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巧借古诗词出彩内容摘要:将古诗词和写作思维结合起来,形成有效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提高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的强化训练,真正使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达到以诗带写,以写感诗两者相长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古诗词写作思维教学训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 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古诗词带给我们坚定的人生信念、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影响了我们的修身与治学。
面对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一古诗词,学习的丰沃土地一一写作,我们的学生竟会是充满迷惘甚至是厌恶的眼睛来仰望!他们厌恶古诗词及写作,而原因很简单:古诗词读起来不错,但学起来乏味,作文没有思路,不懂得组织语言,写不出来等等。
同时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作文思维的枯竭是把我们学生挡在古诗词和写作门槛之外,正因为这些原因,使得连《水调歌头》等书香千载、流芳百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许多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而写作这片神奇的充满诱惑的土地,学生也只能望而止步了。
要知道学生要写好文章,至少要具备四种能力:一是素材转化能力;二是思维能力;三是表达能力;四是结构组织能力。
通过课内范文的阅读, 讲解,课外文章的浏览,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在生活过程中,学生耳闻目睹,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
怎样激活已经积淀在学生身上的能力,如何使学生的积累形诸文字,并进而稳定为写作能力,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实,在初中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入选了相当多的篇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
鉴于此,我们对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很多同学很怕写作文,一是无话可说,二是写不出别人的优秀作文中那么优美的词句。
老师在诗歌教学时感到无从入手,教学效果不大。
那么,我们能不能将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整合起来,构建一种便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呢?在实践中发现,整合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这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很有益处。
下面我就写作上如何借古诗词出彩方面来说一些自己的体会。
为此,我用了四个阶段对作文妙借古诗词出彩作系统的写作思维课堂训练:一、为文章增添几分亮色一一直接引用古诗词一篇文章须有亮点,文章中最“亮”的是“太阳”,没有“太阳”也得有个“刀亮”,没有“刀亮”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之光都没有,那就与“高分”无缘了。
那么,直接引用古诗词无疑是很好的形式。
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
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维感情的外现。
因此,须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维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知其人,方能解其言”这样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例:“只恐双溪舲艦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色彩, 幽怨、哀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苏轼生命的色彩, 雄浑、豪放。
那我的生命色彩是什么呢?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引用高考名句)同是生命内容却又有别样的不同。
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考试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
再通过训练来积累古诗词,这样相得益彰。
训练案例:①要写好文章,除了必须多阅读好的书籍外,还必须从生活悟得道理,南宋诗人朱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好地表达了这一道理。
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 _________________ ,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______________ ,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_______________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这样一反传统教学中将诗词教学与写作训练截然分开的做法,把古诗词教学与写作思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了在写作中领会古诗词。
把读与写自学构成一个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一定的写作思维训练为载体,通过互动情景的创设,诱导学牛•调动自己的古诗词积累来进行写作思维的创造。
在创造过程中,使自己的写作思维能力得以训练、提高,同时让他们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解读古诗词。
二、为景物涂抹几分靓彩一一写景串引古诗词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有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体验,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诗是语言的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精练的语言蕴涵着诗人丰富的情感。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深深地引入诗的意境,要教会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填补诗词中的艺术空白,让诗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
然后,学生尝试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岀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例1: “春雨如酒柳如烟”的长潭水库醒了。
春,踏着音乐的节拍,扭动着婀娜的身肢,从唐诗宋词中走了出来,便织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等五彩斑斓的锦缎,还梳绿了石窟河这条长辫。
(选自学生习作《写意长潭水库》)引用一连串的古诗句写景,巧用他人的妙笔来牛•花,既描绘出“长潭水库”秀丽的风景,又让文章文采摇曳,还显示出小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例2: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刀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引用网络文章)写作前,学生在优秀的古诗词中的涵泳体味,进入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之中;写作时,学生再次置身于意境所蕴含的文化空间里面;与此同时,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要求的体现。
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理论起点,我们将古诗词情境作文架构在一定原则基础上,以这些原则为依归,开展作文训练。
三、为内容营造几分谐趣一一化用仿写古诗词语言是文章的第一关口。
中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
例:夜里秉烛看书,梦中亦在解题,六十分遭老师骂,五十分挨父母打,我心乱如麻。
时间流逝飞快,作业如山心惊。
了却初三中考事,赢得日后轻松身。
可怜初-:生。
(选自学生习作《初三的滋味》)点评:一看就知道是仿辛弃疾的《破阵子》而作,字里行间还能依稀找到词句的影子。
作者风趣的的化用,不仅写出了初三生活的无奈,还从无奈中透出了几分调皮和自嘲,给文章增添了谐趣。
元朝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的分年日程》中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輔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 点出了读书应与作文交融;元朝的郝经《签友人论文法书》中的比喻“文有大法,无定法,观看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
彼为绮,我为锦;彼为榭,我为观;彼为舟,我为车;则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旁矣。
” 道出了读书如何活用于作文,求得变化;清代唐彪《读书作文谱》中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写文章;不知多读书籍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工夫,其益相去远也。
……谚语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
'信哉言乎!”这几句话对于读书之后要多写作文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切中肯緊。
现代的胡适也极为注重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他认为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
吸收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自己的东西。
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 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一一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你自己的了。
古今这些观点都说明了读与写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连为一体,方可互为促进。
同样,诗词教学和写作思维训练也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诗词来训练写作思维,同时,写作思维的训练反过来又帮助学生解读古诗词。
四、为语言添加几分诗意一一化用整合古诗词迁移思维是指将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巧妙、主动、自觉地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态。
诗词教学中,诗词是载体, 教学是手段,迁移是目的。
诗词教学中要致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利能力,教会他们能巧妙地把从诗词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广泛地应用于新的写作情境,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例:雨的语言是丰富的,它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它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诉在韦庄孤寂的夜晚;它可以是映照玉壶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友人的挥手之间;它可以是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绿在崔颍寻寻觅觅的乡关。
点评:选段不仅化用了古诗词,而冃能将诗意与同各自的作者境遇整合在一起,“春夜(喜雨严、“离人泪”、“玉壶”、“冰心”、“鹦鹉洲”、“芳草”等这些诗化的语言点缀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文章的语言韵味十足, 清丽而秀美。
诗歌教学建模以把握诗歌的内涵为基础,古诗词作为经典作品,“是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方式存在的当然需要'感'的沉浸,当然非得亲历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因此,不管是使用哪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架空诗词文本而一味地把写作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当然,教师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还应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作文时能尽量引用古诗词或化用占诗词。
实践证明,运用“以诗促写,以写悟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引经据典,左右逢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①《中学语文教学建模》伊道恩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②《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③《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④《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张孔义等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⑤《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⑥《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⑦《多元智能》(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⑧《现代教育技术学》张舒予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