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实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

做实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

做实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多年来,我校以做实教研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载体,探索适合于我校实际的教科研模式。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已经充分体现了教研行为的自主化,在教研活动之前,教研组长首先将活动方案递交分管领导及负责该学科的行政领导,共同商榷活动议程及研究主题;在开展活动时,结合学校目前讲学稿的使用,使得每次教研主题专题化、教研内容系列化,如今为了提升教研组长自身的组织研究能力,我校除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之外,还采用了组长在本校内跨学科参与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让组长们在参与中学会反思,在活动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学会成长。

切切实实地做实我校的教研活动,提升校本教研。

物理组:做实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我校物理组全体教师为了把课堂教学研究做实做精,把初中物理教材中大家认为较难上的一些章节,采取了以下一些程序和方法。

首先进行集体备课;接着由一位老师去上课;再大家一起评课,讨论上课的效果和思路,并达成一致,形成一堂“最佳”的上课模式;最后由一位老师执笔定稿形成一个由集体智慧而成的通用教案存档。

通过以上方法大大提高了各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老带新,最后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周平龙)做实校本教研的认识与体会作者: 长海县小长山中心小学刘美成发布时间:2006-04-25 12:21:49.0通过开展校本教研, 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这些变化突出地体现在教师身上。

激活了教师的" 特长";激活了学校" 教学";激活了" 科研" 气氛;激活了教师的"能力" 。

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人人都有一定的成果, 故而他们充满自信, 任何事都敢于尝试, 乐于奉献, 其本身的能量得到相应的释放, 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几年来, 我校把校本教学研究看作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以课改理念为先导,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工作。

下面就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向大家做以交流。

一、建立以校长为带头人的校本教学研究领导机制, 提高教师自觉实施校本研究的主动性为了确保校本教学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村小校长、教研员、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具体实施指导、检查和评估考核工作。

领导小组分工合作, 形成各级管理网络。

校长同教研室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教研室负责指导教研活动、开展组织交流、管理、检查和评估, 由教研组长和各科骨干教师组成分学科的课题管理小组, 负责本学科课题研究的活动组织、交流、总结等, 各分校校长负责本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

1 、加强学习和培训, 提高教师校本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校本教研" 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就不可能深入的进行研究, 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

所以我们认真地抓理论学习。

通过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 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理论, 引导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校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实施方略和要求等。

集中培训由校长组织观看校本教研培训光盘、课改专家讲座, 介绍如何写好案例和教学反思等。

个人学习以《教师行动研究》等校本教研材料为主, 教研室也及时将一些好的教学信息、教研材料从网上发到各村小, 要求做好学习笔记。

各分校组织学习情况检查与交流, 采取参与式讨论形式, 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切实让他们认识到校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投入到校本研究的实践中去。

每学期都抓教师的" 三字一画一话" 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2 、树立人人参与的研究机制。

校本教研从本质上说是以教师为本。

所谓以教师为本, 就是一切为了教师、一切依靠教师。

所以在进行了大量思想工作的基础上, 调整了对教师的考核办法, 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

要求所有教师一起参与, 把校本研究思路渗透到每一个班级, 每一学年段, 做到师师互动、上下投入。

每位教师都要有研究专题, 由中心校统一制订专题研究卡, 不定期检查、指导, 实行动态管理, 期未时要上交研究材料,存档管理。

二、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提高校本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以提升教师的反思交流能力和同伴协作能力为出发点和着重点, 循序渐进, 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直接的、民主的、有效的、开放的学校教研制度, 使教研方式能更好的服务新课程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研究中形成学校特色。

1.建立以" 群体教研" 为特征的教研网络。

我们坚持" 乡、校、组" 三级教研网络, 发挥各级教研组织的作用。

乡级教研引路: 学期初教研员举行专题讲座, 提出教学要求, 明确研究主题, 同时开展引路课、专题研讨课、教学评优、课堂教学竞赛、村小校长导课、教学诊断、骨干教师达标课、新教师汇报课、教学实验汇报课、外出学习汇报课、教研员展示课等教学研究活动, 丰富了教研的形式和手段, 使教研活动充满了活力。

村小教研由村小校长组织, 每月不少于两次, 每次不少于两节课, 要有主题, 要与中心校打招呼, 教研材料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各分校进行交流。

提倡跨校联合教研, 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研组活动要自定课题, 投课者、学习材料、集体备课内容, 青年教师要上交说课稿和评课稿, 授课教师要围绕自己的校本教研专题上课、说课、评课, 为了提高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活动质量, 中心校加大检查和指导力度, 每次活动都派相关人员参加,学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

各级教研密切配合, 相互促进, 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了中层干部和教师教研的积极主动性。

中心校的专题讲座由校长、教研员、分校校长、教研组长轮流负责, 教材辅导由教师分担任务。

提倡教师搭对子合作研究,骨干教师要与准骨干教师或新教师结成师徒帮带对子, 做好" 传、帮、带", 做到" 三个一" 。

一是指导新教师上一节学校或教研组的研讨课, 二是写一篇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二是共同研究一个专题。

鼓励帮带对子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 学年末评选" 青蓝奖" 。

在青年教师之间开展" 过三关" 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极大地调动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教学的热情, 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2 、以校本教研为契机, 加强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 必须以课题牵动。

我们坚持开展" 开放式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实验和县进修学校各学科立项课题的研究, 形成可操作的研究策略。

在学科教学和研究性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规范制度, 加强管理,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内容,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以课外阅读、生活发现、学科活动为主要内容, 加强研究, 建立校本课程。

教研室及时收集、汇编学校、教师的研究成果, 如学习心得、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案例、教育" 故事" 等, 中心校定期组织交流, 使优秀的教研资源得到传播、共享。

3 、创新教学研究形式, 注重活动实效。

在新课程体系下, 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和指导教学, 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 我们在组织学习理论,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基础上, 尝试了几种新的教研方式, 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一互动式教研。

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 使教师在主动参与中, 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 通过个人反思领悟, 达成共识。

一一专题式教研。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发展组织教学, 为了学生的发展开展教研。

比如: 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等问题, 围绕这些专题, 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一一分组式教研。

在集中教研的基础上, 围绕各学科研究课题,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开展研究, 比如: 数学学科分成了学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小组、课程资源开发小组、师生互动交往策略研究小组等。

研究小组内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 学科教研员每学期组织集中交流展示。

一一诊断式教研。

每次教研活动, 坚持以诊断为主要形式, 找问题、找差距, 交流不同做法, 在争辩中形成新做法。

-一一录像教研。

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 教学研究时播放录像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随放随停,使讨论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发现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技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培训骨干教师和新教师, 取得了明显效果。

4 、教学反思一一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中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进行认真的总结, 不进行寻根问底的思索, 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可思议的。

" 事实上, 凡是优秀的教师大都具有这种好习惯。

所以, 在整个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 反思" 实际上是贯彻始终的。

" 问题" 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 设计" 之所以可能," 行动" 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 都有" 反思" 的介入和参与。

我们着重引导教师做到三点: 找准课堂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对成功和失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反思之后要有所改进。

教学反思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教育案例, 这是教师个体反思行为: 二是开展" 教学诊断" 活动, 这是群体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还把教师的教学反思、案例、教学设计、总结等文章汇编成册, 以供教师相互借签。

为了强化教学反思在促进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建立了学习、检查与交流制度。

要求广大干部、教师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写好教学反思, 教案检查中" 教学反思" 是否过关具有一票否决权。

各分校每学期组织两次交流, 中心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交流资源共享, 互相提高。

5 、我的专题一一教学中的研究。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强调研究的主题来自学校、来自教学实际, 强调为学生成长、教师专业提高及学校发展服务, 强调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专题研究效果, 我校于开学初组织教师分年级组和学科组进行讨论, 找准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 分别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上交教研室。

教研室再结合各学科课题立项, 确定出二三十个研究专题, 下发到各村小, 教师选取自己的小研究专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