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

通过两个作品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
音乐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梳理当堂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课下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一生朗读
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答
先让学生描述,后补充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朗读
小组讨论:这首乐曲引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朗读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小组讨论,最后试唱。
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
畅谈对问题的了解,展示自己的见解
复习歌曲,感受古代歌曲的韵味
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空间,使他们尽情的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更好的表现自己。
畅谈对问题的了解,展示自己的见解

小声哼唱
通过朗诵及感性想象,假设性思考吟诵诗的速度、情绪及语言节奏
把中国古代歌曲的特点进行简洁的归纳,便于学生记忆。
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答
学生随琴学唱,第一遍哼唱,第二遍唱谱
最后哼唱歌曲
欣赏播放曲目的风格,并跟唱歌曲
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汇总中国古代歌曲的特征,
根据歌曲特征练唱
一部分吹竖笛,一部分歌唱
体会流行音乐中的古诗词
根据本课所学,结合自己的思路创作,为《阳关三叠》旋律编创歌词,如《送别》等
美仑美奂的开幕式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引出古琴
直接切入主题,转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运用民族乐器,让学生更原汁原味的体会中华文化
了解王维
体会诗词的“说”“念”与音乐节奏
3、播放田震演唱的《干杯,朋友》
三、欣赏
《流水》《楚商》《秦王破阵乐》
1、播放古琴曲《流水》;
2、提问:该曲表现了怎样的一个情景?
3、引出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
故事梗概: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孝行览》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顷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海。”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者。
朋友要真诚相处,引出朋友话题《流水》
通过学生讲述高山流水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相关的文化
上下自然衔接,引出编钟《楚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能更深地感受到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
对乐曲有初步了解
让学生能更深地感受到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
感受不同版本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因为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遥远,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在初一历史里已学过中国古代史,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和唐朝的历史背景,接触了孔子、王维、王勃等历史文化名人,在此文化理论的基础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感。
介绍楚商;就是楚国的一种特殊调式结构
6、复听此曲
提问:这首乐曲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想?
该曲体现了我国古人的“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及“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
7、欣赏:《秦王破阵乐》
介绍乐曲
播放课件《秦王破阵乐》
提问:此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此曲创作于初唐时期,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军击败叛将刘武周,使得刚建立不久的唐朝政权转危为安,人们于是将隋末军中流传的一首歌曲《破阵乐》填上新词,在凯旋庆功时演唱,《破阵乐》来自唐乐中立部伎八曲之一其音乐风格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擂大鼓,声百里,动荡山谷,盛况空前。
5、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弹电子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6、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学唱两遍)(播放课件)
7、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你认为这首歌曲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古朴、苍凉)
8、再次复听歌曲《阳关三叠》,播放课件,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
肯定同学们的表现并要求同学们继续关注古代音乐文化人演诗人,一人演友人,一人吹竖笛,一人扮酒保,有人扮城门守卫,有人演群众,其余的合作创作背景,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
学生随音乐边歌唱边律动
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自己所知畅谈
提问:在这个片段中使用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乐器?学生观看片段并思考回答;(认出古琴)
师:我们的古代音乐之旅就从刚才片中出现的乐器——古琴开始;
3、介绍古琴(出示课间),并导入古琴曲《阳关三叠》
二、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1、多媒体课件播放古琴演奏歌曲《阳关三叠》,学生初步感受作品。
2、教师介绍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
2、使用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开展对作品改编的创造性活动
教法、学法
视听法、自主学唱法、对比法、创作法、体验法
教学手段
听赏法教学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课型
新授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画卷、古琴、现代舞作画2分钟)
2、师: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我国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合,不仅在世界面前展示了文明古国的丰厚,同时也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请学生思考:歌词一共唱了几遍?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后师补充介绍:《阳关三叠》是一首琴歌,就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因为在原诗中有渭城和阳关两个地名,所以也叫《渭城曲》或《阳关曲》,又因为当时演唱时将诗反复咏唱了三遍,故称《阳关三叠》。歌词共有三段,我们把王维的诗叫每段的上阕,后经人加上的副歌叫下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音乐丰富的文化底蕴及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感知我国古代音乐丰富的文化底蕴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法、学法
听赏法、对比法、体验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法
教学手段
听赏法教学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除了古琴,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乐器?
(编钟)
4、导入欣赏《楚商》
5、简介乐器编钟
据考证,河南信阳长台楚墓出土的编钟,可构成十二律半音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显示了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的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可奏出完整的五声、七声,中部音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它是我国古代最呼亮,最有色彩感的旋律性乐器,由此可推断出被誉为音乐时代的战国,旋律已经相当丰富,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
能力
认识古琴的音色,三叠的含义
过程
方法
1、学生能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情感。
2、能结合所学开展创造性改编活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感受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唤醒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并愿意传承与发扬;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并能初步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
9、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
三、拓展
1、体会古诗词歌曲的不同风格,播放由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2、指导学生试用《阳关三叠》的旋律填唱其它古诗词并分组加以展示。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之瑰宝,它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3、学生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并引导学生根据语文已学过诗歌的内涵来体会诗自身的语言节奏
讨论问题,生答:这是一首描写古人送别友人到关外服兵役分别时的歌曲,歌曲的情绪深沉、惆怅、忧郁。歌词来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讨论:同学之间要朋友相处
4、再次听赏(播放课件)
过程
方法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让学生分组为《阳关三叠》丰富表现形式及内容
演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
2、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一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一部分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一部分同学哼唱《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通过创设两个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更深地感受到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的保持与创新;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第2课
课题:华夏古韵
年级

学科
音乐
中心发言人
宋秀花
时间
12、01
地点
艺体组
参加人员
音乐教师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音乐丰富的文化底蕴及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第1课
课题:阳关三叠
年级

学科
音乐
中心发言人
宋秀花
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