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底线观后感人生

底线观后感人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底线观后感人生
篇一:坚守底线读后感
读后感
在公司读书活动的引导下,我在业余时间读了《坚守底线》、《请给我结果》、《方法总比问题多》三本书,读后受益匪浅,这三本书对我以后工作和生活有莫大的启示作用。

稻盛说降临到他身上的所有困难,只要缺了任何一项,都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幸运在逆境中才能抓到。

我是不是也该为神赐予的礼物而感到欣喜,是不是也可以坚信克服了逆境中的苦难,面向未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开辟光明的未来?管有没有光明的未来,我愿意坚守做人的正确的原则,认认真真的努力,简简单单的生活。

我们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考验,都是对我们灵魂的磨练。

我们会脱离正道,这是就要认真反省,继续努力向前。

正式在这个不懈努力的过程中,才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

有人
或许认为,人生苦难多余欢乐。

但是,细细品味,苦难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练灵魂的机会。

《请给我结果》一书中没有枯燥的数据,没有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姜博士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寓言,围绕一个命题——“结果”,回答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为什
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由此《请给我结果》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口号: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强大的员工!他不但剖析了什么叫真正的结果,也打破了忠心和态度等造成的结果假象,同时详细讲述了从心态上、行动上、责任上、失败中如何获得这种“结果力”。

书中还颠覆了常人津津乐道的某些观念,诸如追求完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不重要,尽力就好;公司就是员工的家;等等。

姜汝祥进而提出:
所有亏损的企业,一定存在着无数剥削企业的员工;如果员工努力提供结果,而企业由于决策或管理导致亏损,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在剥削员工;无论是老板不懂管理,还是同事不配合,无论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你不提供结果、不创造价值的理由;衡量我们执行结果的,是结果而不是理由,无论多么动听的理由,都不可能改变执
行的结果!
吴甘霖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并不厚重,却是一本即便泛泛一读也会引发无尽思绪的书。

方法总比问题多,是一道辩题。

乐观的人因着阅历也会洞穿其真义,消沉的人再读也是层出不穷的问题。

在庸常的人生中,我们都会面临学业、婚姻、子女、事业??,其中毕竟苦痛留在记忆里更长久些,幸福与快乐往往稍纵即逝。

人,也正是在解决无尽的问题中成熟并成长的。

确切地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表述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体现。

事实上,社会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艰难困苦,其发展道路都是坎坷多桀,都会遇到烦琐复杂的问题。

只不过面对问题,有人养成了夸大其辞的习惯,肆意放纵自己的牢骚和不满;有人养成了乐观向上的习惯,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所处的困境,使自己和其所在的组织得以健康成长。

《方法总比问题多》作为推向企业的管理读本,更多的是告诉员工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时想来,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爱。

唯有热爱,才会用心,才会专心。

每位员工都以热爱企业之心身体力行,遵循“恩爱领导、友爱同事、忠爱组织、热爱事业”的理念,那么这个集体注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企业必定会给员工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样,一个企业若能为员工营造舒适温暖的生活家园、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和活跃向上的文化氛围,也注定会
赢得员工热爱企业之心,而这样的企业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问题,一定是不可战胜的。

这三本书会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很大触动和启发,最后,引用该书作者对执行力的精辟概括,作为我工作时的座右铭,并愿我们人人做个有结果的人,拥有毫无遗憾、精彩丰富的人生。

篇二:坚守人生的底线
坚守人生的底线--读《百案说法-税务人员违法犯罪案例选编》有感
作者:卢敏燕日期:20XX-08-28
夜读《百案说法》之际,正值欧洲杯激战正酣。

在或妙趣横生或乏善可陈的解说中常常提到
一个词:底线。

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球在运行中超出了这个
界限,就被判为无效,需重新发球,引申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底线,即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廉洁
无疑是人生最重要的底线之一。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球赛,《百案说法》中的主人公们恰恰是底
线失守,从而身陷囹圄,而且永远失去了重新发球的机会。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底线,那是为人处事的最低标准,是工作生活中最起码要遵循的规
则,也是逾越之后需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

身为税务人员,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权力,不可
避免地成为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

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守节或失度,一念之间,人生却
从此不同。

在《百案说法》中,我们看到了年近六十的原重庆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黄亦瑾,一向表现不
错、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她,在临近退休前底线失守,收下了某企业送的10万元,为其签发了免
税批文。

从此,本来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只能在铁窗中以泪洗面。

我们看到了四十五岁的原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稽查三处处长孙海渟,曾被业界誉为“著名征
管及稽查专家”的他,主持查过刘晓庆案、毛阿敏案等多起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涉税案件,却在
国美案中重重摔倒。

面对100万的购物卡,他拒绝了两次,然而内心的底线却在第三次轰然溃退,最终失去了13年的自由。

我们看到了二十九岁的原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税务局干部吴芝刚,正当花样年华的他在纷繁的
社会和所谓的个人理想中淡忘了曾经坚守的意志和准绳,利用工作之便,直接参与了虚开、倒卖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最终因虚开税款共计人民币3.93亿元,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

纵观他们放弃底线的理由,或为金钱美色,或为妻子儿女,或为朋友意气,零零种种,无非
来自名、利,情的诱惑。

是的,金钱是好东西。

有了它,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可
以享享清福;有了它,在广厦千万间中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乐窝;有了它,在同学朋友面前
可以昂首挺胸潇洒地说“我来买单”。

亲情、爱情、同学同乡战友情,我非神仙,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不可得罪,不可挣脱。

然而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快乐,最终给你的是痛
苦;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你得到,最终使你失去;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耀眼的光环,最终给
你的是沉重的锁链;诱惑啊诱惑,承诺的是大路,最终却让你坠入歧途。

耐不住寂寞,禁不起诱
惑,就会放弃底线,欲望是无止境的,底线一开,则全线溃退。

因此,不管法纪如何严厉,制度怎样完善,抗拒腐败、抵御诱惑的最后防线,始终是个人的
道德操守和价值观念,是我们内心深处那条看不见摸不
着却至关重要的底线。

坚守底线,才有遏
制欲望的力量。

心理学上认为,只有个体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才能对心理进行成功的自我调
控,及时消解由于主观与客观不一致而引起的心理不平衡,才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

内心有坚定
的底线,就不会在盲目攀比中迷失自己,就不会在诱惑面前放纵自己。

坚守底线,才有遵守廉政
制度的自觉。

廉政制度的本质,就是把我们所倡导的廉洁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变成带有一定
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使这种价值观念能够巩固起来,长期贯彻下去。

制度毕竟是外部约束,必须
内化为自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内心有坚定的底线,深刻理解廉政制度、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纪律的精神实质,才会自觉地遵守制度、执行制度。

坚守底线,才有坦然面对监督的勇气。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内心有坚定的底线,勇于接受监督,主动配合监督,以“他律”推动“自律”,把改正缺点和错误变为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过程。

坚守底线,对法纪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敬畏法纪,使之真正内化为自身信仰,头脑清醒、富
有理智,按律而行、遵章办事,始终做到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敬畏
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意味着风险,用权失误就要受
到追究,滥用权力更要受到处罚。

敬畏良
心,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东西属于自己,什么东西不属于自己;不作
非分之想,不做非分之事。

心有畏,行有所止。

内修则外化,才能造就无悔的人生。

坚守底线,对生活要有一颗知足之心。

作为税务系统的公务人员,工作稳定,待遇尚可,生
活质量有不错的保障。

薪水似泉水,涓涓细流,虽然不多,但可终生受用;“肥水”如洪水,来
势汹涌,滚滚而来之时,往往也是连自己一同毁灭之日。

也许我们无法纯粹,会有私念,会为衣
食,为家庭,为子女,为房子等等违心地折腰。

但无论如何,底线不能逾越。

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足者常乐,放弃底线也许一时得到一些利益,后果却是万劫不复。

坚守底线,对欲望要有一颗约束之心。

诱惑无处不在。

面对诱惑,我们总是说自己能够自制,
但诱惑越大,理智越脆弱;诱惑越多,理智越麻痹。

而让人真正丧失理智的,正是蛰伏在我们思
想深处的贪欲。

有了“下不为例”的第一次,就会出现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
麻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