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
篇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
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
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
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不符。
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
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
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
是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3、框架填充墙中构造柱的合理构造形式
与施工方法建议
(3).1构造形式
为保证构造柱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建议构造柱与上下梁的连接构造形式如图l及如图2所示。
l一用沥青蔗丝砂浆代替混凝土浇注;2一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图l中,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插筋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为35d,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
图2中,每层构造柱顶端,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纵向钢筋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
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
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
(3).2施工方法
主体框架、填充墙、构造柱应按主体框架一构造柱钢筋一填充墙砌筑一构
造柱模板一构造柱混凝土浇注的顺序循序施工。
构造柱模板、混凝土坍落度、浇注及振捣方法、与填充墙的拉结方式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相同。
6、设计与构造
(1)、住宅屋面宜做坡屋面。
屋面应采用外保温措施,
屋面传热系数应符合k≤10W/(m2·K)。
(2)、顶部二层填充墙的封底多排孔砌块强度等级不宜小于MU75,封底砌块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小于MU5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b50。
砌体的自重为16
5kn/m(已包括砂浆、构造柱、实心混凝土砌块、墙梁等,但不包括墙面粉刷层)。
(3)、填充墙和钢筋混凝土墙、柱连接处200mm宽的范围内,应采用实心混凝土砌块砌筑,并与封底多排孔砌块咬合(见附图3)。
柱内应预留2Φ6钢筋与填充墙拉结,
拉结筋竖向间距为400mm,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1000mm,并置于封底多排孔砌块座浆面的灰缝内。
(4)、顶部二层的填充墙体应沿墙高每400mm处(其余各层沿墙高每800mm处),在水平灰缝内设置通长2Φ
6带肋钢筋点焊网片,横向短筋为Φ4@200。
(5)、墙面粉刷前,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外周边的接缝处,应固定设置宽度不小于每侧200mm的镀锌钢丝网片,或采用其它有效的防裂措施。
(6)、顶层和底层的外墙窗台下,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通长窗台梁。
窗台梁的高度宜为砌块高度的模数。
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不应小于
篇二: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1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
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7。
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
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
2、把该处的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
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
gb50011-20xx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规定:第7.3.1条:
1、楼电梯间的四角
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gb50003-20xx
第6.2.8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1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