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探测防盗报警传感器设计

人体探测防盗报警传感器设计

成绩评定: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题目人体探测防盗报警传感器设计1 / 12摘要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现在,犯罪更趋智能化,手段更趋隐蔽性。

所以必须采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安全防范技术等器材设备,并将其构成一个报警系统,这将发挥更大的监控防护功能。

本文是利用红外传感器和单片机设计一种简单的红外探测报警装置,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设计。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红外发射和红外接收、SCT89C52单片机中央控制电路、蜂鸣电路、发光报警电路等组成。

软件方面包括程序流程图及主要程序。

基本实现了红外探测防盗报警的功能。

关键词:红外传感器,SCT89C2,BIS0001,声光报警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12.1设计任务------------------------- 12.2设计要求------------------------- 1三、设计步骤及原理分析 ------------------3.1设计方法------------------------- 1 3.2设计步骤------------------------- 23.3设计原理分析---------------------- 2四、课程设计小结与体会 ----------------- 8五、参考文献-------------------------- 93 / 12一.设计目的红外线具有隐蔽性,在露天防护的地方设计一束红外线可以方便地检测到是否有人出入。

此类装置设计的要点:其一是能有效判断是否有人员进入;其二是尽可能大地增加防护范围。

当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追求的重要指标。

至于报警可采用声光信号。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2.1设计任务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工作原理:该装置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

红外线探测传感器IC1探测到前方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由IC1的②脚输出微弱的电信号,经三极管VT1等组成第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再通过C2输入到运算放大器IC2中进行高增益、低噪声放大,此时由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2.2设计要求一、灵敏、可靠,一经触发,可以立即报警;二、对产品的材料精益求精,延长防盗报警器的使用寿命;三、改善报警器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影响三.设计步骤及原理分析3.1设计方法将探测到的信号经过传感器处理芯片放大然后输出,并且将报警器信号经过单片机编程经过无线发射电路发射出去,在经过接收电路接信号,解码电路解码并通过控制电路判断是否属于异常信号,再次决定是否发出报警信号进行信号,从而达到报警的效果.3.2设计步骤当人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镜被聚焦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元上时,电路中的传感器将输出电压信号,然后使该信号先通过一个由C1、C2、R1、R2组成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上限截止频率为16Hz,下限截止频率为0.16Hz。

由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的探测信号电压十分微弱(通常仅有1mV左右),而且是一个变化的信号,同时菲涅尔透镜的作用又使输出信号电压呈脉冲形式(脉冲电压的频率由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决定,通常为0.1~10Hz左右),所以应对热释红外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

本设计运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来进行两级放大,以使其获得足够的增益。

当传感器探测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信号并经放大后送给窗口比较器时,若信号幅度超过窗口比较器的上下限,系统将输出高电平信号;无异常情况时则输出低电平信号。

在该比较器中,R9、R10、R11用做参考电压,两个运算放大器用做比较,两个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使输出更稳定。

窗口比较器的上下限电压即参考电压分别为3.8V和1.2V。

将这个高低电平变化的信号上升沿信号作为单稳电路HEF4538B的触发信号,并让其输出一个脉宽大约为10s的高电平信号。

再用这一脉宽信号作为报警电路KD9561的输入控制信号,来使电路产生10s的报警信号,最后用三极管VT1和VT2再一次对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便有足够大的电流来驱动喇叭使其连续发出10s的报警声。

3.3设计原理分析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1 / 12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工作原理:该装置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

红外线探测传感器IC1探测到前方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由IC1的②脚输出微弱的电信号,经三极管VT1等组成第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再通过C2输入到运算放大器IC2中进行高增益、低噪声放大,此时由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图1工作原理:该装置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

红外线探测传感器IC1 探测到前方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由IC1 的②脚输出微弱的电信号,经三极管VT1 等组成第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再通过C2 输入到运算放大器IC2 中进行高增益、低噪声放大,此时由IC2①脚输出的信号已足够强。

IC3 作电压比较器,它的第⑤脚由R10、VD1 提供基准电压,当IC2①脚输出的信号电压到达IC3 的⑥脚时,两个输入端的电压进行比较,此时IC3 的⑦脚由原来的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IC4 为报警延时电路,R14 和C6 组成延时电路,其时间约为1 分钟。

当IC3 的⑦脚变为低电平时, C6 通过VD2 放电,此时IC4 的②脚变为低电平,它与IC4 的③脚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当它低于其基准电压时,IC4 的①脚变为高电平,VT2 导通,讯响器BL 通电发出报警声。

人体的红外线信号消失后,IC3 的⑦脚又恢复高电平输出,此时VD2 截止。

由于C6 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故通过R14向C6 缓慢充电,当C6 两端的电压高于其基准电压时, IC4 的①脚才变为低电平,时间约为1 分钟,即持续1 分钟报警。

由VT3、R20、C8 组成开机延时电路,时间也约为1 分钟,它的设置主要是防止使用者开机后立即报警,好让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离开监视现场,同时可防止停电后又来电时产生误报。

该装置采用9-12V 直流电源供电,由T 降压,全桥U 整流,C10 滤波,检测电路采用IC5 78L06 供电,交直流两用,自动无间断转换。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不向空间辐射能量,而是依*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进行报警。

任何温度在绝对零摄氏度以上的物体都会不断地向外界辐射红外线,人体的表面温度为36℃,其大部分辐射的能量集中在8 ~ 12μm的波长范围内。

在探测区域内,人体透过衣服的红外辐射能量被探测器的菲涅耳透镜聚焦于热释电传感器上。

当人体(入侵者)在这一探测范围中运动时,顺次地进入菲涅耳透镜的某一视区,又走出这一视区,热释电传感器对运动的人体一会儿“看”到,然后又“看”不到,这种人体移动时变化的热释电信号就触发探测器产生报警信号。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大约为0.1~10Hz ,这一频率范围是由探测器中的菲涅尔透镜、人体运动速度和热释电传感器本身的特性决定。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根据视区探测模式,可直接安装在墙上、天花板上或墙角,其布置和安装的原则如下: 1、安装高度通常为3 / 122~4m,在此高度探测器可获得最大探测有效距离。

2、探测器对横向切割探测视区的人体运动最敏感,故安装时应尽量利用这个特性达到最佳效果。

3、应该充分注意探测背景的红外辐射情况,并且要求选择的背景是不动的。

4、警戒区内最好不要有空调或热源,如果无法避免热源,则应与热源保持至少1.5m以上的间隔距离,并且探测器不要对准灯泡、火炉、冰箱散热器、空调的出风口。

5、探测器不要对准强光源,应避免正对阳光或阳光反射的地方,也应避开窗户。

6、探测器视区内不要有遮挡物和电风扇叶片的干扰,也不要安装在强电磁辐射源附近(例如无线电发射机、电动机)。

7、被动红外探测器不要安装在容易震动的物体上,否则物体震动将导致探测器震动,相当于背景辐射的变化,会引起误报。

8、要注意探测器的视角范围,防止“死角”。

主动红外探测器(红外对射、红外栅栏)主动式红外探测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向正对向安装的、在数米或数十米乃至数百米远的接收器发出红外线射束,当红外线射束被物体遮挡时,接收器即发出报警信号,因此它又被称为红外对射探测器或红外栅栏。

红外对射有双光束、三光束、四光束等,红外栅栏一般在四光束以上,甚至有多至十几束。

主动红外探测器应安装在固定的物体上,尤其是发射器和接收器较远时,不论是发射器是接收器,轻微的晃动就会引起误报,并且要极力避免树叶、晃动物体对红外光束的干扰。

当使用多对红外对射探测器或者红外栅栏组成光墙或光网时,要避免消除红外光束的交*误射(如图1A、B中虚线所示),方法是合理选择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安装位置使不发生交*误射,或选用不同频率的红外对射探测器,调节各探测器使在不同的频率段工作。

双鉴探测器各种探测器有其优点,但也各有其不足之处,单技术的微波探测器对物体的振动(如门、窗的抖动等)往往会发生误报警,而被动红外探测器对防范区域内任何快速的温度变化,或温度较高的热对流等也会发生误报警。

为了减少探测器误报问题,人们提出互补型双技术方法,即把两种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结合起来,组成双技术的组合型探测器,又称为双鉴探测器。

双鉴探测器集两者的优点于一体,取长补短,对环境干扰因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目前双鉴探测器主要是微波+被动红外探测器,微波—被动红外双技术探测器实际上是将这两种探测技术的探测器封装在一个壳体内,并将两个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共同送到“与门”电路,只有当两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移动的人体时,才触发报警。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双鉴探测器把微波和被动红外两种探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它们同时对人体的移动和体温进行探测并相互鉴证之后才发出报警,由于两种探测器的误报基本上互相抑制了,而两者同时发生误报的概率又极小,所以误报率能大大下降。

安装双鉴探测器时,要求在警戒范围内两种探测器的灵敏度尽可能保持均衡。

微波探测器一般对物体纵向移动最敏感,而被动红外探测器则对横向切割视区的人体移动最敏感,因此为使这两种探测传感器都处于较敏感状态,在安装微波—被动红外双鉴探测器时,宜使探测器轴线与警戒区可能的入侵方向成45°夹角为最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