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考前秘密试卷类型:A2015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模拟题地理试题(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I. 图1中④地所在的位置是A.(20°N.160°E)B.(20°N160°W)C.(20°S,160°W)D.(20°S,160°E)2015年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读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2-3题。
2、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A、①段B、②段C、③段D、④段3、这一天东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极昼现象B、昼短夜长C、昼夜平分D、昼长夜短4.2014年4月2日7时46分(北京时间),智利西北部沿海发生了8. 3级地震。
小雨想知道智利在哪里,他应查阅A.亚洲政区图B.亚洲地形图C.世界政区图D.世界地形图读图3“世界地图”,完成5—7题5.图中C大陆东部和D大陆西部轮廓几乎完全吻合,这说明了A.地球上现在的海陆分布是由于大陆漂移而形成B.地球上现在海陆分布是板块张裂而形成C.海陆分布是固定的,这种吻合纯属偶然D.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C、D两大陆为同一块陆地6.图中①②③④⑤⑥是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处和③处为常年温暖湿润型的气候B.⑥处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③处与④处的气候特征在冬季的最大差别是降水多少不同D.②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7.图中的A处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B为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半岛居民的人种为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B.A半岛与非洲相邻,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C.B大陆的东侧为大西洋,西侧为印度洋D.我国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必经B大陆,这是因为该大陆离南极洲距离最近8.有关亚洲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大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C.位于亚欧大陆西部 D.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D.我国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必经B大陆,这是因为该大陆离南极洲距离最近9.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与此称谓相关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盛产小麦和水稻B.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C.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D.西南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10.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将于6月12日—7月13日在南美洲国家巴西举行。
结合图4判断,有关巴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国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B.该国境内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C.该国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D.该国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
据此回答11—12题。
11.对迁入国家来说,其好处是①解决资金短缺问题②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④提高丰富的资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在日本的外迁企业中,大多是①耗用大量资源的企业②需用大量劳动力的企业③高新技术产业④污染较重的企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搭配正确的是A.干旱——自然资源“大仓库” B.大风——“风库”C.矿产丰富——“冰雪高原” D.寒冷——“白色荒漠”右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
一业余科考队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对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
完成14~15题。
14..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A.内蒙古、陕、晋、鲁B.晋、鲁、内蒙古、秦C.内蒙古、晋、秦、鲁D.晋、陕、鲁、内蒙古15.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①地土地荒漠化严重,②地所在的省份已经根治了水土流失、③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
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A.①B.②C.③D.④读图,完成16 一17 题。
16.图中①、②、③、④所在的地形区,人日最稠密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7 .关于⑤地形区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纬度较高,冬季寒冷B .是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C .黑土而积广大,土壤肥沃D .河流封冻期长18 . 图7中AB 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界线是A .青藏高原边缘线B .秦岭一淮河线C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D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19.关于甲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①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广②以旱作农业为主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⑤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A .①③⑤B .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20 .图13 中能反映丙地的气候特征的是A A.图 B.B 图 C.C 图 D.D 图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对该地区人文和自然地理方面的描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是A.有著名的灌溉设施“都江堰”B.绿洲灌溉农业发达C.终年气温高、降水多 D.沙漠广阔,沃野千里22.制约“珠三角”和“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能源短缺B.河网密集 C.水旱灾害D.临江面海23.香港城市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上天下海”,即上天建高楼,下海扩土地.这种特色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香港()A.自然资源匮乏B.岛屿众多,港阔水深C.人多平地少D.地理位置优越24.下列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东部沿海利用浅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25. 关于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与铁路线名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京九线-陇海线-沪昆线-京包线B.京广线-兰新线-沪昆线-京包线C.京九线-兰新线-焦柳线-包兰线D.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包兰线第Ⅱ卷 (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50分)2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甲村的经纬度位置是;就地球上的五带而言,该区域位于带。
(2)图中煤矿和温泉两地点的相对高度大约是米。
(3)甲、乙两村间的图上直线距离是4厘米,实地距离是千米。
甲村位于乙村的方向。
(4)甲、乙、丙三村位于陡崖附近的是。
(5)乙村周围资源丰富,但经济比较落后。
为发展经济,你认为该村应发展何种产业?并说明理由。
(答出一项即可)。
27.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材料一: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于2014年5月7日至9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召开。
本届峰会围绕“促进包容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整合非洲大陆的各种力量,推动结构性改革。
材料二:世界区域局部图(1)材料中所述大洲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全部属于国家(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该大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2)图中数码①②③中,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的是(填数码)。
(3)图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4)ABC三地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原因是。
(5)玲玲在网上搜集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景观图片,其中位于大洋洲的是()28.读澳大利亚和巴西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图中两国之间关于经济、政治方面的商谈,称为“______”。
(南北对话或南南合作)(2)看图分析,两国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国储量都很丰富且大量出口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明显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中部的地形为___________,澳大利亚至今生存着许多古老的野生动物,请列举一例____________。
(4)巴西境内有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____________,其流域内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植被类型)29. 2013年7月至9月,由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组织的“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媒体特别行动”采访团,沿“渝新欧”铁路所经各国采访报道。
结合图16和表2,回答问题。
(10分)图17表2: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不同运输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及费用(1)渝新欧铁路从重庆出发到西安,沿着 线到兰州,然后经过兰新线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进入 (邻国),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公里。
(2)结合表2,分析“渝新欧”铁路运输的优点。
(3)图17为伦敦及“渝新欧”铁路沿线三个城市的气候图,据图可知由伦敦到阿斯塔纳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 ,气温年较差的变化特点是 。
造成这种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4)重庆有一批货物如果水运到杜伊斯堡,依次经过东海、南海、 海峡(图中甲)、印度洋、红海、 运河(图中乙)、地中海、大西洋到达德国。
30、读新疆略图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分)( l )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2 )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 。
制约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在农牧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3 )甲河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和少量山地降水。
下列四幅图中, 能代表该河水量变化的是_ (填字母)。
图1630.某中学地理小组拟探究“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10分)探究主题: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探究方法:图文分析法探究材料:尝试探究:( l )地震带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这是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
( 2 )地形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________级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这是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
( 3 )气候与泥石流西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__ __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这是泥石发生的诱发条件。
( 4 )人类活动与泥石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使地表_____ ___减少,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归纳总结:泥石流的发生与地震、地形、气候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活动有关。
迁移应用:(l )人类的__________活动可以减轻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