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致同学们: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货币、物价、就业、税收、收入与支出生存-------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 ------- 交换------ 消费(什么、多少)(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经济: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书共分为四单元:第一单元:生活和消费(交换、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分配)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四大经济活动的社会背景) 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一、商品理论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构成商品的条件:①劳动产品(前提)②交换(关键)设问:为什么不同的商品需要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3、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使用价值、价值和商品的关系①、使用价值和商品的关系:第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第二、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而是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共有属性。
第二、使用价值解决的是不同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的问题。
②、价值和商品的关系:第一、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第二、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其他劳动产品、物品都没有价值。
第二、价值解决的是不同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的问题。
③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立性:无论是商品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兼得。
要取得一方必须让渡另一方。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为了顺利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生产质优价廉的商品。
【理论联系实际】1、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2、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判断: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判断一种商品是不是商品的标准:既要看构成条件,又要看基本属性。
(1)构成商品的条件:①劳动产品(前提)②交换(关键)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商品,为什么?1.自然状态的阳光、空气2.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3.农民自己种的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4. 吉林电视台推出的收费数字电视节目【深化扩展】商品、劳动产品、物品(非劳动产品)的关系:(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劣质奶粉5、商品交换的本质: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
二、货币理论1、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注:货币和商品并非同时产生,商品先产生,货币后产生。
为什么: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①货币是商品,因此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货币是特殊的商品,特殊性表现在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人们崇拜货币的原因。
)4、货币的职能:(1)、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本质的关系: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③计量单位: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④价值尺度与价格的关系: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注意: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交换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形式。
我们把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叫做商品流通。
②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A 含义不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W--G—W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B前者强调货币的职能;后者强调商品的交换形式。
③初期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联系:都是商品交换的形式。
本质上都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区别: 公式: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换,W—W;后者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W—G—W 。
产生时间:前者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后者在货币产生后出现买卖行为:前者是买和卖同时同地进行;后者是买和卖在时空上是分离(先卖后买)【过渡】:商品流通使买和卖在时空上是分离,这就使商品交换出现了矛盾,那是什么矛盾呢?(看探究材料)-------W---G变得既困难又惊险。
(为什么)思考: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④如何实现惊险的跳跃: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思考:理论依据: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⑤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用观念的货币(3)、货币的其他职能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职能。
注意:①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一般是足值的货币②产生②、支付手段:形式注意: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分: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而出现的,特征是取得商品和给付价值在时间、空间上出现分离。
用货币清偿债务、支付税款、租金、工资等都属于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注意:①货币充当世界货币职能一般是金银货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了世界货币的只能,如美元、欧元。
②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其实是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
5、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计算公式6、货币的种类和形式: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理论------纸币1、纸币产生的必然性(纸币的优点):结论:纸币是伴随着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纸币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
(2)、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比较:货币与纸币、纪念币、纪念钞纪念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
纪念钞是纸币,本质上不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符号,只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等部分职能。
结论: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与发行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注:纸币的面值(面额)≠ 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实际需要量②现在纸币购买力=实际发行量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
A .8000 0.5B .4000 0.25C .16000 2D .2000 3设问:一个国家在发行纸币的时候能任意的确定发行的数量吗?3、纸币的发行规律:(1)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2)任意发行纸币的后果过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待售商品总量×单价 货币流通次数过少: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通货紧缩(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①主要原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思考:是不是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②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思考: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是不是所有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③实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④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⑤对策: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具体就是提高银行利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费用,减少流通环节。
通货紧缩①主要原因: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②表现: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③实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④影响: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对策:最根本的是要刺激经济增长,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货币的有效供给,扩大投资规模,具体就是调低银行利率,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发国债,提高财政支出,减低税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拓宽消费渠道和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需求;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推进经济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
联系: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纸币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
思考:结合纸币的含义和纸币发行规律思考面对制造假币现象我们如何做?国家相关链接:公民4、纸币的发展趋势:电子货币总结: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货币含义产生区别本质联系5、货币与财富(1)、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