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陶菲菲
建筑工程学院10级土木工程一班201001010166
中文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使用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对构筑物外观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严重时对构筑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甚至完全丧失其实用功能。
本文介绍钢筋工凝土裂缝类型及产生原因,从材料因素、设计因素和外界因素三个方面论述预防裂缝的具体方法。
提出比较常用裂缝处理措施。
英文摘要:I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and use, the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which not only on the structures in appearance produces bigger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structures and the use function and durability influence, seriously to threaten the safety of structures, and even complete loss of its fun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 concrete crack types and causes, from material factors, design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in three aspects: prevention of cracks in concrete method. Put forward to compare common cracks and its treatment measures.
关键字: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前言: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是一个受压体系,依靠其承压能力与钢筋的受拉能力共同完成结构的承载作用,但其最主要缺点是抗拉能力差,导致结构混凝土因设计考虑不周全或施工养护采取措施不当而出现裂缝现象。
虽然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大部分混凝土结构均带缝工作,并且规范规定在保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通过限制裂缝宽度的方法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
但有些裂缝在承受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会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等现象,从而减小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及耐久性。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通过合理的设计、正确的施工方法减少或者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1、材料因素引起的裂缝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用水拌和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材,是多相复合材料。
浇筑混凝土时的泌水作用会引起沉缩,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浆水化造成化学收缩和干缩受到骨料的限制,会在不同层次的界面引起结合破坏,形成随机分布的裂缝。
材料的选择及用量都是影响混凝土收缩进而产生结构裂缝的重要因素。
2、温度裂缝
混凝土构件内外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差值就会造成温度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3、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一般是深进或者是贯穿性的,裂缝的位置与沉陷的方向大都相同。
比较大的裂缝通常还会出现错位,裂缝的宽度和沉降值成正比例。
产生沉降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结构构件建设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回填土或者松软地基之上。
进行混凝土浇灌后,地基侵水造成不均匀沉降而进一步造成裂缝。
平卧生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其侧向的刚度通常比较差,配筋少,很容易在弦、腹杆及两侧面的地方出现裂缝。
4、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的产生因素有很多。
例如:(1)施工时的滑膜、构件制作时的脱模、以及运输、堆放、吊装等不规范,都就会造成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2)对后张预应力构件和预制空心板过早或者过晚的抽芯会使得混凝土出现塌落或是拉裂;(3)吊装构件过程中吊点不准确;(4)堆放构件时支撑垫木的重心不在垂直线上或悬挑过长,运输构件过程中构件受到严重的振动或冲击等;(5)在地面施工过程中,抹压触动太多,也会造成表面的龟裂。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1、设计方面
裂缝宽度的验算是在满足构件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验算中,可能出现满足了挠度的要求,不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
当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不大时,设计中常用减小钢筋直径的方法解决,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配筋率。
对于受拉及受弯构件,当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往往会出现不能同时满足裂缝宽度或变形限值要求的情况,设计中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施加预应力。
2、施工方面
地基的检查和验收工作要保证质量,不能够流于形式,复杂的地基必须进行深入的勘探。
必须认真对待异常的地基,确保处理后,承载力能够达到工程需要的地基承载力。
设置合理的后浇带 对于墙板、接地处等较长的结构,以及主楼与裙房之间的高低错落处要合理设置后浇带。
加强混凝土构件的其早期养护,比适当的延长养护的时间。
柱、墙等构件表面的湿润性不能保证的,可以使用保温材料覆盖,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变形。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通过有效的降温方法保证构件内外的温差在合理的范围内。
保证钢筋绑扎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的精准性,钢筋的表面要保证清洁。
3、材料方面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和严格计量,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优先选用减水型外加剂来减少水的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三、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墙体、楼面裂缝发生。
当这些墙体、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墙体、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灌浆、嵌逢封堵,结构加固,混凝土置换等方法。
1、表面修补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逢封堵
灌浆修补裂缝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
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
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铺贴炭纤维布、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
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四、结语
对于混凝土裂缝,应以预防为主,为此需要精心设计、施工,掌握住它的基本知识,并根据实际采取有较措施,会使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
以上各项技术措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优化配合比设计。
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温度监测工作及加强养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坚持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