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
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即为吃饭生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
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
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
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个小时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个小时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个小时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个小时的光阴。
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全文思路精美,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提出赠言→________→________→表达希望与祝愿。
(2)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写在下句后面,组成一个浓缩全文内容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________。
(3)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这句话的。
(4)根据你对语段的理解,给这篇发言稿加个题目。
解析:(1)论说做学问的重要;指出怎样做学问(2)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3)“器”指才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成为一个常识渊博的人。
(4)不要抛弃学问;时间与学问;毕业赠言等。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1)论说做学问的重要、指出怎样做学问(2)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3)“器”指才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成为一个常识渊博的人。
(4)不要抛弃学问;时间与学问;毕业赠言等。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课内阅读,我在行!(节选)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 。
(2)选段写的是( )这件事。
A.做粥B.等粥C.喝粥D.议粥(3)在选段中找出一个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并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4)选段中的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解析:(1)《腊八粥》;沈从文(2)B(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沸时的形态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4)活泼可爱、馋嘴。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腊八粥》、沈从文;(2)B;(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沸时的形态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4)活泼可爱、馋嘴。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快乐阅读,完成练习。
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写汉字。
弄 ________脏单薄 ________ 蒸lóng________ 处fá________(2)写出近义词。
思忖——________ 虔诚——________(3)用“横线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________。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7)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解析:(1)nòng;bó;笼;罚(2)思考(思量);恭敬(3)如:……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热。
(4)小乞丐;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5)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6)衣衫褴褛,又黑又脏|无依无靠|艰难困苦(7)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解析】【分析】(1)①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②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