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电子教案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电子教案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年秋季期末考试A卷(本科试卷一)一、选择题(一) A1型题1.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炮炙论》D .《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 B .《炮炙论》 C.《新修本草》 D .《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A .阴阳交感B .阴阳的对立制约C .阴阳的互根互用D.阴阳的消长平衡 E .阴阳的相互转化4.人体五官中的舌属“火”,这一归类主要采用下列哪一认识方法()A.比较法 B .取象类比法 C.推演法 D .试探法 E.反证法5.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A.木B.火C.土 D .金E.水6.“藏象”一词始见于()A.《素问》 B .《灵枢》C.《类经》D.《难经》E.《伤寒杂病论》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A.肾B.肝C.心 D .脾E.肺8.脾为“气血化生之源”的生理基础是()A.脾化生水谷精微 B .脾主升清 C.脾主统血 D .脾为后天之本 E.脾运化水液9.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退之表现()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 .固摄作用10.临证对于自汗的治疗常用补气药物,其组方的理论依据是()A.气有推动作用 B.气有固摄作用 C 气有温煦作用 D 津液能载气 E.津液能化气11.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手太阳小肠经12.气虚湿盛体质者,受邪后疾病多从()A.寒化B.热化C.燥化 D .湿化E.火化13.具有“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六淫之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 D .暑邪E.火邪14.导致“气结”的情志刺激是()A.怒B.悲C.忧 D .喜E.思15.下列除哪项之外,均与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有关( ) A .刺痛 B .紫绀C .脉细涩D .出血色淡质稀E .舌质紫暗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胎传( ) A .胎黄B .胎寒C .胎抽E .脐风17.原病治愈后再度发作者,是( ) A .卒发B .伏发C .徐发E .继发18.疾病趋于好转或痊愈的机理是( )A .邪盛正衰B .正盛邪衰C .正虚邪恋D .邪去正虚E .邪正相持 19.病人表现为眩晕、麻木、抽搐、震颤等症状的病机是( ) A .内风B .内寒C .内湿D .内燥E .内火20.在五色主病规律中,凡惊风、寒证、痛证、瘀血者多为( ) A .青色B .赤色C .黄色D .白色E .黑色21.食后腹痛泄泻,兼有面色萎黄而食少者属( ) A .大肠湿热泄泻 B .伤食泄泻C .脾虚泄泻D .脾肾阳虚泄泻E .肝郁脾虚泄泻 D .疮疹D .复发22.下列哪一症状是鉴别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的要点()A.心悸B.失眠C.午后潮热 D .多梦E.健忘23.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者,证属()A.胃气虚证 B.胃热证 C.胃阴虚证 D.胃阳虚证 E .食滞胃脘证24.“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是属()A.调养正气 B.外避邪气 C .早期诊治 D .控制病传 E.未病生防25.瘀血内停的崩漏,当用下列何种方法治疗()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 .寒因寒用 D .热因热用 E.以补开塞(二) A2型题 1.某病人咳嗽,身痛 3天。

3天前因淋雨后出现咳嗽,头身疼痛,有少量清稀的痰,恶寒,微有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该病人所感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温邪 D .燥邪E.风热邪气2.某病人的面色淡白,少气懒言,怕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而润,脉象沉迟无力。

该病人症状产生的机理是()A.气虚B.阳虚C.阴虚 D .津液不足 E.精亏3.某病人患咳嗽、胸痛、低热半年,时有咯血,盗汗,舌红少苔而干,脉象细数。

其发热的病机属()A.外感发热 B.阴虚发热 C.气虚发热 D .湿温发热 E.阳明发热 4.某病人胁肋胀痛灼热,时有恶心,口苦,身目发黄,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其证属()A.肝气郁结证 B.肝火上炎证 C.肝胆湿热证 D.脾胃湿热证 E.肝阳上亢证三) B1型题A.实热证B.实寒证 C.虚热证D.虚寒证 E.真寒假热证1.阴虚所致的证候是() 2.阳盛所致的证候是()A.心与肺B.心与肝C.肺与肾 D .肝与肺E.脾与肺3.在五脏关系中,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4.在五脏关系中,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是()A.善行而数变B.粘滞重浊 C.干涩伤津 D.生风动血 E .传染性强5.属于湿邪致病特点的是() 6.属于疫气致病特点的是()(四) X型题1.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 D .赵献可 E .吴瑭2.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 .阴消阳长 D .事物的无限可分 E.阴阳相互转化3.下列属于“子盗母气”传变规律的是()A.心病及肝 B.肺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 .肾病及肺 E.脾病及肝4.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内脏有()A .胆B .肺E.肾5.津液代谢过程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A .肺B .脾E.心 6.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 A .心 B .肺E.肾 7.下列哪些病机属于“气机失调”(A .气虚B .气滞E.气逆8.下列哪些脉象均可见之于虚证(A .紧脉B .促脉E.弦脉9.脾气下陷证可见到下列哪些症状A .腹部坠胀C.脾D.胃)C.肾D.肝C.脾D.肝)C.气陷D.气闭)C.缓脉D.代脉B.内脏下垂 C.头晕目眩 D.少气乏力 E .脉虚或弱10.在养生学中,属于“养形”的有()A.修性怡神 B.听音乐C.调饮食D.节劳逸E.勤锻炼二、词语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阴阳交感 2.津血同源 3.辨证求因 4.内生五邪 5.假神三、填空题(每小题 1空 1分,共 10分)1.中医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 面是最基本的特点。

3.五行中火的“所胜”之母是( 4.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5.血对气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6.湿邪的粘滞性表现在症状的粘腻和( 面。

7.气和津液关系失调的病机主要有( 面。

8.小儿在病理上具有( 9.表证是以( 10.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何谓五行相生?其顺序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2.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影响其因素有哪些? 3.何谓疫气?疫气有何性质和致病特 点? 4.何谓火热内生?其主要病机有哪些? 5.诊脉有何临床意义?五、论述题( 1 题,10分)1.以脾胃关系为例,论述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B 卷(本科试卷二) 、选择题(一) A 1 型题1.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2.唐朝王冰用()方法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

)两个方)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

)两个方)两个方)的特点。

)为辨证的依据。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 E .《本草纲目》2.第一部由政府颁行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普剂方》 D 《千金要方》 E 《医方集解》3.属阳的味是()A.酸B.辛C.苦 D .咸E.涩4.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A.取象类比 B .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 D .试探法 E.反证法 5.佐金平木法的适应证是()A.肝旺脾虚证 B .肝火犯肺证 C.心肝火热证 D .脾肾阳虚证 E.心肾不变证6.肺主气的核心功能是()A.主气的生成 B.主呼吸 C.调节气机 D .主宣发 E.助心行血 7.能调节女子月经、排卵和男子泄精功能的是()A.心肾B.肝肾C.脾肾 D .肺肾E.肝肺8.下列哪一脏与血液循行没有直接的关系()A.心B.肺C.肾 D .脾E.肝9.循行于后背正中线并过头顶的经脉是()A.足太阳膀胱经B.督脉C.冲 D .任脉 E.足少阳胆经10.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 A .督脉B .冲脉C .任脉E .跷脉 11.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卫气E .精气12.体质是指人体的( )A .身体素质B .心理素质C .身心特性D .遗传特质E 13.六淫中最易“生风动血”的是( ) A .风邪B .寒邪C .湿邪E .火邪 14.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 .胀痛B .重痛C .灼痛E .刺痛 15.结石阻滞不通的临床表现为( )A .隐痛B .绞痛C .空痛E .冷痛 16.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关键( )A .心B .肝C .脾E .肾 17.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畅时,称为( )A .气闭B .气滞C .气逆D .气陷E .气脱D .带脉D .营气.形态特征D .暑邪 D .掣痛D .灼痛D .肺18.下列哪项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A.风邪外袭 B.热极生风 C.肝阳化风 D.血虚生风 E .阴虚风动19.阳虚久病,突发喷嚏连连,多为()A.阳气回复 B.新感外邪 C.阳气衰败 D .阳气亡失 E.虚阳上越20.寸口位于()A .头侧太阳穴处B .颈部人迎处C.手腕掌后桡动脉搏动处D.腹股沟动脉处 E .脚背趺阳脉处21.下列哪一项是气虚证和血虚证都可见到的临床表现()A .月经量少色淡B 倦怠乏力自汗C 手足麻木枸挛D 面色淡白,头晕目眩E .脉细22.咳嗽,痰稠色黄,伴有发热恶风的症状,可以辨属下列何证()A.风寒束肺证 B .肺气虚证 C.风热犯肺证 D.热邪壅肺证 E.痰湿阻肺证23.病人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者,属于()A.传经B.直中C.合病 D .并病E.越经传24.以下适宜于“塞因塞用”治法的病症是()A.食积腹泻 B.血瘀崩漏 C.气滞腹胀 D.脾虚泄泻 E .阴虚便秘25.“寒者热之”之法的适应证是()A.实热证B.实寒证 C.虚热证 D .虚寒证 E.真热假寒证(二) A2型题1.病人高热 3 天,体温在 39~40℃之间波动,面红耳赤,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呼吸气促,尿少色黄,大便干燥,脉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数。

其病机是()A.阴偏盛 B .阳偏盛C.阳胜则阴病 D .阴胜则阳病 E.阳损及阴2.某患儿 3 岁,阵发性腹痛月余,面色萎黄,略显消瘦,有时喜食生米、茶叶等异物。

其腹痛的原因可能是()A.寒犯肠胃 B.内伤饮食 C.肠道蛔虫 D.瘀血阻滞 E .脾肾阳虚 3.病人罗某,臀部疮疡 5 日,查见局部红肿高突、灼痛,根盘紧缩,按之边硬顶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