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点亮童年
观水镇中心幼儿园王真
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再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一脉相承地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那么,在活动中如何增强趣味性,拓展活动空间的局限性,实现活动的教育性呢?为此,我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结合多种教育理论,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区域活动和传统游戏活动。
一是游戏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并高于幼儿生活,实现了“教育即生活”。
例如:在我们镇上、村上都会有热闹的集市。
每个孩子都会去赶集,琳琅满目的商品,美味多样的小吃,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把“赶集”作为幼儿区域活动内容,幼儿在熟悉的情景再现中收放自如,释放本性,幼儿的表演能力、计算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再如: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亲子活动,中国传统节日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一脉相承,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春节”前,我们开展剪窗花、贴窗花、赏窗花系列活动区域活动;“三八节”我们开展自己动手给妈妈送礼物活动等;在这些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既了解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二是游戏环境打破时空界限,实现了有效拓展。
例如:将探索的范围延伸到大自然中去,把孩子们从室内带领到户外,到大自然的怀抱
中,让孩子们的肌体尽情接受阳光的照耀、风雨的历练,让孩子的身心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在自然中环境认识各种野花、灌木、蔬菜、水果,观察蜗牛、蚯蚓、蚂蚁、蝴蝶等小动物的生长过程。
这种动态环境,不仅弥补了农村幼儿园活动区域的不足,而且还增强了幼儿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同时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是游戏形式挖掘民间传统游戏,实现了传承中创新。
在室内游戏活动中,我园深入挖掘民间游戏,经过系统地收集、分类、改编、创新。
在幼儿来园后和离园前,教师会指导幼儿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游戏,如《拍手背》、《石头、剪刀、布》、《拉大锯》、《拉勾勾》、《对拍手》、《跳花绳》等,边说边做,动手动脑。
不仅使园区教育活动转换过渡自然,活而不乱,而且还活跃了幼儿和谐愉快的情绪,丰富了他们的在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