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诵读文化特色工作汇报(共6篇)学校诵读文化特色工作汇报(共6篇)第1篇:学校礼仪特色文化汇报塑魂立德让礼仪文化浸润学校发展儒学大师荀子说过: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古楚淮阴、礼仪之邦,尊礼守仪,源远流长。
杨庄小学地处城郊结合部,经济薄弱、资源匮乏。
学校结合自身条件,把握地区发展特点和需求,开辟以礼仪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完善了学校管理网络,制定出具有明确方向的活动方案。
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营造生命栖居和创造诗意人生的精神家园,从而让学生获取成长的快乐,教师得到成功的喜悦。
一、以环境建设为基础,创设礼仪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生命的重要外在因素,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与设施,又是陶冶师生情操的无言之师。
1、精心修筑"宣传阵地"进入校园,在中心路两侧的围墙上一块是全区首创的"八礼四仪"文化墙,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另一块是以理想、感恩、自信、合作、诚实、守纪为主题的文化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旁边的橱窗中开辟了礼仪专栏,定期更换内容。
2、重点打造"外围文化"两幢教学楼教室门前均以礼仪为主题,将故事格言、名言警句,礼仪公约、文明之星等贯穿其中,、广播等一系列宣传阵地传递着礼仪文化知识。
力争做到校园的每一处景观、每一个细节都具备礼仪寓意,都能诉说礼仪故事,让学生在浓浓的礼仪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以示范引领为前驱,丰富礼仪文化形式教师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灯塔,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_惯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升。
1、教师模范行为引领文明礼仪。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有效规范的指导和训练,柔一点,对家长多一些春风化雨;文一点,对学生多一些生命关注;粗一点,对自己多一些个性张扬;活一点,对同事多一些宽容理解。
2、家校互联活动深化文明礼仪。
各班级创建了飞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
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困难学生一帮一结对活动,定期进行疏导与,定期上门家访,让文明礼仪走向千家万户。
三、以多维活动为载体,感受礼仪文化魅力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活动是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让师生在不同的舞台上与礼相伴、与礼同行,感悟到礼仪文化的内涵。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围绕学校制订的礼仪目标体系,各班成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网络,各式各样的管理员们各司其职,各就其位,通过各项指标的考核决定出各班的周成绩,并评选出流动红旗班级。
2、开展好_惯评比活动。
9月份学校就展了校园十大好_惯、校园十大陋_的系列评选活动,选出的十大好_惯作为今后全体学生的行为准则,并提炼出"做有相、站有样、言有规、行有范"16字方针,悬挂于教室黑板的右上角,以此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3、开展与礼同行月主题。
开学初学校就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将10月作为主题活动月,活动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知识讲座、辩论会等形式,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礼仪。
4、少先队开展"6个1"活动。
开学初,学校少先队就下发了6个1活动方案。
要求学生针对6个1具体要求,即每天向父母问一次好、每周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为父母洗一次衣服、每个季度为父母做一次饭、每学期给父母写一次信、每年为父母洗一次脚。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恩父母。
5、校内活动向校外进行延伸。
学校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走上街头,捡烟头、揭广告、发传单,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传递文明。
每月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礼仪文化方面的视频节目,感受礼仪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明修养。
四、以校本研究为抓手,深化礼仪文化内涵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征,通过一年的收集摸索,编撰一套明礼礼仪校本教材,以基础性知识为主,配以图片、卡通等图解,浅显易懂,寓教于乐。
每周一节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分阶段、有步骤,有序开展。
校本教材明礼被推荐上报到省文明委,得到领导高度赞扬。
并在今年8月份被市局评选为市级优秀校本教材。
同时新农村学校礼仪文化研究这一课题正积极申报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倍努力,积极营造办学特色,有效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让浓郁的礼仪花香充溢着杨庄小学校园。
第2篇: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工作总结经典丝雨一路花香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经验总结(马鞍山市采石小学)导语马鞍山市采石小学始建于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是我市最早的一所小学。
曾因办学成绩显著,被安徽省厅评定为全省小学之冠。
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江之滨,翠螺山下,著名的采石矶旁。
学校占地30余亩,现有校舍3000平方米,主教学楼古色古香。
校园内碧草茵茵,绿树成行,环境优美。
近年来,学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力创建市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
在市、区局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典诵读工作被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规章、有载体、有考核,初步迈入了一条目标明确、管理到位、运行有序的良性轨道,形成了一种: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
年,学校顺利通过了马鞍山市局的验收,被正式命名为"马鞍山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
成为市级特色学校后,学校特色没有松懈,全校上下继续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了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现将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典引领,构建人文校园(特色内涵及办学特色定位)长久以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力量的源泉之一。
历代名篇佳作是人的宝贵精神食粮。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推进学校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种方式方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界的极大关注。
为全面实施素质,充分发挥地方人文资源优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美德,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我校秉承"经典引领,构建人文校园"的办学理念,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以特色项目的开发为突破口,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未来接班人。
二、一路花香(我们的创建历程)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决定从年开始,在全体师生中正式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工程,切实做好经典诵读工作,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一)建立健全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为使诵读工程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副校长任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拟定实施计划、方案,落实目标任务,指导工作实施。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若干实施小组,参加实施的教师每学期制定计划,研讨、交流实验方法与成效。
(二)明确主题,把握正确方向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活动主题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儿童养成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大力加强宣传,努力提高认识在全体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经典诵读推广工程的意义,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____感,吃透诵读理念,落实新课程要求;掌握指导诵读活动方法,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贯穿于学校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四)认真精选内容,实行分层学_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创性经典主要有:诗、书、礼、乐、春秋以及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诗经、春秋左传等等。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我校主要选择了三字经、百家姓、笠翁对韵、论语、大学、孟子、中庸、老子等重要的先秦典籍。
为方便学生阅读,我们采用拼音注释读本,组织儿童日日诵读。
我们将学_领域分为两方面:第一领域为文化教养,即经典。
我们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作为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并分别诵读。
第二领域为博雅,即博览群书,广学才艺,培养学生琴、棋、书、画、拳、剑、舞、球技等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诵读时间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条件下,从未收取学生的一分钱,校领导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一位学生购买了经典书籍,并且购买了古典音乐、CD光盘等相关影像资料。
两年来,我们在此项活动中总计共投入约六、七万元。
为了保证诵读经典时间,学校规定:每天早上、下午各利用15分钟为全校共同诵读时间。
每节课预备铃响后、放学、地方课程均可读经典。
要求学生回家后也要抽取一定的时间进行诵读,与家长共同诵读经典,家长乐此不彼。
同时各班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这些时间。
即能保证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又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_,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_兴趣,陶冶情操,开阔心胸,端正品性,塑造学生优秀人格。
三、"五个坚持、四个结合",全面实施特色创建。
(我们的创建启示)(一)实施"五个坚持",注重提高效率。
1、坚持引导,激励为主,营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每天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古典音乐古诗新唱,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的感受经典。
结合"雏鹰工程",开展了"红读章"的颁章活动,了解诵读进度的抽背、课前5分钟的"我爱经典"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读读背背"小能手的选拔、经典诵读手抄报展览、经典诵读操表演、赛诗会、经典诵读擂台赛等活动。
低年级老师根据韵文特点带学生在游戏中背诵,有的班级采用了好带差的方法让平日里诵读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带领一个诵读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诵读,做到"处处是课堂,人人当老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还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把课堂搬到室外,在风景如画的翠螺山下,李白生前喜爱的采石矶前吟诵古诗、背诵经典。
一年一度的国际吟诗节(诗歌节),带领学生去采石公园与国际友人一起吟唱。
2、坚持与家长、社会沟通,提高全社会认识,并取得支持,使学生家庭、社会有良好的诵读氛围。
为进一步激发家长乃至全社会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_的积极性。
老师们集思广益,编写了与之配套的经典伴我行学生成长档案册,建立了街道、社区、公安、交通、家长、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如在档案册中设计了"展示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