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 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
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
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
群体任务。
39. 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
(2)单纯命令主义。
(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 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 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
(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⑷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 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 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 员工必须学会与上级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37. 简述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
答:(1)相互依赖性,群体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确定与类型都会影响群体间的协作。
(2) 任务不确定性,从事高不确定性任务的群体要面对的协作群体多于从事规范性工作的群体。
(3) 时间与目标取向,在工作时间与目标取向上不同的群体间协作难度会增大。
38. 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对组织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有哪些影响?答:(1)组织行为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
(2) 对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
(3) 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
(4) 组织形象的塑造向立体化、整体化发展。
(5) 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
39. 简述领导行为方格论的基本内容。
答:(1)沿着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方向,布莱克和莫顿将领导行为类型理论研究推向了高峰。
他们于1964年总结出了著名的“方格图模式”。
.(2)他们用一张九等分的方格图组成一个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两维矩阵,纵横组成81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代表一种领导方式。
评价领导者时,按照其两方面的行为,寻找交叉点,找到的交又点就是领导者的领导类型。
(3) 这种模式应用于组织管理中,为领导者正确评价自己的领导行为,从而掌握最佳领导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指南。
40. 简述职业生活质量的基本内容。
答:职业生活质量是美国的一种激励机制,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劳动付酬与雇员福利。
(2) 工作的安全性。
(3) 灵活的工作时间。
(4) 工作紧张程度。
(5) 参与有关决策的程度与工作的民主性。
(6) 利润分享、退休金权利与公司改善雇员福利的计划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5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有哪些?答:(1)能促进群体的生存。
群体当然不愿意失败,因此群体着力于强化那些能够增加成功机会的规范。
这就意味着,它们要尽力保护自己不受其他群体或个人的干扰。
(2) 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能够增加预测性的规范,可以使群体成员相互预测彼此的行为,从而能够作出适当的反应。
(3) 能够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一种规范如果能够保证群体成员的满意感并尽可能防止人际摩擦,这种规范就是重要的。
(4) 允许群体成员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
如果规范能够鼓励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身份的表现,将有助于强化和维持群体的存在。
36. 简述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内容。
答: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每个人对待别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正如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一样。
人们在人际关系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际反应特质。
每个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分为三类,而每一类需求又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
(1) 包容的需求。
具有这种需求的人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此行为动机而产生的与人交往的特征是交往、沟通、融洽、参与、出席等。
与此相反的特点为孤立、退缩、疏远、排斥、忽视等。
(2) 控制的需求。
在权力上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
其行为特征是运用权力、权威,超越、影响、控制、支配、指挥他人等。
与此相反的特点是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被动顺从、追随他人等。
(3) 感情的需求。
在感情上有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其行为特征是喜爱、亲密、同情、友善、热心、照顾等。
与此相反的特点为憎恨、厌恶、敌意、冷淡等。
37. 在哪些情况下运用回避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答:(1)当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
(3)当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将超过它能获得的利益时。
(4) 当收集信息比立刻决策更重要时。
(5) 当其他人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时。
(6) 当这一问题与其他问题无关或是其他问题的导火索时。
38•什么是领导二元四分图模式?答:领导二元四分图是从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两个维度,用四分图的形式把领导行为分成四个区域,以鉴别领导方式的模式。
现代管理提出要由以工作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用四分图从两个角度考察领导方式的尝试,为研究领导行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9. 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
答: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有:(1) 目标导向功能。
(2) 凝聚功能。
(3) 激励功能。
(4) 创新功能。
(5) 约束功能。
(6) 效率功能。
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有:(1)阻碍组织的变革。
⑵削弱个体优势。
(3) 组织合并的障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 简述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答:(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37. 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答:(1 )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
(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
(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
(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
38•处理群体冲突应采取哪些策略?答:(1 )运用竞争(2)运用合作(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39•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何塞和布兰卡特认为,领导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工作中被领导群体的成熟度,领导要根据被领导群体工作成熟度的变化来调整和改变领导方式,以达到较好的管理绩效水平。
领导的进程如同生命一样,逐步发展、变化,求得领导方式的权变统一,创造了三度空间领导效率模型,这就是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也叫领导行为权变理论。
这个理论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卡门首先提出,后由何塞和布兰卡予以发展。
它认为,工作中的群体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逐步成熟的变化。
工作成熟度的主要标志是群体或个体的能力、经验和教育水平,体现生理变化的年龄则是一个次要的因素。
从成熟度的表现来看,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领导的行为方式被按照关心工作和关心人这两个维度划分为四大类型,构成四个象限。
下方是群体或个人的工作成熟度显示。
曲线是领导行为选择的运行轨迹。
(1)象限1(S1):指令型领导。
此象限被领导群体或个人的工作成熟度较低,需要领导给予较多的工作指导,适宜的领导方式是以工作为导向。
(2)象限2(S2):说服式领导。
被领导群体或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成熟度,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工作导向和人际关系并重。
(3)象限3(S3):参与式领导。
群体成员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适宜的领导方式是较高的人际关系导向和较低的工作导向。
(4)象限4(S4):授权式领导。
被领导者群体和个体的工作成熟度已发展到高层次水平,逐步把两种导向行为都降低到适度的水平是有效的领导方式。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O分)36•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2)群体成员资源(3)群体结构(4)群体任务37•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作用?答:(1)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第三,它还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
38•根据权变理论,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类因素:(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2)被领导者的特点(3)领导的情景39. 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折衷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答:合作和竞争都取一种中间状态,寻找一种权宜可接受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双方都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适用于下列情况:(1)当目标十分重要,但不值得采用更为自我肯定的作法造成潜在的破坏性时;(2)当对手拥有同等的权力能为共同的目标作出承诺时;(3)当为了对一个复杂问题达成暂时的和解时;(4)当时间十分紧迫需要采取一个权宜之计时;(5)它可以作为合作或竞争都不成功时的备用方案运用。
40.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
答:(1)阶级性(2)民族性(3)整体性和个体性(4)历史连续性(5)创新性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 简述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