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法学院优秀研究生评选细则一、目的鼓励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参评学生范围为已完善学年报到、缴费、注册手续的全日制二、三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
三、基本条件1、法学研究生至少独立完成一篇法学专业论文(专著),且以四川大学法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法律硕士必修课学分平均成绩必须80分以上。
2、本学年所学课程全部合格。
3、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三年级法学硕士生、三年级法学博士生应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4、本学年至少参加一项学校、学院党委或院团委或研究生会组织开展的“法之风”青年志愿者等社会或校园公益活动。
对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主动,成绩显著的研究生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
5、有创新成果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
四、评分比例法学硕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30%,学习70%(学分平均成绩×35%+学术成果分);其中学分平均成绩为当年必修、必选课,加自己报2门选修课进行计算。
法律硕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30%,学习70%(必修课学分平均成绩+学术成果分)。
五、时间以一学年为期限,从一学年9月1日起至本学年8月31日止。
六、学术成果评分细则(一)总体要求1、科研成果仅限于申报人以四川大学法学院成员身份已正式发表的法学学术论文、专著、教材,用稿通知、出版证明等无效。
2、合著成果,只对第一、第二、第三作者按60%∶40%或50%∶30%∶20%计算分值。
3、对于我院学生与外单位(机构、个人)合作的科研成果,如果四川大学法学院没有列署名单位的第一位,则对该成果只按相应标准的50%计分。
4、同一内容的成果发表在多处或符合多个加分条件的,只计一个最高分。
同一人在同一本出版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的,同一本出版物只计一篇论文。
5、对于违反出版规则的期刊、书籍等出版物,由学院认定从发现违规现象的该学年起列为学院评奖的无效期刊;所有我院学生在其上发表的论文,不能获得学术成果分。
(二)计分标准1、期刊的正刊①发表在校、院级内部期刊上,每篇计1分;发表在省市级内部期刊上,每篇计1.5分。
该等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得分上限为5分,超过的则不计分。
②发表在一般公开期刊上,每篇计2分{已发表};发表在法学公开期刊上,每篇计2.5分{已发表}。
该等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得分上限为5分,超过的则不计分。
③发表在该年度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上,每篇计6分;发表在该年度北大版法学中文核心期刊上,每篇计7分。
④发表在该年度一般CSSCI期刊上,每篇计7分【即将发表】;发表在该年度法学CSSCI期刊上,每篇计8分。
⑤发表在权威核心期刊上,每篇计10分。
⑥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的,每篇加至10分;论点摘编100-1000字的,在原分数基础上加1分,论点摘编1000字以上的,在原分数基础上加2分,但总分都不超过10分。
注:学术论文发表在杂志社、报社等出版机构出版的增刊、×月号、专论、论坛、专辑等期刊正刊以外的出版物上的,不计分。
2、报纸新闻类文章不计分。
对2000字以上的学术文章,分别按以下标准计分;对1000—2000字的,按字数比例折算。
①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上,每篇计10分。
②发表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或其他中央新闻单位所办重要政法类报纸或重要报纸的政法专栏,每篇计5分。
③其他公开发行报纸,如川报、成都晚报等,每篇计3分。
④其他内部发行报纸,每篇计1分。
3、专著、教材个人写作部分以两万字为基点,按以下标准计分。
超过5万字,酌情加分,不足2万字,酌情减分。
①出版社为中央部属出版社计7分②出版社为省属出版社,含高校出版社计5分③其他出版社及内部发行计3分对于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集,本人论文在5000字以上且同一本论文集中有教授或副教授独著的论文的,计3—5分;本人论文在5000字以上但同一本论文集中没有教授或副教授独著的论文的,计2—5分。
4、已发表论文同时获省法学会或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单位)颁发论文一等奖的,该文章再加3分,但最高不超过10分。
获二等奖的再加2分,获三等奖的再加1分,但最高不超过9分。
5、在全国各专业(二级学科:刑法、诉讼法、民商法、经济法等)学术年会中获奖论文,尚未发表的或者已发表但其加分标准低于以下标准的,可按以下标准计分,但不得重复计分:一等奖计8分;二等奖计7分;三等奖计6分;优秀奖计4分。
6、除以上五类刊物之外发表的文章,参照以上标准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正刊的一半。
七、未尽事宜,由院评审小组决定。
院评审小组由学生工作组老师和研究生导师组成。
四川大学法学院优秀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考评细则思想道德品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规定,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我院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目标,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针对我院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考评,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是《四川大学法学院优秀研究生评选细则》评分比例中“政治思想品德30%”部分的细化,满分30分。
该部分由扣分项目、班级民主评价以及辅导员评价三部分组成。
扣分项目为15分,实行倒扣制;支部民主评价为10分;辅导员评价为5分,三项得分总和则为政治思想品德最后得分。
一、扣分项目规定如下:(一)、参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参评资格:1、触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并取消参评资格;2、触犯学校和学院纪律,并受到处分或通报批评的;3、不遵守学术道德,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4、不遵守考试纪律,作弊或者组织、协助他人作弊的。
(二)参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种情形一次扣3分:1、未按照规定参加外事活动的,或者事先未申报,申报但未获批准而参加的;2、破坏公共设施,损害学校或他人财产,违章用电、用火或使用其他危险物品,或者有其他违反《四川大学学生寝室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和《四川大学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情形的;3、通过网络或者在公众场合发表不适合的言论、煽动群众,影响社会和校园安定团结的;4、一学期累计旷课达30学时的。
(三)参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种情形一次扣2分:1、无故不参加党、团组织生活,以及学院要求参加的学术活动或其他学院要求参加的集体活动的;2、有违反诚信原则的情况:在各类自荐书、申请书、自我鉴定等公开提交的文书中提供虚假信息的;或在各类申请书、总结汇报材料中抄袭他人内容或雷同的;申请助学金、贫困补助、助学贷款等隐瞒真实经济状况的;或其它违反诚实信用的情况;3、在学校、学院寝室卫生、安全检查中得“差”等、或被通报要求整改的、或不配合检查的,各室员均扣2分;相关宿舍长或责任人则相应扣3分。
4、一学期累计旷课达20学时的。
(四)参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种情形扣1分:1、重要事情未及时通知或未及时完成,造成较严重后果的;2、一学期累计旷课达10学时的。
(五)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违反以上规定的,则相应多扣1分。
二、班级民主评价部分规定如下:(一)评价等级划分该评价为“集体满意度测评”,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五个等级,各等级分值分别为10分、8分、7分、6分、0分;(二)评价范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式在辅导员监督下,由班级推选测评工作组;该评价以无记名评价方式进行;由测评工作组收集表格,并当场核算评价原始分;参加评价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参加评价人数的二分之一;(四)评价成绩①被评价人的分数D= Dn/n,结果按照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五)评价监督各班级推选评价监督小组,党建中心派出一名非所在支部代表为监督小组成员。
评价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整个班级测评过程,由辅导员任监督小组组长;坚决杜绝欺瞒、拉票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资格。
三、辅导员根据学生综合表现,给予学生评价。
本考评细则的未尽事项由法学院学生工作组负责补充。
四、本考评细则的最终解释权属于法学院学生工作组。
①D被评价人的实际得分; Dn各等级分值之和; n评价总人数;附件1:四川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道德品质互评表支部名称:支部总人数(党员和非党员):实到人数:时间:地点:收表人:统计人:填表说明:1、评价人只能选择被评价人所在评价等级中的一档并划勾;2、请慎重评价,如出现复选,将按较低档次计分;制定评优细则的感想1、只是优秀研究生评选办法,未能将研究生评定奖学金纳入其中;好处:对学生的指引会更明确;可以作为奖学金评定的基础。
2、将研究生干部加分项目加入其中,与学术分数项目放到一起,或折算成一定的学术分数。
主席、党建主任、法研社社长,副主席各副职,部长、班长、支书,研会干事、班委、支委、宿舍长:6、4、3、2、1。
(1)理顺各干部级别和位置,也是凸显干部,也有利于增强自豪感;(2)对干部做个政策倾斜——吸引、引导,尤其是主席、副主席、部长级别干部。
好处:相应的分数不多,相当于一篇半或者一篇文章(折合刊物),刺激学习;分数不少,也算是学院对干部的重视;干部不努力,老师可以批评(调控—官僚、工作不力);刺激发挥干部本身的作用。
(3)加分较多干部数量相对较少,对同学冲击不大;普通干事有加分,但加分少且相对普遍,不会影响整体公平。
(4)干部换届,以最后或最高位置为准,自动辞职或者被免职的不在加分之列;不分校院两级,统一对待。
3、道德品质互评:体现的是班级力量,给大家一个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扣分机制:体现学院管理或者辅导员力量,引导学生遵守校院纪律;学习成绩和学术:体现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好好学习;作为干部加分:体现为花时间为大家服务,同时锻炼自身素质意愿,引导学生向外扩张发展,锻炼能力。
4、道德品质评比上,以实际得分结果,增强集体话语的比重(班级和学院)。
5、因为学院学术活动不定期,所以不以每学期15场学术报告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