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德育讲座心得体会

听德育讲座心得体会

听德育讲座心得体会篇一:德育心得体会一德育心得体会在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

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

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

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

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

我想,我们要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开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

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德育工作: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

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甚至了出现了学生杀老师的极端行为。

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相关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

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

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篇二:听邹六根行动德育培训心得体会听邹六根行动德育培训心得体会2015年8月22日,在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四楼会议室听了邹六根老师的行动德育培训课。

邹老师现任职浙江省杭州信息工程学院,兼任山东大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员、客座教授,是浙江省151人才。

邹六根老师长期从事教育一线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亲和、实效、可操作的班级德育,形成“草根德育”特色并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

邹老师培训的主题是“行动德育”,邹老师从他以前在基础教育的幻想“班级要是没有那几个吵的多好呀”到现在经常梦想“班级哪怕只有一个好同学多好呀”,邹老师讲述了在德育过程把“把反思当成一种革命,把创新当成一种使命,把学习当成一种生命”的过程。

邹老师从“歪脖子树理论”中反思教育效度的缺失。

从“想不想拿这50元钱”中阐述将行动德育变成这样一种愿景行动成习惯,习惯成素养。

邹老师还用具体实例中讲到班级德育的创新包括目标的创新、内容创新、方法的创新。

邹老师的课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述精辟、语言幽默风趣,讲课过程中讲了不少的案例。

现在结合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案例来谈一下体会:一、韩国妈妈教子在北京,有一对老人生了一个儿子。

儿子大学毕业在韩国留学与工作,找了一个韩国媳妇,生了一个男孩。

小孩七岁那年,因为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强烈要求儿子、媳妇和孙子从韩国回到北京。

儿子、媳妇和孙子从韩国刚来到北京,儿媳就对两位老人说:“爸爸,妈妈不能在我们面前把孙子抱在怀里玩~小孩子必须听妈妈的,妈妈叫小孩子做什么,爷爷奶奶不许阻拦~”爷爷奶奶只好答应。

韩国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

每天早、中、晚三餐,小孩子要请爷爷、奶奶到餐桌上坐定,与妈妈一起端菜,为爷爷、奶奶盛饭,并端饭到爷爷、奶奶面前。

妈妈规定小孩子必须在爷爷、奶奶开始用餐了,自己才可以去厨房盛饭,而且要为爷爷、奶奶夹最好的菜,请爷爷、奶奶多吃,一定要在爷爷、奶奶饭吃好以前,自己要先吃好。

这时,妈妈已经为爷爷、奶奶沏好了茶,小孩子把自己的饭碗送回厨房,把妈妈为爷爷、奶奶沏好的茶送到爷爷、奶奶面前,等爷爷、奶奶吃好饭,把爷爷、奶奶的饭碗送回厨房,还要同妈妈一起收拾餐桌。

然后,妈妈在厨房洗碗,他就在旁边用干净抹布把妈妈洗好的碗擦干,并放入碗柜。

韩国人有个规矩:媳妇一进门,婆婆就不能进厨房,否则是婆婆看不起媳妇~中国的奶奶不理解了,在厨房外面向媳妇提意见:“这是我们孙子,才7岁,在中国就是小皇帝~你怎么像中国人养童养媳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韩国妈妈平静的对她的婆婆说:“不,妈妈,他是男人~男人在韩国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将来要成为顶梁柱,就必须现在从小做起~”邹老师将通过解读传统说教德育的弊端,阐述了一种让德育目标“在需要中产生,在行动中生成,在行为中发生”的新德育行动——“行动德育”,以此推进中职德育的现代化。

二、想吃这碗饭吗一次,邹六根带饭店服务专业38位女生去五星级酒店——浙北大酒店实训。

在酒店临近上岗前,召开例会,邹六根就问学生一个问题:“以后想不想在浙北大酒店干,”学生们都说:“想~”六根就说:“想,就把手伸出来,就你这指甲,不剪了,还能在这里干,桌子上搁了指甲剪,先过去剪去。

”“把头发给我束起来,就你这长发,还能在这里干,”“把首饰给我下了,就你这首饰,还能在这里干,”不到5分钟,“长指甲”“披肩发”和“首饰”全消灭了。

行动德育将实现这样一个愿景:行动成习惯,习惯成素养。

邹六根老师阐述的行动德育是指德育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德育行动及其需要,让学生在德育行动中产生目标,使学生接受具有亲和力的德育目标指向的行动与评价,达成品质优化及行为规范的行动德育策略。

行动德育与“说教德育”相对,提倡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在行动中产生,在行动中生成,在行动中发生”。

“在行动中产生”就是指德育目标由实际行动的内容及其需要而产生,行动产生目标,行动服务目标,目标衍生行动,目标促进行动。

“在行动中生成”是指德育目标由行动的过程促进其在师生中的内化,通过行动把德育规范固化成师生行为习惯。

“在行动中发生”是指德育的有效性,化行动为习惯,化习惯为素养,让德育目标、内容和行为能够自然的在师生的学习、生活等行动中发生。

邹六根阐述的行动德育,关注“说教的艺术”,更注重“行动的发生”,实践一种“让行动发生”的德育。

行动德育是中职德育的一次革故鼎新的德育创新与创造,需要我们全体中职老师跳出德育看德育,以全新的思想与视角重新去审视中职德育的过去和现在,以服务中职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德育目标新高度,去思考中职德育的未来。

邹六根通过自己的德育实践,对10个中职德育问题的思考与诠释,和对10项中职行动德育的行动解读,引领中职班主任去理解与实施行动德育,为中职学校行动德育建立起“思想场”和行动框架体系,实践“行为成就习惯,习惯成就品质,品质成就人生”的行动德育理念,实现中职德育的5个转变,即“说教”向“行动”,“封闭”向“开放”,“高高在上”向“基点基础”,“理想化”向“生活化”,“单一制”向“多元化”的转变。

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将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里说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会开机器、会种地等技能,而同时要有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综合性的素养。

中职生在小学和初中大多都是受着批评长大的,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是弱势群体,以至于造成了这些孩子自暴自弃的心理,感到前程无望。

中职学校的行动德育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真正让每一位“灰溜溜”进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抬着头,挺着胸走出去。

行动德育试图通过贴近中职学生、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家庭的德育行动,完成现代德育的教育使命。

2015年10月20日赵芳听邹六根行动德育——心得体会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赵芳2015年10月篇三:德育课心得体会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

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

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

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