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IT运维平台比较

国内外IT运维平台比较

运维概况2013年9月26日13:46神州泰岳北京************/北塔软件上海 4008207719广通信达北京 4008106677东华软件北京 010—62662288IT运维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第一、设备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操作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各种应用支持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群件以及各种通用或特定服务的监控管理,如邮件系统、DNS、Web等的监控与管理;第二、数据/存储/容灾管理:对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备份和恢复;第三、业务管理:包含对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对于业务的管理,主要关注该业务系统的CSF(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第四、目录/内容管理:该部分主要对于企业需要统一发布或因人定制的内容管理和对公共信息的管理;第五、资源资产管理:管理企业中各IT系统的资源资产情况,这些资源资产可以是物理存在的,也可以是逻辑存在的,并能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第六、信息安全管理:该部分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目前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SO17799,该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十大控制方面,36个控制目标和127中控制方式,如企业安全组织方式、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安全、访问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等;第七、日常工作管理: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手段IT运行维护管理的每一个子系统中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实现完善的IT运维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核心提示:在IT运维管理软件市场,国内一些本土软件厂商正在逐渐兴起,以神州泰岳、广通信达等厂商为代表,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IT运维管理的发展之路。

通过直销模式,本土厂商在银行、制造、政府、能源和教育行业都树立了很多IT运维管理的典型用户。

与此同时,在中低端产品方面,本土厂商则充分利用了渠道分销模式,积累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

2003年,商务部对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的实践开启了ITIL在中国的应用大门。

由于是舶来品,最初能提供IT运维服务的大都是一些国外公司,比如IBM、HP。

后来,ITIL部署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效益让更多企业看到了运维管理的好处,ITIL一时名声大噪,吸引更多提供服务管理的公司进入该领域。

不仅如此,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升级,很多用户的信息系统变得庞大而复杂,重复出现的IT问题让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疲于奔命,对于IT管理的需求变得迫切起来。

用户认知趋于明确ITIL最早是英国政府中央计算机与电信管理中心(CCTA)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布的一套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指南,旨在解决IT服务质量不佳的情况。

通俗而言,ITIL是一套方法论,将之落地的话则需要相应的运维管理软件支撑。

在北京广通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育毅看来,目前国内IT运维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一些重点行业如政府,在国家指导性文件的统一规范下,IT运维的发展就比较整齐划一,井然有条;而那些没有统一规范要求的行业和企业,只能围绕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按照需求进行IT运维建设--哪个需求迫切就先采用哪个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大型客户对ITIL的认知已经非常丰富,不会盲从于服务供应商的游说。

甚至在客户的招标项目书上,可以清楚看到客户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何种功能的产品,该产品将由什么层次的厂商提供。

对此,游龙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曾云对记者表示:“客户刚开始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买国外产品。

现在客户的选择越来越多,他们也变得务实起来,不再纯粹只看品牌。

所以我们现在并不怕和国外品牌竞争,投标时,大家都可以搭建一个环境来测试,就怕客户不测试就直接选型,不给我们公平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客户现在对ITSM产品的认知度很高,主要是他们现实环境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的解决之道。

正如北京阳光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虎所言:“客户如果自身没有问题也不会对这个产品有关注,IT运维产品是早晚都要上的,没有这个产品客户的IT系统就没法管理。

举例来说,ITIL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是配置管理,客户设备的信息和状态、变更情况,都可进行管理。

规模稍大一点的公司,如果没有自动化的管理工具,是无法做到准确及时进行快速恢复的。

另外ITIL的流程以软件的形式固化下来,再加上对IT系统运行的监控,才能为企业提供完全可操作的IT服务管理。

”水土不服的“洋大夫”在IT运维管理领域,IBM、HP、BMC、CA等国际企业由于进入市场较早,因此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近年,在这些国外品牌之后,国内一些本土IT运维软件厂商正逐渐兴起,发展出以神州泰岳、广通信达、东华软件等领衔的本土IT运维管理软件企业。

最近几年,一些国外IT运维产品已逐渐淡出国内市场主流供应商的争夺,取而代之的是部分国产品牌。

从悄然变化的市场来看,国产IT运维管理软件开发商正在走上一条中国式的IT运维管理发展之路。

ITIL这套方法论就象一个医生,帮助用户诊断和维护出现故障的IT系统和应用。

不过在采用国外产品进行运维管理时,往往会发生一些洋品牌水土不服的状况。

“我们与一家国外品牌一起中标国家劳动保障部的IT运维项目,客户要求我们对其个性化需求进行一些定制化开发,也要求该国外产品提供中文版服务,不过这些要求都遭到了该国外品牌的拒绝。

为了不让项目停滞,我们公司只好帮助其进行中文版的翻译工作。

”北京广通信达公司副总经理于慧敏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表示。

实际上,并非洋品牌的公司不愿意做更改工作,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国外软件的核心代码都由国外的研发人员控制,如果客户的要求涉及到核心代码的修改,将会增加整个项目的成本。

并且由于这些国外产品开发时间较早,所采用的程序语言已经和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语言不符,增加了重新开发的难度。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尽管“洋大夫”在国外可能医术高超,但到了中国反有些无的放矢。

CA这家公司一直是IT治理业务的领军企业,最近却退守到一年只做几个行业大单的位置。

另一家专注于业务流程管理的公司BMC,渠道也用半死不活一词来形容。

还好依靠着神州泰岳这个总代,BMC中国的业绩尚有一抹亮色。

而像IBM、HP等厂商,一般都以总包商的身份接下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项目,除提供基础软件和硬件产品之外,其他的系统集成工作都交给合作伙伴去完成。

由于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IBM和HP这样的国外品牌公司依然占据了国内IT运维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因此,虽然在国内的IT运维软件市场上,政府对国产软件的大力扶持和IT运维有着“本土化”的属性,这无疑成为国内厂商快速成长的沃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医”一定能取代“西医”,医好国内IT运维市场的疑难杂症。

国产产品趋向成熟众望所归还是“中医”“从1998年开始做IBM和BMC运维产品的代理,到2003年我们开始有了一些自有产品,再到2005年我们完全做自有品牌的IT运维产品。

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虽然国外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分额很大,但已经不再是主流产品。

”北京东华软件股份公司高级咨询顾问曹荣海告诉记者。

到2007年左右,国产IT运维软件产品成熟度已经大为提高,相对国外品牌,在中小型解决方案中国产软件更占优势,近年在大型解决方案方面国内厂商也发展迅猛,在银行、制造、政府、能源和教育能行业都树立了很多IT运维管理的典型用户。

“考察一个公司的实力和水平,从它把产品销售给客户几次就可以看出来。

有些公司只能把产品卖出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客户提供。

我们公司已经做了很多客户二期、三期的项目,能够持续对客户的IT运维管理进行服务。

跟国内其他厂商相比,我们更专注做IT运维管理。

”徐育毅对记者表示。

神州泰岳2013年9月26日13:53产品简介Ultra-CMDB 是神州泰岳遵循ITIL国际标准,以配置数据共享为核心、以流程融合数据消费为重点、以动画拓扑呈现为特色的自主研发的统一资源配置管理平台。

其目标是成为企业的配置管理的中心,系统通过丰富的数据管理手段和多种应用场景专题来支撑企业对统一配置管理的需求。

产品功能1.CMDB配置数据平台提供以类别、地域等多种分类方式树状组织和呈现资源列表。

对资源数据、关系数据、资料数据、基础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基本维护功能。

图形化创建和修改资源模型,对资源对象、属性、关系的定义、约束条件进行增删改支持联邦调和机制,实现与外系统数据的映射、保持一致性,提供数据一致性管理,基线/快照管理功能。

内置资源模型和9类资源配置数据的基本统计报表。

2.关系拓扑展示以画图形方式分角色呈现资源配置数据和关联关系,图形上支持浮动提示和右键菜单,面向系统运维人员图形化分层展现机房、网络、存储等资源配置数据和关系拓扑,面向业务运维人员图形化分层展现业务功能、应用架构等资源配置数据和关系拓扑3.分布式统一采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的自动采集核查功能,减轻人工维护工作压力、保证数据准确和实效性。

4.IT服务管理流程支撑通过提供业务构件的形式,在流程中消费和维护配置数据。

将流程与配置数据有机的结合。

支持事件问题流程、变更管理流程、配置审计流程、资源分配流程、实物运维流程等。

5.系统自身管理提供强大的自管理功能,用于检查和查看系统核心服务的基本运行状况。

产品特点Ultra-CMDB是具有实用化、图形化、自动化、规范化得统一配置数据管理平台。

相对于业界其他相关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创新型资源配置管理模型Ultra-CMDB系统采用企业架构EA方法论,从业务功能架构、应用部署架构、技术开发架构等角度抽象分析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了精简的平台资源模型和实用业务资源模型,支持现有业务应用场景,具备灵活的扩充能力,随时扩展。

模型涵盖两大领域:基础架构、业务应用。

覆盖三个层次:系统、设备、部件包括IT 设备、设备部件、软件系统、应用模块、板卡等近80类对象、700多个属性和关系定义。

对各类软硬件配置项和可利用资源及关联关系,进行有序高效的管理。

将前台应用、后台进程、数据库表、中间件服务和运行主机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有效关联,使得描绘“IT支撑网地图”成为可能。

专利技术的层次化数据共享提供共享接口,隐藏物理存储结构,呈现CDM模型,克服灵活复杂组合查询条件检索难题;保证各上层应用系统有效消费基础数据,夯实多应用系统的“地基”。

构件集成接口,封装业务逻辑,通过界面挂接到业务流程中释放业务能力。

UQT数据访问接口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查询与定义分离,提高了开发效率与执。

行效率图形化关系展现能力全图形化得操作界面。

全面呈现配置综合信息,平台资源按地域分布呈现、业务资源按业务系统分布呈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