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国情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一)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 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敌人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远远超过革命力量; ——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其次,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革命的长
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可能性
(1)从主要矛盾的角度看: (2)从敌对势力内部的情况看: (3)从农民阶级的自身利益看 : (4)从资产阶级的实际情况看
任何外国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毛泽东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
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没收帝国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 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 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 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 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 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保持自己在思想上、 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他们实行 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 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 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 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联系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进程中两个紧密 联系的阶段,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
第二,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 民主主义革命 的必然趋势
-容易犯的两种错误- “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和 “二次革命论”
王明“一次革命 论”:“左”倾 机会主义的观点
陈独秀“二次革 命论”:“右” 倾机会主义的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经济上:帝国主义直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战争赔款: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 (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大国 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 必由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是共产党和 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 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 重要的思想。”
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
手段
——马克思
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 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
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
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

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启迪作用
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 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 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十月革命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一部分。
第四、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
(二)武装斗争
1、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同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取胜的法宝 。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武装,这支军
队只能而且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支 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是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形 式。
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在抗战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 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 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 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 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 工作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毛泽 东文集》第八卷 第300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 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 社会。
(3)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 第二,目标不同 第三,对象不同 第四,任务不同

——毛泽东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进军
秋收起义和向 井冈山进军, 是中国革命的 重心从城市向 农村转移的开 始,是中国革 命的伟大转折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的失 败再一次说明 在敌强我弱的 情况下,城市 夺取政权的道 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开辟农村革命根 据地
江西瑞金时期
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和红军战士在一起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毛泽东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以武 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决定,农民是无产阶 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 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却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第五、抗日战争时期
第六、抗日战争胜利后和解放战争时期
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 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就没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 的实践,就没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 理论;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 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没有关于党的 建设的理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成功实践“八一”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对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 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 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 伟大开端,揭开了土地革命 的序幕。
八七会议旧址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 事,须知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第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 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二、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 的重要保证。
第三、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 针。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采取民 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总之,没有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 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 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革命总路线科学准确地回答了关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对象、动力、 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其他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 要是工农联盟; 第二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其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2、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首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 了必噪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1)无产阶级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2)中国革命必须无产阶级领导才能 取得胜利。 (3)中国无产阶级能够领导中国革命。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一)统一战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