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1)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分别与左右支气管相通。
(2)结构。
肺是由细支气管的树枝状分支和肺泡组成的。
①肺泡是由最细小的支气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
②肺泡的数目很多,约有3亿个。
③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毛细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例1】下列叙述中与肺内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肺泡数目极多B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C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细胞构成 A × 肺泡是构成肺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肺泡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肺泡的数目比较多;(2)肺泡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3)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 ×C √D × 2.胸廓变化与肋间肌和膈肌的关系(1)胸廓的组成。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2)胸廓变化与肋间外肌之间的关系。
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
(3)胸廓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当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积变小。
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肌肉舒张,胸廓缩小。
【例2】下列关于肋间外肌和膈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肋间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缩B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或舒张C .肋间外肌收缩可缩小胸廓容积D .膈肌舒张可扩大胸廓容积 A × 肋间外肌和膈肌是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两者同时收缩或舒张。
B √C ×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使胸廓扩张。
D ×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使胸廓缩小。
3.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1)吸气。
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呼气。
人体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部分气体呼出体外。
所以,呼吸运动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哦,是不是每一次呼吸都把肺内所有的气体更换了呢?不是!人出生经过第一次呼吸后,肺中永远存留着气体,每次呼吸运动,只能把肺内气体更新一部分。
【例3】在做胸部的X 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
A .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B .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C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D .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A × 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这是因为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使胸廓扩张,肺也随之扩张的结果。
B √C ×D ×4.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1)肺换气的原理。
气体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就是气体扩散。
肺的换气就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①气体交换的过程。
氧气:吸入新鲜空气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
二氧化碳:流经肺泡的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②气体交换的结果。
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物质后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例4】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经过( )。
A .一层细胞B .二层细胞C .三层细胞D .四层细胞 解析: A ×肺泡周围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中需要穿过两层细胞。
B √C ×D ×答案:B5.测量胸围差(1)实验原理分析。
①人胸廓的变化是由呼吸引起的,人在呼吸时胸廓会随着变大和变小。
②计算公式:胸围差=尽力吸气时胸围的长度-尽力呼气时胸围的长度。
(2)测量过程。
①准备:三人一组,且男女分开。
3人互相配合,2人为测量者,1人为被测者。
受测者脱去外衣,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
②测量位置:一个人在前,将软尺置于乳头上缘,另一人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③应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
(3)结果分析。
同学间的胸围差有差异,与性别、年龄以及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有关。
胸围差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
膈顶部的下降和回升使胸腔的上下径发生变化,也可以影响胸廓的容积。
6.验证人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1)实验用具。
玻璃管、锥形瓶、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等。
(2)实验步骤。
按照下图安装实验装置。
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
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3)实验现象。
乙瓶比甲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4)实验结论。
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7.模拟膈运动实验(1)模型设计。
模型中烧瓶代表胸廓,玻璃管代表气管,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肌。
(2)实验过程。
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
(3)实验现象。
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气球胀大。
(4)实验分析及结论。
放松橡皮膜相当于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气球胀大即肺扩大,气体入肺,吸气;上推橡皮膜相当于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球回缩即肺回缩,气体出肺,呼气。
【例5】(哈尔滨)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测量的明明同学的胸围长度,明明同学的胸围差是( )。
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平静吸气时的胸围 82 cm 82 cm 83 cm平静呼气时的胸围 80 cm 80 cm 81 cm深吸气时的胸围 90 cm 90.5 cm 91 cm深呼气时的胸围 78 cm 78.2 cm 77.4 cmA .A ×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时,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值。
应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并计算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B ×C √D ×【例6】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两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___,向乙瓶________。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瓶。
(1) 甲瓶的弯管通向石灰水,只能吹气;乙瓶的弯管在瓶中,可以吸气。
(2) 通入甲瓶的是呼出气体,其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3) 乙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例7】下图为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模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代表__________,2代表__________,3代表__________,4代表__________。
(2)A 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B 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
解析: (1) 模型中玻璃管代表气管和支气管,气球代表肺,烧瓶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肌。
(2) A 图中橡皮膜回缩,使胸廓缩小,肺回缩,表示呼气;B 图中橡皮膜伸长,胸廓扩大,肺扩张,表示吸气。
答案:(1)气管 肺 胸廓 膈 (2)呼气 吸气8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肺泡气/%氧气 20.97 16.4 14.3二氧化碳 0.03 4.1 5.6氮气 79.00 79.5 80.1合计 100.00 100.00 100.00吸入气中,二氧化碳的容积仅占气体总容积的万分之三。
(2)呼出气。
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气体种类与吸入的气体相同,但各种气体的容积百分比已经改变,主要是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增加。
(3)肺泡气。
肺泡气中气体种类和吸入气相同,但二氧化碳却占5.6%,同时氧气含量减少。
这表明氧气被消耗,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呼出气与肺泡气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结果。
【例8】呼出气与吸入气相比,呼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这些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人体的哪些结构?( )A .肺泡B .呼吸道C .组织细胞D .心脏A × 在人体的组织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并释放能量。
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肺泡处,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扩散进入肺泡,再通过肺通气排出体外。
所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组织细胞。
B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