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培训教材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1)机械弹性:为适应生产采纳特定的部品,对机器 进行调整的难易程度 (2)产品弹性:拥有经济且快速的由原产品向新产品 转型的能力 (3)工程弹性:一种部品能同时适用于多项工程 (4)作业弹性:一种作业可随时转换成另一种作业 (5)程序弹性:即使遇到故障也能继续加工希望的部 品 (6)产量弹性:针对产量的增减,均能合理运用而获 利 (7)扩充弹性:根据需要能立即扩充FMS的规模
ABC法的核算平台——作业中心
资源1
作业中心1
资源库
资源2
作业1 作业2
作业成本库1 作业成本库2
资源 要
资源 要
ABC法 的核算
平台
产品成本 制造中心
资源
作业
+ + …
成 本 对 象
作业中心3 作业中心2 作业中心1
成本对象
+
?
+
+
可为制造中心投产的每一种(或批)产 品设立成本计算单,在每一张成本计算 单中还应按该产品生产所涉及作业种类 开立作业成本项目。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ABC)
一、ABC的背景 二、ABC的特征与基本内容 三、案例
1.产品或服务成本
• 在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和应用中,按对 间接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有三种不同 内涵的产品成本:
(1)传统成本核算系统所计算的产品成本 (2)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 (3)作业成本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
----CAM降低设计转化为生产的时间,减 少新产品投产准备时间
----FMS以灵活方式生产多种产品。品种 迅速转化,质量更高,准备时间下降, 人工与设备成本减少(弊端:失业、投 资压力、管理的滞后)
一、ABC的背景
----JIT目标:消除浪费、消除不增值作业
例:加工 检验 移动 等待 储存 在以上大阶段,只有加工是增值作业
第三:个性化。同化欲望向差别化方向 转化,也就是说,个性化替代了流行化
一、ABC的背景
第四:国际化。在全球范围有效的利用 资源,在发达国家从事基础研究,在落 后国家从事制造业 第五:信息化。以上四大变化必须依赖 于信息化作为基础 以上我们可归纳为多元化需求与品质的 独特个性
一、ABC的背景
2. 需求多元化、个性化与产品寿命周期 (1)个性化导致多元化
一、ABC的背景
JIT的实施效果显示: (美国22家企业抽查),供应商数量下 降67%,报废反修减少44%,启动时间下 降47%,存货下降
一、ABC的背景
现代生产的大特征
1. 日本大阪大学中谷严教授指出现代生 产的五大特征:
第一:流动化。人才流动、资本流动
第二:融业化。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 化,范围经济也就意味着突破行业界限
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 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成本管理、 责任考核中心。
一般说来,作业中心是基于管理的目的而不是 专门以成本计算为目的设置或划定的,传统制 造企业的经营过程被习惯地分为材料采购、产 品生产和产品销售这三个环节,而按照作业成 本计算理论,这三个环节都可以称为作业中心。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4.ABC的基本思想
(1)更加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 作业
(2)ABC的成本流程
资源
产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A1
品
A2
A:
线
An
二、ABC的特征与基本内容
1.资源的特征 (1)直接分配与间接分配的矛盾 *产品间接费内容
设计、管理、采购、信息系统、财产税、保险、折旧 费、水电等
产品质量改进 工程变动数 产品辅助作业
多层次的成本动因
• 作业成本计算的成本对象是多层次的, 大体上可以分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 和制造中心这几个层次。
• 资源——作业中心(资源库)——作 业——作业成本库——制造中心——产 品
成本动因的定性与定量表现
• 定性表现:成本发生的方式、起因 • 定量表现:
资源库与作业成本库
• 在实务操作中,对每一作业中心都按资源类别 设立资源库,把作业中心所耗资源价值归集到 各资源库中去。
• 在对资源库资源耗费价值进行分配时,面临的 是已确定的作业种类。可以为每一项作业设立 一个成本库,每个作业成本库按照资源类别设 立作业资源要素,各个作业消耗的资源要素汇 总即为作业成本。
• 1、单位级作业(unit-level activity):
• 是因每一产品单位而发生的作业。比如: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的运用,部件的安装,每一项检验等均是 单位级作业。
135,000 $300/次
105,000 $105/次
120,000 $60/张
150,000 $2/小时
$6000,000
A 产品 100 1 10 5 1,000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传统分配率(以机器小时为分配基础) 分配率=$6000,000/75,000=8元/小时
(注75,000是基础,不是动因) 若A产品消耗资源 传统法总成本=1000*8=$8000 严格来讲:A产品实际消耗资源
以作业为单位归集、分配成本
• 对比:以产量为动因归集成本 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以人工或机器工时
为依据分配,并不总是合理的,容易造成产 品成本的扭曲。
按批次的产品打磨、抛光、平整; 按批次抽检 对新型产品的设计、安全测试 管理活动
追问:费用与产量找不到直接因果关系?
大多数费用的发生一定会和经营活动有 关。
前二者是单一成本驱动,后者是多栋因成本驱动
(1)传统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流转
非制造成本
销售及管理 费用
制造成本
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产成品及在产品存货
期间费用 出售产品 成本
期末存货
(2)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流转
固定制造费用是 一种期间成本
产品成本 变动制造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销售及管理 固定制造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第三,FMS软件要素 CAD、CAM、CAT
3.传统成本计算的局限性 共同费用分配基础问题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资源 动因 质控 小时(450) 生产准备 次数(450) 采购 次数(1000) 客户订单 张数(200) 设备运转 小时(75000)
金额
分配率
90,000 $200/小时
购入
使用
废弃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1. FMS来源于多元化与个性化特征 2.FMS的基本思想 第一,FMS是生产自动化的核心组成部 分,生产自动化包括了四大内容的组合 *生产过程自动化
订货 设计 投料 加工 组装 检验 保管 发货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信息系统自动化 CAD、CAM、CAT *无人运行 *多品种、小批量的FMS 第二,FMS硬件要素 市场要求多元化、短期化、细分化 生产要求可从七个方面体现弹性
这样,该成本计算步骤就是要把各作业 成本库的价值结转到各产品成本计算单 上,这一步骤反映的作业成本计算规则 是: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
ABC的两阶段模型
• ABC法开展前,必须明确产品耗用了哪些资 源和作业,作业耗用了多少资源。
• 作业成本法首先基于作业的划分,按照作业消耗资 源的情况,以作业为单位归集、分配成本。其中各 作业共同耗用或受益的间接费用按各作业耗费资源 的比例进行分配。
变动部分:什么样的作业单位(如批次等)消 耗了多少资源;什么样的产品单位(如产量、 批次等)消耗量多少资源; 固定部分:哪些作业中心受益了给定期间资源 的总消耗;与产能利用的对应关系;与管理能 力、管理经费的对应关系
作业以及作业动因的确认和分类
• 作业的层级 库珀将作业分为单位作业、批别作业、 产品作业、过程作业
(2)产品特征
• 需求的多元化 • 品质的独特个性 • 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 • 战略管理思想的引入 • FMS的必然性
• 制造环节的标准化和弹性化
• 传动带生产线、数码机床、可拆卸加工设备、多功能 机器、工人机动团队作业
3、传统成本计算的局限性
(1) 间接费分配基础的疑问 • 费用与产品的关联度的削弱 • 人工小时与机器小时的不足
门票 0 8 4 4 16 4
吃饭 4 14 8 6 32 8
合计 15 42 27 24 108 27
战略管理与FMS的必然性
方法A
方法B
间接成本 制造费 间接材料 间接人工 其它费用
分配基础 机器小时 产品数量 人工小时 机器小时
成本对象 接间成本
直接成本
接间成本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显然,独特的需求必然导致多元化 的产品需求 (2)多元化导致产品寿命周期缩短
流行导致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追求时尚使许多传统产品过早退出市场
一、ABC的背景
(3)产品寿命周期的三种含义
*传统的产品生产周期(价值链)
研发 设计 促销 供货 售后服务
*产品的市场周期
导入 成长 成熟 衰退
*产品的消费周期
• 人或机器的活动 • 基于一个特定的工序或生产加工环节 • 消耗资源 • 作业可以放大或缩小
以食堂为例 下列哪些属于作业
• 大厨拿起勺子,在锅里翻炒 • 大厨拎起油瓶,向锅里倒了勺油 • 服务员端起炒好的菜,送到橱窗前 • 服务员把橱窗前的菜重新摆放,与标签
一一对应 • 服务员为学生打饭菜 • 服务员为学生刷卡
(2)成本计算方法对决策的影响 • 就财务会计而言,影响不大 • 对企业经营决策影响的双重性
一、ABC的背景
(3)举例说明
例(1) 单一品种的成本计算
原材料 直接归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