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中基本地形的判读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中基本地形的判读


如何判断地势高低? 1.读等高线的值 2.读图上河流的流向
A 盆地 B
B 山地 C
C 平原 D
例题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 判断的理由。(9分)
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 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 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垂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图 中弯曲最大处两侧,作 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为 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 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 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 谷);如左图
方法技巧:采用垂线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进 行山脊和山谷的准确判断
垂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图 中弯曲最大处两侧,作 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为 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 头向两侧辐散,则为高 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 脊)如左图
近于垂直 的山坡称 陡崖
几种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形态:
梯田等高线图:是在坡地上分段 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 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 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 疏。
梯田的等高线示意图
新月型沙丘
• 闭合等高线内高 外低,形似新月 • 迎风坡等高线疏, 背风坡等高线密
二、等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通过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状况的一种普通地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等点的连线
注: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原理
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 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 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 (山地),北高南低,地 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例题3.试说明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点?
1.该地为低山、 丘陵地区
2.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地形分布特征描述
方位+地形区名称或地形类型+延伸 方向或地表特征+数据说明
北部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中部渭河平原(谷地),呈东西向延伸, 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例题2.(2012上海单科)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 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C.山谷、山脊 B. 山脊、山脊 D. 山谷、山谷



鞍部等高线图判断
鞍部
鞍部等高线图判断
• 相邻山顶中间处 M • 呈马鞍形 • 鞍部是山谷的最 高处,相邻两个 山顶的最低处
X
100 200 E 400 300 200 100 Y 图2 300
海拔较低 (200—500米) 中高周低 坡度较缓
四川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
海拔低(﹤200米) 地形平坦
海拔较高(﹥500米) 中间平坦 边缘陡峻
例1.有关陆地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高耸,坡度 陡峻的是丘陵 B.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起伏较小的是盆地 C.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起伏 和缓,外围陡峭的是高原 D.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比较平坦或略 有起伏的是高原
400 N
陡崖等高线图判断
陡崖
• 多条等高线汇合 重叠 • 近于垂直的山坡, 多悬崖.山谷处 的陡崖有瀑布。 H • 常用符号
400
300
200
100
陡崖
峡谷
峡谷等高线图判断
峡谷:山区狭而深的河谷。两坡陡峭, 深度大于宽度,由河流强烈下切侵蚀而成。
峡谷
300 400
H
400
河流
300
例题3.(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卷10-11)图4示意 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 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闭合曲 线外高 内低
四周高 中间低
山脊
等高线 凸向低 处
从山顶 到山麓 凸出的 高耸部 分
山脊之 间的低 洼部分 相邻两 个山顶 之间呈 马鞍形
山脊 线也 叫分 水线 山谷线 也叫集 水线
山谷
等高线 凸向高 处
鞍部
一对山 脊等高 线组成
鞍部是山 谷线最高处
峭壁
(陡崖)
多条等高 线汇合重 叠在一线
★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缓坡、陡坡、峡谷等
★ 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山顶
洼 地
山丘(山峰)等高线图判断
• 闭合曲线 •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 山顶用 表示 •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的 外侧,坡向外侧降低
山地
A 300 200 100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总结:各种小地形等高线形态
地形 表示 方法 闭合曲 线外低 内高符 号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 特征 说明
山地 山峰
四周低 中部高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外侧,坡度 向外降低 示坡线画 在等高线 内侧,坡度 向内降低
盆地 洼地
练习4.(2012年上海单科)
14. 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A. ③④ B. ②③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C. ①② D. ①④



拓展归纳:
如何描述“地形特 征”?
如地形较单一 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 海拔数据 如:以山地 如:地势起 多在500米 为主 伏大 以上
山丘、山峰
盆地(洼地)等高线图判断
• 闭合曲线 •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 大 •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 的内侧,坡向内侧 降低
盆地
B
盆地(洼地)
山 脊
山 谷


山脊等高线图判断
• 山脊是从山顶到山 麓突起的高耸的部 分 •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 值 • 等高线向低处连线 叫山脊线,又叫分 水线
山脊
山谷等高线图判断


100
1.大小关系为: 1>2=3 2.从1点往两侧 海拔数递减,则 L为山脊,(凸 低侧高为山脊)
山脊
100 200



300
1. 大小关系为: 1<2=3 2.从1点往两侧 海拔数递增,则 L为山谷,(凸 高侧低为山谷)
山谷
方法技巧:采用垂线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进 行山脊和山谷的准确判断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
知识点提要:
1.绝对高度(海拔)
一、地面高度的度量
2.相对高度
1.等高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应用
三、地形剖面图
一、地面高度的度量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1)定义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绝对高度(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 距离
我国各地面点的海 拔均由黄海平均海
平面起算
—100米

﹥0米:海平面以上或为陆地 海 拔
﹦0米:海平面或为海岸线
﹤0米:海平面以下,即深度
(2)、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地势: 地表高低起伏 地形: 地表形态。 陆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黄山
江南丘陵
海拔较高(﹥500米) 中高周低 坡度较陡
例题4.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 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 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火山锥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近似圆形, 最中心数值向内 递减,外围向外 递减
• 山脊之间的低洼 部分 • 等高线数值凸向 高值处 • 等高线向高处连 线叫山谷线,又 叫集水线
山谷
方法技巧:采用水平切线法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进行山脊和山谷的准确判断
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 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 数值大小
300 200
② D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
②同图等距:等高距即
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
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陡崖处可以重合 ⑤同一等高线两侧数值 变化趋势相反
⑥同图中等高线 的疏密可以反映 坡度的陡缓;等 高线密集,坡度 陡峭;等高线稀 疏,坡度平缓;
4.等高线地形图中各类基本地形的判读
南部秦岭,呈东西走向,海拔多在1000 米以上。
山谷
山 脊
河口三角洲
各种大地形类型的等高线形态
(1)平原:海拔低于200m,等高线分布稀 疏。 (2)山地:海拔500m以上,区内高差大, 等高线分布密集。 ①、500—1000m, 低山 ②、1000—2000m,中山 ③、2000m以上, 高山 (3)丘陵:海拔500m以下200m以上,区内 高差相对较小。 (4)高原:海拔高度相对较大,区内高差 小,边缘等高线密集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闭合状。
如地形复杂,先总述再分区说明:
◆总述: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形类型 ),地势西高东低(地势) ◆分区:
地形类型 西部以高原山 地为主 东部以平原丘 陵为主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 大 地势起伏 较小
海拔数据 多在500米 以上 多在200米 以下
例题2.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