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出示图片:算一算
9+2= 9+9= 4+9=
2、请学生看图独立思考完成80页第2、3、4题
3、出示图:
(1)小朋友踢毽子,原来有()人踢毽子,又来了()人,一共有多少人?
(2)树上有()只松鼠,地上有()多少只松鼠,一共有多少只松鼠?
请说说你的想法。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汇报。
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都是“9+?”的加法算式。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口头计算并说明方法。
独立看题,思考,交流图意和算意
(1)学生根据图意小组合作列式计算小组汇报。
(2)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凑十法独立解答。
学生整理思路,畅谈体会与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9 + 5 = 5 + 9 =
教学反思
检查评定
齐读课题
结合问题思考后列出算式:
9+5=
5+9=
学生思考
1、动手操作。
用小棒把自己的想法摆一摆2、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各小组汇报解题方法。
用计数器来计算,说一说。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巩固
4、参加计算活动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小朋友,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1、我们今天帮助小朋友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请你观察一下我们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提问:(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1、提问:这两个算式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3、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观察图片
学生叙述图片内容:
笑笑共拿来两个盒子,一个盒子里装了9瓶牛奶,另一个盒子里装了5瓶牛奶。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课题
有几瓶牛奶
设计者
李卓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借助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近位的计算道理。
情感目标: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小组合作
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
今天是淘气9岁的生日,小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笑笑提了牛奶,以示庆祝。数一数,有几瓶?出示课件:送牛奶。
提问: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在教学中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课件,小棒。
教学时间
一课时