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官体就是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
其诗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追求形式的工偶精对。
因其官居显位,时人争相效仿,称为“上官体”。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归纳了六朝以来诗中的对偶方法,加以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
为后人写作律诗的对仗作了规范,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盛唐边塞诗派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众多作家。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边塞诗的主要艺术特点是: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大历诗风P247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由于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战乱,使大历诗人的心态产生明显的变化。
失去了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
他们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5大历十才子P249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6韩孟诗派中唐时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其主要诗歌理论为“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他们另辟蹊径的诗作对丰富诗歌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积极作用,并开宋诗先河,但过分追求晦词抑调,亦破坏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7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艺术表现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包括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8古文运动中唐时,藩镇割据,佛道盛行,宦官专权,韩愈等人试图通过提倡古文和复兴儒学来振兴唐王朝。
因此,他们以复兴儒学为旗号而进行了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要求恢复秦汉时的单行散句的“古文”,史称“古文运动”。
这是中唐时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领袖、有广泛参加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
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
唐代的这次散文改革是和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联系,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性格。
9唐传奇唐代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逸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裴铏小说集《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它的发展与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大致同步,中唐达到极盛,至晚唐而稍衰。
10花间派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派”。
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
特点是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
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牛希济等简答1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开拓性)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途径,在创作实践中追求“务去陈言”的创新精神,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
其二、散文情感化,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文章讲“气”、重“势”,艺术个性极其鲜明,把古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地。
2柳氏山水游记艺术成就特色:出色的景物描写:1、简笔勾勒全景,局部工笔描绘。
2、表现景物活跃的生命力,以比喻、拟人手法。
3、捕捉特征,表现个性,寄寓情感。
其笔下山水的个性化:多世人所弃之山水,如己之遭遇;多奇山异水,以山水之美见社会之丑;寄情山水以排解贬谪之苦。
3唐传奇的艺术成就:<为何是成熟标志>1、与六朝小说相比,唐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能,由此形成“作意好奇”、“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
2、突破实录,虚构性。
3、婉曲的情节和奇异新颖的艺术构思。
4、诸种人物描写及内容的生活细节化5、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
4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P363-364一,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充分发挥了诗歌在表现心理和抒情方面的潜能;二,在表现形式上,开创了诗境虚化的朦胧诗美学,极大地扩大了诗歌的容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三,首创了“无题”诗的新体式。
清人吴乔云:“唐人能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西昆发微序》)。
5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不满于初唐浮艳诗风,主张诗文革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3、风格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4、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
6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1、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2、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3、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7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的意义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
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8《登幽州台歌》艺术特点⑴境界开阔,格调雄浑,苍凉悲壮。
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
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
⑵采用长短不齐的楚辞体句法,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9春江花月夜》艺术特点1、虽用乐府旧题,而内容一新。
2、以月为线索、以情为中心,又融入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感悟,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情景交融,意境幽美。
3、构思巧妙,紧扣题意,结构绵密。
4、韵律婉转悠扬,语言清新流畅。
11杜甫“诗史”篇p233论述1、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位代表人物,王维和孟浩然在诗歌的创作上都致力于创造兴象玲珑的诗境,追求情景浑融的艺术境界,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并称于世。
然而,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不同,两人的创作风格又存在着不同,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1、在观物方式上,王维是在静态中观察景物,物象具有相对稳定的视角;而孟浩然则是以旅人的眼光来看山水,自然物象在诗中往往具有流动感。
2、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
3、就风格而言,王维是以画入诗,色彩明丽;孟诗多用白描,素淡自然。
4、语言方面,孟诗的语言平淡简朴,王诗的语言清秀工巧。
( 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 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 3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2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奔放为主,但也有多维度的呈现。
长篇巨制如《蜀道难》等体制宏伟,感慨深沉,自有英风豪奇流灌其间,足以代表盛唐的时代精神。
但他也有很多其他风格的诗。
如《长干行》等含蓄委婉、意远情遥;《采莲曲》等,清新俊美、自然明丽。
2、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他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3、李白感情奔放,爱憎情绪强烈,一般抒写手法,常不足以表述其汹涌的激情,于是借助迥出于现实生活的奇特比喻及幻想的描述来抒发情感,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4、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大鹏、长鲸、大江、沧海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清溪、明月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如《玉阶怨》。
5各有千秋的不同体裁: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丁都护歌》、《侠客行》等,或用古题写己怀,偏重于主观抒情,如《蜀道难》,皆能曲尽拟古之妙。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李白的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
如《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语言清亲明快,基本色调明丽爽朗,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透明纯净、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文章四友:指唐代武则天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他们身居高位,多应制、奉和之作,文辞华丽,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
其中杜审言成就较高。
3唐传奇故事4杜甫律诗分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