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系研究生班复习题------博物馆学名词解释:1、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常见性)机构,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2、艺术博物馆——为展示人类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供欣赏、提高的条件,培养观众的审美情趣,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和自我充实、完善的愿望而建立的博物馆。
研究对象: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史,艺术批评。
收藏标准: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
'3、科技博物馆——为传播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而建立的博物馆。
研究对象:科技史,专题研究藏品:科学史料。
4、历史博物馆——从历史角度收藏、研究、展示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博物馆。
历史学研究,古器物研究,通过历史遗留的实物阐释历史发展,使观众了解历史(知识、过程及发展规律),了解历史与现实、未来的联系。
研究对象:揭示藏品的历史内涵,运用古代遗物研究历史发展。
证史,正史,补史。
收藏标准:历史价值,社会人文价值。
5、儿童博物馆——19世纪出现。
它专为儿童的教育服务,它总体设计和展品的陈列都尽量做到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6、阿什摩林博物馆——牛津大学四个博物馆之一。
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正式对公众开放的但收费的博物馆。
1963年开放。
藏品原约翰•崔生的收藏,1678年藏品归阿什摩林所有。
不久,阿什摩林将他本人的收藏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
以此藏品为基础建立了阿什摩林博物馆。
<7、大英博物馆——为英国的国立博物馆。
1759年,英国议会以建立博物馆为条件接受了斯隆爵士的8万余件收藏,1759年建馆向公众开放,之后,藏品不断增加。
该馆收藏有世界各国的精美艺术品,设有100多间陈列室,分为埃及、希腊、罗马、东方、西亚古器物等10多个门类展出。
大英博物馆是第一家国立博物馆,标志着真正国家行为的开始。
收藏成为社会的财富,促进了欧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8、卢浮宫博物馆——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
成为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有着积极的民族、政治意义,推动各国博物馆的发展。
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将卢浮宫改为法国国立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之后,藏品不断增加,包括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品。
9、斯坎森露天博物馆——世界第一所露天博物馆。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吉尔卡登岛。
1891年建成。
是世界博物馆史上的创举。
穿着当时民族传统服装的工作人员“生活”在这特定环境中。
真实的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和建筑面貌。
但是建馆的观念上的倒退,不是展出最新的事物,而是建立在怀旧的思想基础上。
9、上海博物馆——是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74年创立的。
该会总部在伦敦。
中国支会的目的是调查中国及邻近国家的情况,创立博物馆是其实现这一目的的计划之一。
博物院得到租界市政当局支持。
藏品主要有鸟类、兽类、爬虫类等生物标本,也有一部分古物和美术品。
10、南通博物苑——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现存最早的由中国人创建的博物馆。
1905年,由民族实业家张謇以个人财力筹建。
其办馆目的为保护文物,教育,开启民智,陈列,和藏品的管理。
1913年正式对外开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有特色和影响的近代博物馆。
11、地志博物馆——50年代,中国向苏联学习,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地方建设成绩在各地建立了地志博物馆。
它的特点是:地方性,综合性,介绍地方的自然资源、历史发展、民主建设。
-12、藏品管理——为实现博物馆工作目的和满足社会需求,对藏品及藏品信息的搜集、贮藏、整理、保护和传播。
为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对藏品的所有权、实物、相关信息和相关工作的综合管理,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的科学管理。
13、藏品征集——博物馆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丰富馆藏,建立和更新展览,开展科学研究,搜集符合本馆宗旨和具体业务活动所需的文物、标本资料。
14、藏品登记——对藏品的入藏、收存、提用、进出统计、残损注销等情况进行的各种登记手续。
主要包括原始登记、系统登记、藏品编号和辅助登记。
藏品登记是妥善保管及其全部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也是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
15、藏品档案——是藏品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科学,应为准确、完整地反映藏品的全部情况的记录材料。
—16、藏品编目——是藏品信息的整理利用。
根据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及其外观与实质,加以概述写出卡片,进行综合专题分类、编制成不同类型的目录。
作用,根据信息标准和要求,个别整理,利于研究和公众的需求。
17、藏品排架——确定藏品在库房中的区域位置。
是便于提取、归还、检查、核对藏品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是按藏品的质地和制作方法相同的放在一起,再按时代、作者、器型、产地等适当集中。
排架要考虑藏品的安全和提取方便18、藏品原状——博物馆藏品原状是因博物馆工作需要,将物品固着于或再现于其历史过程中某一时刻、某一阶段的状况状态。
包括该物品的质地结构、形制、装饰、色彩、使用、历史痕迹等。
藏品原状包含未经改变的始状,但不可简单机械地理解为文物最初的原始状态,它还包含历史形成的经过变化后的状态。
19、藏品保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缓解藏品的自然老化,防止机械损伤和物化生物因素破坏,使藏品保持固有面貌。
]20、展线——展品组织、陈列的逻辑顺序及博物馆的参观者所走的路线,其作用是引导制约参观者进行参观。
21、展具——展览的附属性器具,起到把展品组织到一起,对展品进行保护,对展览的空间进行分割和组织的作用。
且一般对展具的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较大,需考虑展线的形状和长度。
22、博物馆观众——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不分年龄、文化、信仰、种族和阶层,只要有人身自由的人,都可成为博物馆观众。
从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来分,有专业性研究者或咨询者、学习者和浏览观赏者三类观众。
23、博物馆疲劳——观众在参观时发生的生理、心理的疲劳综合现象。
具体表现为兴趣下降,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身体某些部位感觉不适。
通常在1小时左右发生,且多不可避免。
疲劳影响观众的参观活动和参观体验,博物馆应采用各种措施减轻博物馆疲劳。
》24、博物馆参观体验——观众对博物馆参观、活动全部经历和感受的综合感受、印象和评价。
博物馆要注重使观众获得积极的博物馆参观体验。
简答题:1、博物馆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博物馆学属于社会科学,涉及并吸取了许多学科的有关内容,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因此包括诸多分支学科,如理论博物馆学、博物馆技术学、博物馆管理学、历史博物馆学等。
博物馆学自成一个学科体系。
-2、中国传统金石学对中国博物馆的影响一、我国古代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源远流长。
不仅保存了祖国大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在文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金石学。
这一切都为我国近代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建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石学是通过物来研究前代制度,以物证史、补史、考史、索引,重视考据,重视典章制度,古物保护,鉴别真伪。
二、金石学不是博物馆直接源流,但却是博物馆形成的大环境。
博物馆有意无意地继承了金石学的某些作法,如注重保管、研究古物,考据、确定真伪等。
三、中国古代收藏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对博物馆工作方法产生了消极影响。
4、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的主要任务一、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陈列主题进行陈列内容研究,制定陈列内容的设计方案,确定陈列主题所要表现的内容,确定表现陈列主题所需要的文物、标本以及其它展品,按照展览主题的要求将实物与所要表现的内容有机结合,使展览主题得以鲜明的反映。
二、展览内容设计是对展览学术内容表述方式,以及主题、内容与展品有机结合的研究、创造和表述工作。
"6、博物馆藏品的特点一、实物性:为三维物质,实体的东西,具有真确性,不仅能触摸到,而且是真的原件,不是复制的。
具有唯一性,它是特定时空点的产物。
二、典型性:具有代表性,同类物,文化,历史,现实,不仅仅是标型物,而是藏品多层面意义的综合体现。
三、珍稀性:量与质的结合:数量,价值,作用。
四、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时空、信息的唯一性。
>13、博物馆观众学习的特点一、内驱力。
自我发展的追求,并从追求中感受到内心情感、心理的满足。
以这种内心满足为行动的动力,不是因外部压力。
或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如“要我学”与“我要学”。
或追求心理愉悦的动力。
二、自主学习。
自定学习目标。
自选学习媒介,最适学习方式,或读,或做,或讨论,或观察。
自选学习内容。
自行解释,理解。
自我评估,知识,启迪,探索,情绪。
自我激励。
三、多智能学习。
语言,数字运算,空间,动觉,人际交往,自省。
博物馆是与学校不同的学习环境,可发挥与学校学习不同的智能,如观察,制作,操作等。
14、博物馆宏观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手段(一)博物馆宏观管理任务:决策和实施国家博物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法规和管理体制,规划并领导博物馆事业的各项工作,做到协调发展,满足需求,达到效率、公平和发展。
*一、协调发展,满足需求;配合政府的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协调数量、结构、布局、质量。
三、承担提供公共品的责任:纠正市场失灵,保护消费者利益,使公共品提供者有保障和合理收益。
(二)手段:通过法律、经济、行政、规划、教育、舆论来实现。
15、博物馆市场营销的特点博物馆市场营销是对博物馆工作目标、宗旨的营销,是博物馆产出的营销。
营销是非营利的,没有以利润做为效益评估手段,是一种服务性组织,要取悦资助人。
一、非营利:缺乏最直接的效益评估手段——利润。
^二、工作目标是多元的。
三、资源多元化,资源的获取多依靠资助者的公益、慈善和内驱力。
四、通常由专家驱动。
五、用户群体广泛。
六、要接受公共监督,并受政府影响。
16、如何认识“收藏是博物馆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观点收藏是博物馆的构成要素之一,只是工作基础前提之一,可影响博物馆而不能决定博物馆。
#一、我国古代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源远流长。
不仅保存了祖国大批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在文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金石学。
这一切都为我国近代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建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物证史、补史、考史、索引,重视考据,重视典章制度,古物保护,鉴别真伪。
二、金石学和收藏学不是博物馆直接源流,但却是博物馆形成的大环境,有意无意地继承了些前代作法,尤其受金石学影响较大的,如注重保管、研究古物,考据、确定真伪等。
中国古代收藏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对博物馆工作方法产生了消极影响。
17、如何认识“文物标本是博物馆业务工作基础”的观点不够全面。
传统博物馆学中核心是藏品,在新博物馆学中也是重要研究内容。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得以开展和相互配合、协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