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综合地球化学探矿方法试验效果摘要:所谓的地球化学物探方法又被简称为化探,其主要是地球化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并通过对天然物质中成矿元素和指示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系统测量,进而研究这些天然物质的分布分散情况及变化规律,以此来发现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为直接和辅助找矿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
该方法的提出为找矿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基于此点,本文就综合地球化学探矿方法试验效果进行浅谈。
关键词:化探;找矿;应用效果
一、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作用分析
(一)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发展综述
化探这种方法是在近代地球化学和微迹分析技术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30年代该技术在前苏联、挪威、瑞典等国家获得推广使用,直至上世纪50年代才逐渐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我国是在1952正式成立地球化学物探的工作机构,该方法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地球化学物探的作用
1.矿产普查方面的作用。
化探法目前已经能够成功应用于铜矿、铅矿、镍矿、汞矿、钒矿、磷矿、钛矿、硼矿以及锡钨矿等多种矿床的普查,并且应用该方法普查磁化矿床的地质效果也获得了大部分勘测作业队伍的认可。
但是也有少部分持不同看法,这部分主要集中在锡钨矿探测工作中,如某个地区中的镍矿虽然是采用重砂法
探测出来的,但也同样肯定了金属量测量的效果,只不过后者的成果得出的时间较前者稍晚一些。
实质上化探法在稳定矿物矿床的普查过程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地质效果,而有些地区采用金属量测量法对钨矿床进行普查的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辨分析的灵
敏度相对较低造成的。
按照地球化学异常的组分特征能够较为明显地反映出矿产的具体分布情况。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秦岭1:5万面积的金属测量成果表明,在某地探测出以钨这种组分散量为中心、两侧为连续和不连续的铅分散量和锌分散量,最外侧则为锌分散量和汞分散量,这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西南东方向的分散量,充分反映出了该地方沿四个方向零星分布的小侵入体中的砂岩型钨、钼矿和磁铁矿等高温矿床。
此外,我国在运用水化学方法找矿上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某地质勘测局在进行1:20万综合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运用水化学进行探矿结果表明钨、钼、铅、锌和镍的水分散量相对较为明显,其中还有几个水化学异常区与金属量测量圈定的异常区域吻合,同时,还发现了十余种元素的水分散量,包括铅、锌、铜、钨、锡和钼等等。
通过这一成果在秦水附近的硅质岩层当中探测出了含磷的底层。
2.资料应用方面的作用。
通过化探方法获得的资料能够说明很多重要的地质现象。
我国部分地质勘测队获得的资料表明,通过某一些特殊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能够明确区别不同岩性的岩体。
例如,镍、铬、钴等元素能够充分反映出基性岩体或是对某些地层进行划分,而钼、铅等元素则可以用作不同岩性岩体的区分。
所以,
利用1:20万化探能够之处获得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地质体以及其它一些地质现象,如断裂带等等。
3.矿床类型成因分析方面的作用。
化探法综合指标规律的出现,能够充分反映出矿床共生规律,并且还能够提供矿床的具体成因类型方面的有关数据。
例如,有些地区的铅、锌地球化学异常,这说明该地区具有铅、锌狂稠密共生的规律。
由于我国广东地区的锡、钨矿与铅、锌矿在空间分布上为共同关系,由此便发现了铅、锌、钨共存的分散量。
此外,我国某些地区1:5万分散流的工作总结结果表明,按照分散流中综合指标中的规律发现钨、锡、钼、铂等元素是区分高温和低温矿床的重要指标。
而砷和钼这两种元素对于区分中、高温热液型铅锌矿也具有良好的指标作用。
二、综合地球化学探矿方法的试验应用效果研究
(一)试验测量的目的
所谓的试验测量具体是指在某个地区准备进行生产前,选定最佳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案,它是借助选择与所要探寻的矿床类型、地质条件以及地球化学景观等相似的已知矿床进行试验确定的一
种方法。
对于不同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而言,其试验测量的内容基本都不相同,但是总体来讲,无论采取何种测量方法,试验目的都是为了了解覆盖物的性质、地质构造特点以及岩石性质等,并通过选取样品介质、确定采样密度、样品粒级和层位给出具体的样品处理方案,以试验结果为依据对地球化学异常特点进行研究,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找矿标志。
试验测量基本上都是在已有
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经验有侧重点地开展工作,整个试验测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有样品类型、取样介质以及指示元素等有效性检验。
(二)试验测量效果分析
在进行化探工作应~严格执行dz/t00111-91标准进行,整个工作过程分为野外采样、样品测试、资料整理等几个阶段。
1.野外采样。
野外工作采取1:1万化探土壤测量,建立100×40m矩形规则网,每平方公里平均采样250个,侧线布设为南北走向。
①采样部位。
基岩风化层的顶部残积层,在实际采样过程中应当防止样品污染的情况发生,当遇到废石堆、河床堆积等无法采样的情况时,可采取弃点或是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标明具体原因,移点的最大距离不得超出取样点的20m的范围,并且应当留存gps 坐标。
②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都应当在周围10m这一范围的3-5处进行取样使其组合成一个样品,采样点应当逐点进行标注,取样粒级控制在-4~+20目这一区间范围内,样品重量应当大于等于160g,过筛残留物质不得超过5g。
2.分析方法。
按照1:20万化探资料确定分析元素如下:ag、cu、pb、zn、as、sb、bi、hg、ni、mo、co等。
分析质量监控标准执行dz/t0011-91中的有关规定要求,各元素的分析方法及质量指标如表1所示。
3.图件编制方法。
①点位数据图。
利用野外采样的实际点位即gps定位下载坐标数据来确定点位,并将分析元素的报告数据与实
际点位对应成图。
②单元素地球化学图。
本次试验根据表中元素编制了相应的地球化学图,等值线间隔采用对数0.1ug/log间隔勾绘出等值线,图饰以及色区的划分全部按照dz/t0011-91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对极个别的色区进行了相应调整,整个着色过程全部在微机上操作完成。
③综合异常图。
按照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及测区内元素的组合特征,将表1中所有元素分为三组,各元素异常均按照确定的异常下限由单元素地球化图上提取,并以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表示,同时与简化地质图套绘而成。
通过此次试验测量取得了该地区基础的地球化学依据,经分析后圈定出综合异常2处,这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参考文献
[1]李强东.天山西段隐伏金矿体定位预测的构造及地球化学方法研究[j].长安大学构造地质学报.2010(3).
[2]王金荣.李秦德.王怀涛.王凡.姚超.新疆西准噶尔阿克乔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a].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10).
[3]汤志军.龙门热水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探矿工程.2007(10).
[4]任雯.新疆托里县阿达依斑岩铜矿点地质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