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对中国的启示丹麦的社会福利制度起步早,发展快,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该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丹麦的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主要包含资金和管理、家庭福利政策、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和残疾人保险和老年人保险五个方面。

丹麦全面而高度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其国民充分享受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福泽。

我国有必要从丹麦成功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得到启示,借鉴其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国民幸福感得到提升。

标签:丹麦;社会福利制度;启示在2005至2009年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访问了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数千名受访者。

在研究人员根据每国“生活如意者”所占百分比得出的排名中,丹麦名列第一,而中国香港位列81名,而大陆仅列125位。

丹麦虽然是个气候有些恶劣的国家,但是风光秀丽,适合居住。

经济的发达和人口的稀少也使得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分高。

另外,丹麦有着极高水平的教育,大范围的公共和社会福利更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飙升。

事实上,丹麦48.2%的宏观税负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成员国中最高,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感到生活幸福。

作为福利制国家的典范,丹麦社会福利制度的成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着许多可借鉴之处。

1 资金和管理1.1 丹麦丹麦社会保障的特征是很少依靠雇主缴纳的税款和被保险者的直接税款,获得自主的权利仅由以前的职业来决定。

丹麦社会总支出的三分之二是由国家通过税收和关税提供的,而政府将收缴的税收的40%用于社会福利,13%用于教育和科研,9%用于医疗保健,6%用于住房和环境保护,其余的大约30%用于政府其他各项行政开支:行政管理、商业发展、交通、防务、援助发展中国家等。

1.2 中国2010年中国公共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比重高达88.1%。

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102%,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占17.6%,医疗卫生支出占5.3%,住房保障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占5.3%,其余的约65%用于文化体育、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公共安全和国防外交等。

2 家庭福利政策2.1 丹麦丹麦政府高度重视儿童与家庭社会福利,丹麦社会援助法明文规定:“地方政府应该对本地区18岁以下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实行监督管理。

当少年儿童遇有困难或对所处环境不满时,地方政府必须对其父母或监护人提供建议和帮助。

”在丹麦,妇女不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有权利休产假(从分娩前4周开始至分娩后14周)。

在此期间,孩子的父亲也可以休两周的产假。

产妇产假中的后10周可以由产妇休,也可以由产妇的丈夫休,夫妻自行选择决定。

在休假期间,孩子父母根据失业救济制度可以获得每日津贴,产假期间工资及其他福利费用照发。

子女在未满18岁时也可以得到不同数额和种类的津贴。

普通家庭津贴和各种儿童津贴领取后均不必再行纳税,全部开支由政府承担。

父母假日是丹麦又一项重要的家庭政策。

政策规定,凡家中有0-8岁儿童的父母每年均可享受13-52周的假期。

单亲家庭的家长假期还可延长一倍。

收养子女的家庭父母必须有一方休假24周,以同孩子建立起感情。

父母休假期间由地方政府给予工资补偿,最高数额达每年3.5万丹麦克朗。

2.2 中国在中国,规定女职工的产假不得少于九十天,2011年又将产假拟增加至14周。

虽然法律做出了这样的规定,但实际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这些政策。

不仅如此,女职工产假时的工资水平也得不到保障,据扬州市总工会的专题调研的数据,女职工中只有约45.9%的职工可以拿到与正常工资基本一致的产假工资,35.6%只能拿到80%,14.9%只能拿到50%,还有1%的人拿不到工资。

我国关于男性产假还没有相关的立法,只是各省市自治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据调查,目前中国的实情是超六成已婚男士没休过产假,其中三成不知道有这一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有关家庭方面的福利制度设计上一直以减轻企业和国家的社会负担、增加家庭和个人责任为主导思想。

全国妇联2010年5月15日在京发布的《我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家庭认为国家支持家庭的政策力度还有待加大。

调查显示,国家现行的对家庭的支持政策,56.4%的家庭认为力度还不够;8.6%的家庭认为“基本没有政策支持”,另外约有20.3%的被访者“不清楚有哪些政策跟家庭有关”。

3 失业和社会保障3.1 丹麦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丹麦失业率一直较低,但该国却是全球失业津贴最高的国家。

丹麦法律规定,作为失业保险基金成员一年并在过去三年里工作了52周的雇员和个体经营者,都有权领取失业救济金。

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时间最长为五年,前两年为每日现金补助,后三年为有权利和义务接受工作培训和教育。

在2010年5月提出的财政改革方案,在过去3年里工作了52周的失业者,就能够在接下来的2年里领取相当于其过去平均收入90%的失业津贴。

3.2 中国我国失业保险金的享受期限是根据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的连续工作时间确定的。

累计工作一年以下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累计工作一年至五年能享受十二个月,五年至十年享受十八个月,十年以上享受二十四个月。

失业保险金的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

4 医疗和残疾人保险4.1 丹麦丹麦的医疗保健体系主要由初级医疗保健和医院两部分组成。

丹麦居民(包括常居丹麦的外国人)凭借个人的医疗保险卡,不论其是否就业,均享受免费医疗和医院护理服务。

根据欧盟2010年新颁布的欧盟国家社会保障计划,丹麦居住在欧盟其他国家的退休人员、提前退休人员及其家人将得到一张欧盟医疗保险卡。

凭借该卡在其所居住国也能享受免费医疗,费用由丹麦政府承担。

丹麦对残疾人的保障也很完善。

18-67岁的人如果因为生理或心理伤害丧失了至少50%的工作能力,可以申请早期养老金。

需要长期护理的50-67岁的人有权利领取额外的(普通的)早期养老金。

4.2 中国我国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体制,严格遵守“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基本医疗保险水平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部分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费用,统筹基金设有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

医疗保险的对象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员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六章第四十二条对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作了如下规定:“残疾人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残疾人家庭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然而,我国目前残疾人社会保险的总体覆盖水平较低,社会保险体系的在16岁及以上残疾人群体中,全国平均有65.8%的残疾人未参加任何的形式的社会保险,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

5 老年人保险5.1 丹麦弹性退休政策是丹麦老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丹麦实施了部分养老金方案,1995年又开始实施部分提早退休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允许就业者在60-67岁之间逐渐减少部分工作时间,由半退休状态渐渐过滤到完全退休。

减少工作时间之后,由政府发放部分养老金作为对工资收入的补偿。

养老金制度是丹麦福利政策的核心,包括基本津贴、追加津贴、单身老人特殊追加津贴以及其他情况下申请的个人津贴。

除了政府养老金外,丹麦还有各种不同的半政府或私人养老金方案可供老人选择申请。

每个地区还视情况对老人实行各种优惠,如公共交通优惠及免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

丹麦订立有专门的老人住房法案。

老人住房由各市政府修造和管理。

住房形式多种多样的,包括养老院、小型疗养院、供给伙食并有佣工服务的公寓及地方政府老人收容院等。

丹麦的老年政策是面向全社会的,所有老人不论经济状况、身体状况也不论住在何处均享有一视同仁的服务。

服务的基本内容是医疗护理和家庭服务。

医疗护理包括普通全科门诊、专科门诊和家庭护理。

为了确保老年关怀政策的落实,丹麦还建立了24小时医疗护理和家庭服务制度。

各项服务费用均来源于政府税收,老人接受服务全部免费。

5.2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中国目前的老年福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基本生活方面的保障制度,关于老年福利、老年津贴和养老服务等相关福利制度的建设基本上还处于政府引导、社会自愿的状况下。

我国老年福利制度体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存在尚待完善之处,内容极为有限,水平也还比较低。

6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的成功对中国的启示6.1 社会保障项目支出力度大丹麦社会保障支出比重高达税收收入的40%,这个比重也与其高度发展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匹配。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其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却寥寥无几。

这固然是受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程度还有待提高约束,但绝不能因此就放弃这方面的努力。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为全体国民建立起良好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的公共支出应该多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而不因将全部力量放在引导产业经济发展上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否则,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上去了,GDP 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人民的幸福感却依然不能得到相应的大幅度提高。

人民不能享受到国家强大、经济增长的福泽,就不能说社会在健康有序地进步和发展。

6.2 重视教育的普及和程度提高教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已经被全世界所认同。

我国的教育目前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步,高校数目的逐年增长和高校扩招使得能够上大学的人数一路高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高校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2010年全国高考人数为946万,而全国大学招生计划总数高达657万,此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评论为“大学生白菜价”。

事实上,社会需要的并不该是大学文凭,而是人们与大学文凭相匹配水平的素质和能力。

我国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用于教育上的支出在全国公共支出中所占比例已经超过10%,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产业的重视。

然而如此庞大的经费投入,却得不到成正比的收效,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各大教育机构应该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真正提高教育水平而不是盲目扩招,增加生源。

6.3 关注家庭丹麦完善的家庭制度是其最大的特色。

儿童与家庭社会福利、家庭津贴、儿童津贴在世界上都处于前端,父母假日更是其独有的家庭福利。

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大,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制度面临严峻挑战,人口迁徙、工作变动等因素,造成了西方传统家庭模式的动荡和解体,家庭结构逐渐趋于小型化,大量以夫妻双方和一个未婚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也日益增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