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可爱者甚蕃。
(周敦颐《爱莲说》)③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④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⑤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敦儒《相见欢》)⑥____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⑦腾蛇乘雾,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⑧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甫的《春望》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9分)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pàn,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
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lǒnɡ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翻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漫溯.()泽pàn()lǒnɡ()亩(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选段中“谄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仿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2分)楚大夫沉吟泽pàn,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昆虫记》中蟹蛛爱吃()A.蜜蜂B.蝎子C.蝴蝶(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________(人名)究竟是什么人?4.八年级某班以“探索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4分)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A】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
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①【A】句有语序颠倒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调换位置。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
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
(4分)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
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50字以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2分)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1)上自劳军.____________(2)已而之.细柳军____________(3)天子先驱..至____________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____________(5)其将固.可袭而虏也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2分)(1)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段,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了主人公周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6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1)聚室而谋.曰____________(2)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4)叩石垦.壤____________(5)始.龀____________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的情节?(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3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3)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4)行天下之大道.____________(5)与民由.之____________14.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