能,同时也负有继承人类文化的责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相互之间行为的简单反应,教育发生的双方总是对对方的行为做出自己的解释合定义,并据此而进行互动。
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计划,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有不同。
而学生,为了获得进入社会前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也必定在此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师生间的互动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对方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定义,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双方的互动行为能更好的朝着既定目标发展,这种解释性行动也构成了双方行动一致的教育集体性活动。
所以,在以上调查中发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不强,学生对于自身的反思还没有形成意思,而老师也缺乏修正自我教学方式的意识,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疏忽。
(二)、冲突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师生双方在正式或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因目标不同而相互紧张或对立的一种紧张状态。
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都有可能存在冲突,主体意识增强。
当前,人的独立人格、价值尊严、创造性和自由意志受到普遍关注、尊重和提倡。
在教育中,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日益显现。
瞬息万变的信息要求教育大量、有效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求教育为个体发展指明方向,避免被“信息浪潮”吞噬的危险。
而教师的知能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所以,在调查中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老师直接的冲突是教育质量不合学生的要求。
冲突产生是必然的,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是必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冲突在组织管理上,能为导致良好的结局提供改进良策;使那些隐藏的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表面化;使当事人之间加深了解,促使双方自身调节;有助于新规范出现。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一种资源。
在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和谐、有冲突。
学会合作固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但冲突对社会化同样重要。
如果没有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回避冲突,那么合作也难实现。
学生的发展需要有个人情感和意见的表达,鼓励个人声音的传播。
反对以身份、地位和角色的眼光来约束和压制学生。
总之,学生的情感、思想、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的心声有正常发表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冲突、对待冲突,一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冲突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终身学习对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但不单指学历提高或学科进修。
交往、沟通和冲突管理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事实上,冲突对教师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对待冲突的态度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反映了教师对待自我的态度。
教师在对待师生冲突问题上的学会管理冲突,在冲突中学会与人合作,在冲突中成长,这对教师同样是适用的。
总之,大学里师生关系将会是一个一直值得研究的问题,而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只有不断改变,完善自身,才可以共建和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