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井金属矿床高效开采及地压监控技术研究

深井金属矿床高效开采及地压监控技术研究

深井金属矿床高效开采及地压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深井开采的概念,接下来详细阐述了深井开采灾害主要
表现形式,最后对深井金属矿床安全高效采矿方法研究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
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金属矿山;深井开采;地压监控
引言
矿产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21世纪,我国已进入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对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资源消费快速增加。

经济学家认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2000美元时,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这是资源消耗强度最大的时期。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我国金属需求量
仍将大幅增长,资源消耗强度将进入高峰期。

由于金属矿产品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和资源量的不足,我国金属矿业凸显两大矛盾。

一方面金属矿山消失过快,矿产
品供需矛盾加剧。

矿山发展落后于有色金属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采矿
科技相对落后,矿产资源远未充分开发。

采矿规模小,效率低,管理粗放。

由于
长期开采,我国埋藏在浅部的金属矿床资源己接近枯竭。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海洋和极地矿床大规模开采还没成为现实的情况下,必须
加快对深部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深井开采己呈必然趋势。

1深井开采的概念
深井开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定义标准,如在南非对800m~1000m
的矿井深度进行开采称为深井开采;在德国对埋藏深度达到800m~1000m的矿井
进行开采称为深井开采,对埋藏深度达到1200m以上的矿井进行开采称为超深井开采;也有一些国家深井深度标准制定的较低,如日本为600m,英国为750m。

而中国目前所普遍认同的标准根据矿藏不同而不同,煤矿深度为800m~1500m的
为深井开采,金属矿的1000m~1200m为深井开采。

2深井开采灾害主要表现形式
2.1岩爆频率和强度增加
岩爆是深井开采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深井开采岩爆记录,以南非和印度的金矿为多。

世界上硬岩矿山第一次岩爆发
生在印度的科拉尔(Kolar)金矿。

在南非深部金矿的开采中,由于地震等事件诱
发的岩爆、岩石冒落,使南非的采矿工业成为最危险的工业之一。

从岩爆统计数
据来看,其它国家也一样,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爆发生的次数和强度呈增大
趋势。

我国红透山铜矿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弱岩爆现象发生,施工进
入深部后,岩爆次数增多,强度增大。

特别是近年来,岩爆的频度和强度明显增大。

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构成了重大
安全隐患。

冬瓜山铜矿在基建期间井巷施工过程中发生了10多起弱岩爆事件。

统计资料表明,岩爆多发生在强度高、厚度大的坚硬岩层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岩
层的地质结构和岩石特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爆的发生次数、强度和规模
也随之上升。

2.2地温升高、作业环境恶化
深井开采条件下,岩层温度将达到摄氏几十度的高温。

如南非斯太总统伊residentStyen)金矿井下3000m工作面原岩温度高达63℃以上。

地温升高造成井
下工人注意力分散、劳动生产率降低,甚至无法工作。

日本7个矿井的调查结果
表明:30一37℃工作面较30℃以下工作面的事故率增加115一213倍。

高温热
害已被认为除水、火、瓦斯之外的第四大矿井灾害。

3深井金属矿床安全高效采矿方法研究
3.1初步设计推荐的采矿方法及其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开采之前,要根据勘探数据进行采矿方法的设计,结合矿体实际情况进行
研究分析。

根据矿石品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有效地促进资本回笼、还贷等。

本文就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初步设计推荐进行阐述。

该方法是以盘区为
回采单元,不留盘区矿柱,为了让采场有更好的受力环境,选择的是沿着矿体走
向进行布置,也让地压的应力较为集中。

盘区逐步向垂直矿体的方向推进,对较
为厚大的矿体部分进行开采。

同时,采场按隔三采一的方式进行回采,并根据矿
体的厚度不同而爱用不同直径的深孔爆破落矿。

对采空区的回填使用的是全尾砂
胶结或者是全尾砂进行充填。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在技术分析上是可行的,
但也要结合不同的矿床情况。

结合实际,它仍然有一些技术问题和不足。

一是复
杂的回采工艺让生产管理难度增加,在隔三采一的方式下,各个盘区、各个采场
之间都需要进行紧密的衔接,来让开采有序进行。

如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
爆破、支护、填充等工序的断裂或衔接不顺利的情况,都会造成矿山整体的运行
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低,收益低。

二是盘区回采顺序不利于产量稳定。

在技术设计中,盘区是沿垂直矿体的走向进行推进的,由矿体厚大的部分着手开采,这样一来前期深孔采场回采,而中深孔凿岩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并不能真正发
挥作用,后期的回采中,深孔采场的产量难以得到保证,也将造成深孔凿岩设施
设备的闲置。

三是可能出现深孔采场凿岩铜室的分布是在矿脉之外,使得炮孔的
利用率不高,而围岩中掘进量较大,掘进成本增高。

3.2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3.2.1盘区及采场布置方式
初步设计推荐的盘区连续回采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矿床按一定大小划分为盘区,盘区间不留隔离矿柱。

盘区垂直走向布置,在盘区内划分采场。

盘区回采充
填结束后进行下一盘区回采。

根据冬瓜山首采地段的矿体分布情况,将矿体划分
为12个盘区,盘区尺寸为150mxl0Om,。

这种盘区及采场布置如前所述,主要
是回采工艺复杂,生产组织管理难度大,必须严格按照“隔3采1”方式回采。


场小,矿量少,不能充分发挥大型无轨设备的效率,生产能力难以提高。

3.2.2采准系统布置优化
①将拉底层与出矿层合一,减少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简化工程布置;
②深孔采场拉底和切割一次形成,采用中深孔爆破,拉底高度为13.sm。

③确定采准工程尽量布置在脉内,提高深孔采场的炮孔利用率,减少矿石贫化损失,增
加副产矿量,有利于达产和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④为提高出矿设备效率,出矿巷道及出矿进路的坡度控制在10%以内。

在矿体走向上,盘区出矿巷道布置在不同
水平,既可降低矿石的贫损指标,实现各盘区分区通风,改善通风质量;也有利
于降低出矿巷道及出矿进路的坡度,发挥铲运机的效率。

在部分穿脉上(如54
线穿脉、56线穿脉)布置两层出矿穿脉,每一层出矿穿脉负责一个盘区的出矿任务
4采矿巷道地压支护控制
支护是深井开采控制巷地压的一种有效方式,而锚喷支护是运用较为广泛的
一种支护方式,它是一种柔性的支护方式,在支护中对围岩起着主要的加固作用,
使用锚杆,让其在围岩体中承载岩石应力,让加固锚杆和被加固的围岩共同承担
起围岩传递的应力,从而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

另外,喷射混凝土的方式能够封
闭围岩,预防围岩的风化,限制围岩膨胀,提高其自身的支撑力,进而保障巷道
的稳定,确保人员的安全。

通过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将围
岩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结构进行加强,让锚杆和围岩共同承担冲击荷载。

结语
总之,深井金属矿床开采难度较大,影响因素也较多,本位在对深井开采的
特征、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实现高效开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求
推动我国采矿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传春.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山东工业技术,2019(05):124.
[2]章锦荣,杜德岗,蒋玉青.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8-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